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2.0下的高校网络安全治理探索

2021-03-07 10:34史蕊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

◆史蕊

等保2.0下的高校网络安全治理探索

◆史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 北京 100024)

国家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网络安全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等保2.0是高校网络安全实践的具体指导。依据等保2.0,对高校网络和信息系统实施整体防护和管理,同时加强主动防御机制和能力建设,保障网络安全法有效落地实施,应对各种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法;等保2.0;安全治理

近年来,在新技术催化下,我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态势威胁发生了明显变化,网络攻击手段和方式更隐蔽、复杂,各种攻击、篡改、数据窃取、后门、网络诈骗等快速增长,网络安全事件呈现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影响恶劣的特征。高校业务部门网站和信息系统建设中安全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缺乏日常管理,服务器漏洞普遍,维护团队技术有限等,是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6月1日起,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与机遇,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恶化,社会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网络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有效保障网络安全法在高校落地实施,加强信息网络法治建设,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网络安全,塑造以科学的网络安全观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秩序至为重要。

1 国家网络安全法与等级保护制度

1.1 国家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它包括《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明确了网络空间的治理目标及法制中的权责和监管。在网安法中强化了网络运行安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点保护,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同时,也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法制化。有了相关配套法律的支撑,重大事件网上舆论引导、网络安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就有法可依,有据可依。网络安全工作就更易实施,威胁网络安全的事件处理也更加科学、高效。

1.2 等保制度与校园网安全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适应现阶段网络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要求,国家已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系统和应用纳入了等级保护范畴,对原有等保制度修改和完善,增加漏洞和风险管理,提出等保2.0。高校网络安全以等保2.0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校园网信息系统实行分等级安全保护、对校园网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校园网安全事件实行分等级响应和处置,有效提升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1]。

2 以等保2.0为依据的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和管理措施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管理中,落实网络安全法,以等保2.0为依据,需要从整体上构筑动态、有弹性的立体防护网,科学地构建高校立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2.1 以等保2.0为基础构建校园整体技术防护

(1)按照等保2.0要求实施技术防护。以智慧校园平台(含app)和门户网站作为评测对象,落实等保2.0。涵盖机房及基础设施安全的物理环境,保障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具备安全的通信网络;边界区域使用防火墙、划分不同用途的VLan隔离网段,对互联网区、内网区、DMZ区等实现分区隔离管理。加强网络设备、认证网关、专业安全设备的管理;对智慧校园平台、Web、应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移动APP应用等构筑安全的计算环境;加强集中管控平台、网管监控平台等的管理。

(2)重点保障关键基础信息设施、关键设备安全。保障路由器、交换机的通信安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设备安全,保障防火墙、WAF、IDS、IPS、网闸,反垃圾邮件产品、日志系统等专用安全设备运行安全。实行网络身份鉴定,加强用户访问控制和行为审计。对包含操作系统、数据库的信息系统进行病毒防御和入侵检测;对系统上线前、上线后定期开展系统漏洞扫描、渗透扫描,健全系统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做好数据容灾备份和恢复,保障数据安全;维护系统内容安全。建设安全的管理区,应用堡垒机、VPN网关、WAF保护服务器、PC安全,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3)构建主动防御机制,增强主动防御能力。通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构建实时弹性防御体系,避免、转移、降低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根据IP、端口、网络协议等进行主动防御,通过网络协议、软件、接口等形成动态防护;通过网管系统、主机监控、网安监控等数据采集,通过流量、日志、漏扫等识别恶意代码和IP、事件分析处理,自动阻断。外部联合WAF、态势感知及其他网络监控多级设备联动,而内网系统通过堡垒机,对异常自动进行切断[2]。基于Web监测、流量监测、安全漏洞、入侵事件、设施故障等单点威胁信息动态调整监测、防御策略,检查内部资产,修复漏洞,下线钓鱼网站,清除僵尸网络,完善监测能力,全天候监测。

2.2 综合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在管理制度、机构、人员,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中落实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增强网络安全领导、管理和执行能力。

(1)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中,筹建以党委(党组)安全责任制为指导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制定网络与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等。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上网实名认证,签订教职工、学生用户网络使用协议书。加强网络行为审计,保证对上网用户可管可控,对不良上网行为审计,对网络和不良邮件信息及时封堵,避免传播。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树立底线思维。

(2)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完善网络应急管理和指挥能力建设。管理中以问题为导向,事件驱动,争取主动先机,着力安全预警与信息通报;运用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手段,遏制各种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建立多部门协同联防联控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落实信息安全上报制度,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事前做好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事中快速响应,通过包括安全检测、信息共享、第三方、现场通报等多渠道获悉安全信息,降低风险;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查找根源,避免再次发生,并汲取经验教训,持续对后续风险监测评估。

(3)加大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安全队伍的建设,建立各级多部门专业和管理人员网络安全共同体,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从管理、技术、监控、舆情方面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明确个人岗位职责,不定期组织专业网络安全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同时组织开展校内二级单位安全管理员和责任人网络安全培训,建立和完善高校长效的网络安全机制[3]。面向校内师生广泛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培训,进行常态、持续宣传普及教育。

3 问题与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动态开放和长期性,IPV6的应用、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1)IPv6有效地解决了IPv4技术网络地址不足的问题,但IPv6网络尚在建设和推广中,很多高校设备与终端不支持IPv6,未能全面升级更换,存在兼容问题;IPv6对应的网络安全设备尚未普遍应用,黑客利用IPv6协议绕过传统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措施不到位等使IPV6应用中产生了新问题[4]。

(2)大数据收集数据过程中,信息和数据被恶意篡改、破坏、损失、恶意利用等;移动终端、5G网络多终端多设备接入,复杂的终端设备接入、移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技术等,开放网络下5G网络潜在攻击侵入对象增多[5]。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应用对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严格执行网络等级保护制度,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建立积极主动的动态防御机制,统筹网络安全信息机制、手段、平台管理,强化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普及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依法严厉各种网络犯罪,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

网络应用是相对、动态的,而安全风险是绝对的、永恒、可知的。网络又具有相对整体性,通过建立各级部门网络安全命运共同体,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进而持续投入以获得相应的安全保障。同时要持续开展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探索,为新技术搭建可信的网络技术设施环境,解决新的网络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

[1]吴添君,唐川,杨岳湘.国防科技大学:校园网风险管理实践[J/OL].中国教育网络,http://www.edu.cn/info/media/jsgl/wlaq/202103/t20210305_2081191.shtml.

[2]孙佳炜,戴然,阚沁怡,冷佳莹.基于态势感知设备安全事件的主动防御技术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2):105-107.

[3]鲁学亮,刘臻.高校分级分类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1):43-44+48.

[4]袁伟,刘佳琳,谭振江.IPv6双栈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11):47-49.

[5]张帆.“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安全及防御技术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1(01):135-136.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