新海诚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创作艺术与内涵表达的启示

2021-03-07 12:38顾晏丰殷俊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国动画文化传播

顾晏丰 殷俊

关键词:新海诚;動画电影;中国动画;创作启示;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03

日本动画产业与市场形成较早,发展迅速且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在新生代的动画大师中,新海诚的作品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强烈反响。相较于国内的动画作品,除了经典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和近几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少量作品外,中国动画在创作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这与日本动画市场成熟繁荣的景象形成了强烈反差。由此可见,国内动画行业还很薄弱,需要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一步提升中国动画电影在动画市场上的影响力。

1 新海诚动画具有多元化的鲜明风格

1.1 梦幻光影与写实场景奇幻融合的风格展现

新海诚的作品凭借细腻的人物情感、超写实的场景、丰富的光影变化、灵活视听语言和明亮饱和的色彩名声大噪,其尤其擅长于生活情景的超写实描摹结合大胆的光影变化。《天气之子》也延续了这种浓郁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作者将真实云层样貌与流光溢彩的云上幻想场景(见图1)进行了巧妙的融合构建,想象的鲜绿草坪与现实世界的湛蓝天空交相呼应,同时将画面的明度拉高,带来绚丽奇妙、干净清透的视觉感受,令大众眼前一亮;现实京都阴霾雾雨天气的场景(见图2),则利用对光影的极致运用进一步增强了阴暗潮湿的氛围,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为场景添加了郁寡哀伤的艺术效果,马路上的水洼、湿漉漉的建筑墙,雨伞上的水珠、灰暗的色调,给人一种低沉压抑的感觉,强烈的光影对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极致的视觉享受,也暗喻了日本社会表象的繁荣和民众身心压抑疲倦的矛盾现状[1]。

在《天气之子》中,在废弃大楼上的神社、祭拜的贡品和仪式、古老家族传承的壁画,以及从人物口中叙述的巫女祭献的故事等场景描绘,无一不是在默默地宣扬日本的传统文化。它没有孤立于影片情节之外去讲述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历程,而是将这些元素作为重要内容来展现,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文化输出。日本宗教、连雨天象、祈愿神社、传承故事等场景事件叙述,恰恰是推动动画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很巧妙地对电影的世界观进行了补充,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乏味,而且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弥补了影片在开始时未交代的必要的缺失信息,既能带领世界观众感受到日本现代化城市的样貌,又能帮助其领略传统历史文化的风情韵味[2]。

虽然国内动画在创作时也有将中国文化观念融入作品中的意识,但部分场景对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还比较生疏。如在动画电影《姜子牙》中,静虚宫、北海古战场等重要场景主要呈现出孤旷风格,画面所呈现的元素比较简约,以山体作为场景的主要元素,细节深入塑造较为匮乏,没有尝试与中国众多的地理风貌结合创作,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比较缺乏和隐晦,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具体的展现运用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修罗城的场景中就出现了现代与古代建筑的融合设计,但在具体表现上没有较好地与我国实际场景结合起来,没有进一步尝试与中国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如东方明珠、广州塔等现代化元素结合,在古代建筑上也没有大胆尝试将黄鹤楼、滕王阁等融入其中。修罗城作为时间与空间混乱的架空场景设计,在创作时可以更加大胆地将民族符号与剧情进行深度互融,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同时,国内动画影片在场景与剧情开展的联动上也较为薄弱,在创作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场景与故事的结合程度。如《大鱼海棠》中,诸多场景就采用了我国民族建筑作为其具体原型取景,如云水谣、塔下村、山脚楼等一些福建著名的土楼建筑群,中国民族风情浓郁,但剧情的开展没有很好地与土楼场景进行深层绑定,主角化身为鱼类形态的时候,只是单纯站在土楼里,没有与场景的特性进行动作表现上的尝试结合创作,存在部分角色与场景关联性较弱的视觉感受,民族文化符号在动画电影创作中的运用有待改善与加强。

1.3 对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内在思考

《天气之子》这部动画影片不单是在描写懵懂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美好爱情故事,新海诚实际上是在暗指现代人类的活动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3]。影片有提到,即使晴女祭献自己,也只能延缓大雨的来临,连雨不断的结果一定会到来。男主不论是否选择牺牲心爱的女主,都只能在小范围内影响自然环境,最终还是要面临大雨的来袭。新海诚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破坏的平衡问题,而不是纠结于细枝末节,忽视根本原因,对自己的行为视而不见,找理由安慰自己。新海诚还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在影片的最后,大雨淹没了大部分地区,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反而根据环境得到了发展。这也解答了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该如何平衡的问题,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与提前预防自然变异的能力,这使得影片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不俗的核心价值观。

而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对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关系的思考暂未成为主流创作方向,《大鱼海棠》虽然提及了自然规律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一主题逐渐被边缘化,最后采用了牺牲的情节来填补,未能较好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在传递中国人民保护自然环境的精神态度与决心的创作表达方面,还有优化的空间。

综上所述,相较于成熟的日本动画电影,中国动画电影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剧本、场景、人物和主题思想上存在零散拼接和互相矛盾的问题,严谨性经不起大众的推敲。人物形象设计与人格塑造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对核心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没有深入解析当下社会痛点,如生态平衡、人性关系、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等有意义的话题。

