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追梦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王文胜

2021-03-07 12:31
支部建设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模煤矿

他深耕煤海30 年,早已是潞安的“名人”。他围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和矿井智能化建设完成了200 多项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他带头创新创造有价值的装备提升和生产工艺优化成果取得36 项国家专利,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28 项,10 项成果转化在行业应用,直接、间接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达3.6 亿元。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技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如此众多的荣誉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不断前行?

扎根煤海砺初心

劳模语录:有种汗水是挥洒着激情也有着动力,有种幸福是为理想而奋斗。

王文胜出生在平顺县一个小山村。身边经常会听到关于矿山的故事:高高的铁架撑着大大的铁轮,不停在转动着的是提煤用的井塔;一节一节连接着,在两条铁轨上匆忙奔跑的是拉煤用的矿车……这些故事,也就成了他追梦时的渴望。

高中毕业后,他就义无反顾地来到潞安集团,成为一名真正的矿山人。工作中,脏活累活,他抢着干;难事繁事,他争着办;累活就当磨练自己的意志;繁事就当考验自己的耐心。一次机器故障处理事件,彻底打开了他“梦想”的大门。

矿井胶带机安装完毕要试运转,但是启动器突然出现了故障,全班80 多个人都无计可施,后来从别的队请来一位机电工,只用了大约3 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后来才得知,只是一个多挡开关位置不对造成的。这么简单的问题,这么多人却束手无策。这件事让他清楚认识到,井下工作,不仅仅需要吃苦耐劳,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从此,他开始了系统全面的学习,参加工作仅半年,就被推荐参加了综采机电技术专业培训班。3 个月时间,王文胜以总分第三的成绩拿到了“井下机电工资格证书”,终于走上了日思夜想的煤矿井下电钳工岗位。30 年来,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未间断。他完全靠个人自学一步步考专科、上本科,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又靠着理论加实践,勤劳加刻苦,从初级工、高级技师到高级工程师,成为一名“双高师型”人才,实现了由一名普通矿工到蓝领精英的华丽转身。

攻坚克难铸劲旅

劳模语录:脚尖永远比路长、脚背永远比山高。

大量的实践工作,让王文胜明白要解决矿井转型发展的实际难题,靠的是技术加创新,两者缺一不可。

常村煤矿建矿初期,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国际招标、全球采购,如何在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在设备技术更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设备的最佳效能,成为王文胜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他敢于向“洋设备”开刀,勇于对旧技术改造。建议推广应用了先进的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替代原有的电梭控制技术对引进的电牵引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控制技术进行改造,减少了机电事故,节省了材料费用,单面每年多生产煤炭15 万吨,创造价值9000 多万元。

瞄准本质安全矿井建设进行难题攻关。针对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胶带机尾移动等原始的人工作业、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工序工艺复杂、人工劳动强度大等突出问题,成功研制了综采工作面端头机械化辅助支护顶板装备、工艺技术和胶带机液压自移机尾技术,端头支护技术的应用,单面日均多生产原煤800 吨,机尾自移技术由作业时间3 小时减少为20 分钟……

他凭着不怕吃苦受累的韧劲和勇于钻研探索的钻劲,利用其业余时间完成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参赛奖杯数不胜数,成为常村煤矿从1985 年建矿到如今转型发展的技术创新领跑者。

实干兴业显匠心

劳模语录:每当走进工作室,一块块奖牌、一本本荣誉证书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总是让我内心澎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觉得还有很多新难题、新问题摆在眼前,等待着我和我的团队去破解。

王文胜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一次开车走在高速路上,路途中高清摄像头的抓拍,又让他萌生了新的想法:为什么我们煤矿不能将这种高清抓拍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想了就要干,回到工作室,他立马召集人员开始了新的研发,又走出了一条智能化发展之路。2019 年12 月,常村煤矿首台“选矸机器人”投入运行,王文胜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煤流杂物识别、预报、筛检选矸关键技术”在该机器人中投入使用,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2020 年5 月,“矿用远程电气设备绝缘测试机器人”研制成功,一键式操作替代了流程繁琐、传统的人工测试工艺,实现了地面远程智能化、随时化操作和读取数值,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降低影响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了预知装备。煤矿井下“架棚机械人”的研制,将替代人工高强度作业,既减少了用工,又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身健康受到伤害的危险系数。

大家都称他的工作室为“煤矿机器人大师团队”。

名师高徒勤筑梦

劳模语录:我不但要为自己,还要为他人造梦、圆梦。

随着名气的远扬,慕名而来求知问解、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一久,王文胜发现在煤矿像他一样热爱钻研、精通技术、想要有番作为、施展才华的大有人在,靠他一人单打独斗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随着矿井的不断发展壮大,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2011 年3 月,由王文胜带头组建,16 位高级技师和工程师参与的“王文胜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他开始了师带徒技能传承和难题攻关、技术交流、小改小革等技术创新活动。

2017 年,为了放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效能和空间,又引领创建了4 个创新工作室、3 个创新工作岗,创新性地与山西科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了“室企联手合作协议”。目前工作室已经有10 项高科技成果通过企业转化,形成了产品,有36 条切合实际的技术建议被企业采纳应用,帮助企业提升了产品的现场适用性能。

2019 年10 月在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党政的高度重视下建成了“双创基地”。完善了师带徒、基地帮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体化高科技仿真培训教学和交流攻关、技术创新模式的平台。几年来,培养了62 名高级技师、425 名技师、2860 名高级工,5 位“常村工匠”,5位集团首席技师,3 位“三晋技术能手”,6 位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张世丽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王海川被授予山西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文胜是我的师傅,更是我的人生导师”,“有了双创基地这个平台,有了像王文胜这样的导师,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我们才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就”,2019 年张京京、曹严科参加山西省和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了第四名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他俩满怀谢意。

谈及未来,王文胜心里又有了新的目标:他立志要带领徒弟在行业大赛上进入前3 名、至少带出一名全国技术能手,追梦“中华技能大奖”。对于个人,刚刚顺利通过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他,将继续奋战4 年后评选“正高级工程师”,并且要在5 年内追梦两项及以上省部级或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成果。

厚德仁心践善举

劳模语录:公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种修养和智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信仰。

平顺县西沟村是王文胜祖母的出生地,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故乡。他从小跟随父辈去探望亲戚,耳闻目染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劳模们的“了不起”。劳模的光辉形象早早就在他心里种下了根,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鼓舞着他、教育着他。

疫情期间,王文胜坚持利用网络多媒体为大家授课,并以一名党员的自觉,自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力,通过山西省红十字会、长治红十字会、平顺红十字、潞安工会、特殊党费捐款数万元;热衷公益的他经常跟随“小雨点”志愿者协会,出现在抢险救灾、爱心帮扶、城市运行、关爱服务、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需要帮助的人身边。十几年来,王文胜把获得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荣誉奖励金通过红十字会、公益协会等渠道捐赠给了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温暖。

“我来自农村,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帮助过我,党和企业培养了我,我不能忘记初心,要懂感恩,知回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王文胜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人生因梦想而多彩,因奋斗而不凡。自青春岁月至不惑之年,王文胜秉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常村精神,将青春融入潞安这片热土上,用奋斗擦亮了劳动者最靓丽的底色,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凡的劳模人生。

猜你喜欢
劳模煤矿
提升劳模管理水平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全国煤矿书法展览作品选(三)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山西七处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为劳模“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