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2021-03-07 10:34张辉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应用型

◆张辉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张辉

(南宁学院高博软件学院 广西 530001)

课程思政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特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首要前提。本文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了课程介绍,分析信息安全技术的课程特点,深入挖掘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列举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改革举措,最后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在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课程覆盖学生面广。课程主要讲述了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安全防范措施。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为将来从事网络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在理工科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课程注重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但却忽视了文化的熏陶以及知识内涵的培养,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对国家及社会关注较少,育人目标缺乏了个人情怀、社会情怀的培养。尤其在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网络安全技术攻防的领域当中,这种纯粹的机械化灌输知识的方式,让学生缺乏了信息安全相关的思政教育。因此,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1 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技能传授”的课程,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热点多。信息安全产生的社会负面事件较多,比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黑客入侵、网站泄密等事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及危害。通过该课程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热点新闻。

(2)涉及面广。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涉及网络、密码,通讯、数学、社会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1],知识体系广泛。

(3)技术更新快。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攻击技术也不断更新,黑客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对信息安全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4)实践性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实训课时较多,易于让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课程思政教育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2 挖掘思政元素,进行多方位思政教育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具有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根据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结合网络安全案例以及网络安全观,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全方位设计。

(1)开展科技强国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实现民族梦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用科技来强盛我们的国家。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用科技来发展自己,武装自己。在信息安全技术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各种科技强国教育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内心焕发出科技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例如我国开发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优异性能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成功,给我们国家注入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力量。这些案例,都可以让学生确立学习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发展的基石,没有网络安全就谈不上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2],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同时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安全。在信息安全时代,个人信息安全话题成了舆论热点,因此必须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在课堂上,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以各种信息安全案例为切入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例如2020年圆通40万条个人隐私信息遭受泄露事件,校园贷以及注销校园贷的网络诈骗事件,境外间谍利用网民的窃取我国信息事件,众多的网络安全案例,致使众多的受害者受骗,足以说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校园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防止诈骗事件的发生,已经是刻不容缓。

(3)开展工匠教育,培养职业道德规范。

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要守护好网络安全之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网络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网络态势感知等诸多方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入钻研和探究。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求真务实,将工匠精神融入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构建网络安全防线。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只有通过工匠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与探索新知,才能了解黑客的各种攻击方法及手段,从而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因此,通过工匠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夯实基础,才能做好网络安全的工作。只有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才能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

(4)开展先进模范人物教育,树立人物榜样。

在信息安全的发展中,不断涌现出信息安全先进模范人物,这些先进人物都是大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例如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家网络安全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虽近80高龄,但依然在网络安全领域默默工作,他的梦想是“让中国从网络大国成为网络强国”。吴翰清,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23岁便成为阿里巴巴最年轻的高级技术专家,多年来一直保护着阿里云网络安全,每天带领团队阻击来自不同黑客的攻击,2017年被评选为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在课堂中可以列举以上先进人物,以最好的正能量案例作为思政教育切入点,不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5)开展法制教育,提升法制观念。

网络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虚幻世界。网络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内容,很多内容具有强烈的欺骗性,导致大学生出于好奇而去尝试不同的体验,尤其对涉世不深、法治观念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出于好奇、有趣、成就感、利益等原因,陷入网络难以自拔。在网络上他们可以任意放纵自己,不断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找网络精神庇护,上网行为没有任何监管,殊不知自己的网络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法规,误入犯罪歧途。2017年我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及法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上网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因此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在讲授黑客入侵技术环节的时候,必须再掺入网络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法守法,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严禁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3 课程思政的工作举措

(1)明确思政教育目标。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就要明确思政目标,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以静态的方式导入思政教育。根据网络时代特征优化思政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教学固有理念,明确思政教育目标,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

(2)丰富教学方法。

在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学内容中,隐藏着许多思政元素,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应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思政教育有效的融进课堂当中。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鱼缸教学、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3],增加师生课堂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让思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老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课堂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要战场,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要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教学效果,首要提高教师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通过开展培训、定期学习等形式,让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从而更好为学生服务。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思政教育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才能真正取得长远发展[4]。教师只有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以良师益友的姿态接触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真实想法。老师要熟悉学生的关注点,了解学生的日常情况,打破学生对教师的刻板印象,真正走进学生的“朋友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思政方法和策略,从学生切身角度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深挖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发奋努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与目标,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传统的考试分数评定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不合时宜,必须要重视学生发展的潜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考核内容应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逐步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等内容纳入评价标准,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4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效果分析

2020年秋季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课后以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有效问卷共计200份。经分析统计,90%以上的学生赞同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学们普遍乐于接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能有效地传输积极向上的学习理念,同学们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持有肯定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比以往同期学生,由于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其次课程思政内容要素挖掘还不够深入,然后融合点时机把握也不够准确,思政内容与教学的融合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后续教学中,应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思政水平。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该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及改革措施,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对接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新形势下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5],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兼顾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行,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是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客观需求和创新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应持续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培养符合社会全方位人才奠定基础。

[1]刘振江.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3):18-19.

[2]胡振良.论习近平“两个治理”重要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17-18.

[3]曾蒙迪.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学实施的创新策略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67.

[4]麻时明.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中的教学方法分析[J]. 智库时代,2019(16):198-199.

[5]李红娇.思政教育融入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20(1):17-18.

2019年度南宁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9SZSFK01);2020年南宁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20XJJG27)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研究
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研究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