2 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

2.1 在角色形象设计上革故鼎新

在《天气之子》中,受众可以明显感受到每一个人物的鲜明个性与情感表现,女主为了努力赚钱养弟弟,差一点进入风俗业,男主也因为叛逆而隐瞒家人独自出走,每个角色都是现代社会中人物的缩影。这恰恰是中国动画人物角色形象设计所不具备的。中国动画中的主角常常过于完美,反面角色则十恶不赦,失去了人性矛盾复杂交错的真实感与亲切感。例如,在《白蛇:缘起》中,天师为了修炼一直压榨平民百姓,但影片没有对这一行为给予背景原因和行为动机的合理解释;男主阿宣也存在一些为了女主而“正义”的动作表现,为了主角白蛇直接放弃了做人的机会,就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单调且僵硬,配角充斥着路人感,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在分析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时,质疑其关联和存在的必要性。在设计角色时,往往是简单阅读相关书籍,在互联网上搜集参考图片,没有认真筛选和考证,大多由设计者自行主导创作。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主角哪吒就使用了西方的烟熏妆容表现其叛逆不羁的性格,殷夫人的面部轮廓则是典型的锥子脸,这造成了现在的中国动画角色有西方骨相与性格行为、日本脸型与妆容,以及一点点中国元素的尴尬审美现象。

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角色的外在形象上革故鼎新,更应该在角色的性格、优缺点、精神心理、情感表达等内在形象的塑造上狠下功夫。要让正面角色保留一些生活气息,反面角色也有值得探讨的人性光辉点,丰富人物的情感与性格维度,让角色有血有肉,避免动画影片人物形象千篇一律,摒弃固化无趣的错误设计思路。应该更深入地研究中华民族的人物形象变迁,通过骨形、五官、道具、动作等角色造型设计,凸显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

2.2 突破固有模式,勇于创新

新海诚的动画作品都由其同名作品改编而成,《天气之子》也是按照这一思路创作出的故事剧本,讲述了日本传统的雨神与架空的恋爱相结合的故事,而这类“世界系”动画,容易出现偏离、拘束、狭小的世界观。在作品中可以看出,新海诚的处理方式有引导社会探讨的意味,每个角色的三观截然不同,收留男主的店主在自然和社会面前选择了失去妻子,而男主为了女主选择不拯救世界,这和主流的以大局为重的观念明显相悖,让市场舆论两极分化。国内的剧本创作方式与其完全不同,这也是我们的创作总是乏味保守、没有新意的重要原因,没有独立创作动画的思考方式,依赖现有的神话文明体系,照搬无误,有限地进行改编,几乎没有原创性剧本故事,没有在思想深度上进行辩证,也没有引领社会对当下的争议现象进行探讨。以《大鱼海棠》为例,其故事情节稍显僵硬,剧本有些许漏洞,三位主角在情感设定上也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在美术上能够看出团队对中国风格的尝试,但故事叙述能力还需要提高。

中国文化故事不仅只有四大名著和《白蛇传》,还有《山海经》《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可以参考借鉴,中国动画剧本创作的核心应是坚持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作为剧本创作的核心思想,融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不应该“炒冷饭”,关注前人已经创作过的剧本故事,要为中国动画创作出新鲜且不失文化底蕴的好剧本。

2.3 坚持文化自信

在《天气之子》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和有关当地民俗活动的描述,新海诚热衷于展现日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信仰,当他们提起这些文化时,展现出自信和喜爱的情感倾向,具有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工匠精神”[4]。早在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①。而能够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动画作品屈指可数。现代一些年轻人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暧昧,一方面渴望文化自信、认同与输出宣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同质化,甚至产生自卑感,对本土文化持怀疑和否认的态度。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是经受过历史残酷考验,依旧坚挺发展的古老文明。我们应当充满文化自信,加快文化输出,坚持文化传承。可尝试在作品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热点问题与现象、中国发展历史、中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中国式未来遐想等,丰富中国动画作品的价值内涵,推动文化传播。

2.4 融入丰富且具有内涵的思想

《天气之子》这部影片,不只讲述了少男少女懵懂的爱恋,还深入思考了家庭、爱情、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大局的关系变化,凸显了作品的核心思想与主要矛盾,使作品具有了探讨价值。大部分中国动画作品内容浅显,流于表面,男女爱情没有体现出民族信念和理想,也没有展现家国情怀,没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思考,不免显得单薄无力,作品(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思想深度和研究价值还远远不够。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孔子》《老子》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其都能成为创作作品的灵感来源、理论支持与精神导向,是可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感之源。中国动画作品应该杜绝单一的思想,照搬其他模式。在作品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丰富作品的内容,凸显核心思想,引发社会的思考与关注,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动画人物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3 结语

日本动画优秀的创作思路对我国动画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采用了明显区别于传统动画的创作风格与理念,善于创作亦真亦假的奇幻故事,还借助现代数字技术,绘制超写真的画面、灵动唯美的幻想角色,凸显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和跨时空的叙述性结构特点。其热衷于在具体场景和人物表现上烙印人文地理风情与文化信仰,在海内外获得了广泛赞誉。中国动画创作也应如此,通过对角色形象的严谨设计、剧本内容的细致斟酌,展现出中国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全世界传播。

参考文献:

[1] 杨勤.修辞与内核:新海诚动漫世界“内卷化”症结反思[J].电影评介,2020(6):102-105.

[2] 黄越.日本动画电影中日本民族風格的展现及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J].现代交际,2018(15):104-105.

[3] 宋荟.新海诚动画电影的跨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17(23):137-139.

[4] 黄霁风.浅谈新海诚动画的启示及中国独立动画的发展趋势[J].新视觉艺术,2009(14):22-24.

作者简介:顾晏丰(1995—),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殷俊(1973—),男,江苏武进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交互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中国动画文化传播
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与师生工作室联动机制建设刍议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论美日动画形象比较研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中国动画民族艺术精神探源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基于场域论分析中国动画学科的产学分离现状
透过《精灵旅社》看当代中国动画作品中的美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