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服务研究

2021-03-07 03:52杨峰郭巍孙海亮关兴卓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校园

◆杨峰 郭巍 孙海亮 关兴卓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服务研究

◆杨峰1郭巍2孙海亮2关兴卓2

(1.北华大学大数据与智慧校园管理中心 吉林 132013;2.吉林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吉林 132013)

本文论述了传统校园信息管理与服务上的弊端,从智能化、人性化、专业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上的特点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治理体系、管理制度、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优化的路径。

智慧校园;服务管理;智能化;优化路径

自从“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造出了崭新的发展生态。其中,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基地,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科研优势,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结合教育教学,陆续开始了集智慧型、数据化和网络化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的建设[1]。

1 传统数字校园信息管理的弊端

与智慧校园相比,传统的校园在服务管理上存在着极大的弊端,这也是传统校园终将被智慧校园所取代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校园,它所呈现出的服务和信息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的数据,是一种被动的、搜索的结果,缺乏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动态的交互,缺乏动态的管理与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传统校园下的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系统等应用各自拥有不同的身份识别账号和密码,属于不同的数据库,各个系统之间基本没有互联和协作。而智慧校园下却可以将这些系统资源有效整合和协同工作,实现单点登录和数字共享[2]。

传统校园对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通常只是静态的存储,而智慧校园则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与管理的优化,为师生提供的是充满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在智慧校园下的教学,教师可以凭借日常教学信息的采集和数据挖掘精确的定位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而传统的校园中,那种线性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正在逐步向非线性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所转变。传统校园中,“一间教室、一块黑板”的教学管理模式正在被智慧校园的“一张网络,数个终端”的教学服务模式所取代。

2 智慧校园下的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特点

(1)智能化

信息安全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服务应该以高效便捷、开放融合为目标。高校在智慧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逐步强化智能化服务,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做支撑,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的、一站式的自助服务,彻底告别过去粗放式的、人为的低效管理模式。例如,很多高校开通了自助图书馆,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的使用,提升了智慧校园在师生心中的满意度。自助图书馆通常由自动化书库、自助借还终端和智能管理系统组成,通过第三方接口与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完美对接,提供了无人值守的读者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的全流程自助服务。自助图书馆的使用,不仅实现了非接触、快速、一次多册处理图书的流通借还,为读者快速查找图书提供了方便,而且将图书管理员从过去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迎新工作是高校一年之中所遇到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以往的迎新工作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接待的老师和学生经常忙得焦头烂额、汗流浃背,而入学的新生和陪同的家长也经常被烦琐的程序搞得苦不堪言。智慧校园下的迎新工作则完全是智能的,报到的学生只需通过扫描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下载智慧校园移动端即可完成报名手续。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查看实时报到人数和相关统计情况[3]。

(2)人性化

智能化的服务离不开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在数字校园时代,高校每天要面对教学管理、设备管理、校园生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问题。这些管理虽然也都凭借各自的应用系统承担着服务功能,但是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信息收集检索的记录工具的水平。而对于拥有智慧校园的高校来说,上述的管理系统不再只是具备单一功能的管理工具,而是以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依托,根据用户的需要,智能地、主动地去推送人们所需要的数据,使这些管理系统增加了人的能动属性,管理更加的人性化。例如,对于智慧校园的开放课堂系统,学生家长不仅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远程听课,系统还会将孩子在校生活学习、离校返校的行为轨迹推送给家长,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于智慧校园下的人事系统、教务系统、一卡通等管理系统,在统一身份认证的前提下,所有产生的信息和数据都是联动的、互通的,做到了单点登录,即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相互联动的所有应用系统。这样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忘记账号和密码的情况大大降低,而且使用户不再需要通过多个账号和密码来多次登录不同的系统[4]。

(3)专业化

信息管理和服务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去完成。这些团队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内涵有深入的理解。为此,高校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和运维的教师应经常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完善知识储备,及时关注和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政策制度执行不够及时和彻底,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无法满足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仍然淡薄。总之,高校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体系,这样才能在网络安全管理与技术防范上应加强建设。

高校建设网站和信息系统众多,涉及校内外多个业务部门和多个管理领导。而相关使用部门往往缺乏专业的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从而对应用系统和网站缺乏例行的日常维护,有许多系统长时期没有更新系统补丁以及查杀病毒等防御手段,导致系统经常出现弱密码、勒索病毒、永恒之蓝漏洞等网络安全事件。因此,高校关于网络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工作队伍、资源保障、经费投入、督察机制、安全素养培育、技术防御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应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提升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服务能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教学、办公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网络建设以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为了确保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健康发展,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采取应对和优化的解决办法,从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4 优化路径

智慧校园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在技术上保障了综合服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在服务能力上要想进一步获得提升,还要对现有的服务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做到智慧服务。

(1)完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体系,需要落实安全治理相关控制要求,实现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的所有安全控制项,通常采用安全产品加以实现,辅助安全服务以增强安全控制能力。建立满足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技术基础环境,构筑相对完善的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治理体系,尤其是形成可落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运维策略体系;具备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安全审计、数据行为审计、身份鉴别、安全集中管理等安全能力,通过安全设备的能力去逐一进行实现;通过部署大数据分析平台,集中采集网络、主机和业务系统的各项日志,为智慧校园夯实数据基础,提升日志审计能力;采购更为全面的安全保障服务,能够在遇到网络攻击时积极响应,对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处置,管控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2)合理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首先,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校属性,在做好前期的调研基础之上,制定详尽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讲,就是从安全战略规划、安全管理、技术体系、风险防范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在网络安全建设体系上,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校园内各种网络基础环境的总体设计、实施、系统形成建设方案,并最终形成模块化、分层架构和可扩展的信息和网络安全的建设体系。

(3)建立培训机制,创建反馈渠道

高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为了使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升服务质量。高校的网络中心应定期地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同时,网络中心应该创建一个实时的反馈渠道,使各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反馈工作中遇到的信息问题,网络中心也可以将截获的网络安全事件和处置建议通报给所涉及的部门和管理人员,并限期整改。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推进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做到精准管理和智慧服务。

5 结论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如何提高安全意识,是高校信息化发展中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构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提升干部教师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是实现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前提。高校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应结合大数据的特征,分析黑客、病毒及系统、软件漏洞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规律,从管理制度、安全防护、安全监控、漏洞修复等角度出发,以提升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持续发展。

[1]郭庆利.智慧校园下高校智能化信息服务研究[J].电子世界,2019(21):81-82.

[2]刁智刚.大数据下的高校智慧校园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172.

[3]彭进香.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9):61-62.

[4]孟欣.高校智慧校园数据治理解决方案探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0):83-85.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校园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ICSISIA联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