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国内外英文演讲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分析

2021-03-07 11:11黄琼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英文交流思想

黄琼慧

(广州华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国内外英文演讲作为中外语言及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发展的有效延续。中国青年是中国发展的有效主力军,是中国形象最主要的展现群体。大学生在国内外的英文演讲,有助于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互助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更好的合作与交流。基于此,中国青年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应着重体现出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但何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何为文化引领? 文化引领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文化自信、文化引领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也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国自身的文化自信及文化引领,则需要重视对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演讲中的文化自信、文化引领的培养。

1 文化自信、文化引领在国内外演讲中的积极意义

1.1 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演讲中所彰显的中国文化魅力有利于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演化的结果”。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和革新历程,现今的中国文化是儒家、墨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紧密融合的体现。中国当代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以中国人的身份,融合中国思想文化,将自身的思想进行有效传达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带有国家文化发展历史和特色的思想输出,也增强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应用于实践时的有效表达和思想触碰。通过国内外英语演讲,能够将本国自身文化思想的理念和学习方式与他国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在自信、流畅的表达中增强自身的自信程度。因此,在彰显中国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大学生的风采[1]。

1.2 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国内外英语演讲是要求演讲者将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丰富的中外学识、优秀的个人素养进行全方位融合及应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以英语作为表述媒介,传达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的追求。但这不仅是个人能力和风采的展示,也是演讲者通过自身,将中国文化观念和中国对世界各国文化持有的包容、并进、协同发展的理念展现于世界。因此,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当代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所展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引领,可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特定的窗口,推进各国友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与交流[2]。此外,通过向世界传达中国特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以此促进世界对中国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深刻了解及认知,带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国或多国的互利共赢。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的同时,增加国内外大学生的交流机会,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助力。

2 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的文化自信、文化引领的现状

2.1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是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于2000年首次提出,其表明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表达中国特色及传统文化的能力低下,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3]。而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存在的文化失语现象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演讲者过度偏重使用目的语的表达技巧和体现目的语文化,导致中国特色文化及思想未能得以有效彰显; 另一方面是由于演讲者自身缺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以致于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的文化自信不够强、 文化自信的传播力度不够有效。

首先,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所存在的语言表述与自身文化相脱离的现象较为普遍。著名语言学者Claire Kramsch 在 《Language and Culture》这一书中曾提到,语言作为表述载体,象征着文化现实[4]。然而中国学生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倾向于对目的语语言文化及惯用表达花费较多时间及精力,因此在英语演讲中,其重心大多放在思考怎样能让自身的表达更接近于以英语为标准的地道表达方式这一问题上,旨在减少国内外英语演讲中的语言交流和沟通障碍。这一做法虽不存在知识性的错误和偏差,但演讲者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放置一旁,不以英文表述为载体反衬出自身的本国文化,而是着重思考如何表达的更地道。这种方式的国内外英语演讲会造成中国文化思想的体现不够鲜明、演讲特色不够明确,无法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感染力。

其次,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的英语演讲实际上也是跨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由于跨文化沟通是一种具有双向性和平等性的交流方式,应注重双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及平等[5]。然而,现今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环境本身并不平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比例远超过于母语文化,并未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放置在同一平等位置。这也造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西方文化,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致使学生未能够以英语语言为表述媒介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呈现出来,进而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2.2 时政文化理念缺乏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正在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心。因此,中国声音也需要随之进入世界传播主流平台,发挥主导作用,打破以往长期以来的“西强我弱”的现象。中国大学生作为国家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力军,对时政文化的充分了解有利于其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充分表达新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概念,在跨文化交流平台上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然而,由于我国大学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落实程度尚且不足,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时政文化的输入,且现有的英语教材也鲜少体现时政热点和时政词汇,这无疑造成了大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时政新词汇时很容易忽略其所具有的时空性、政治性、传播性。此外,因为缺少对这类词汇所蕴含的深层意思的全面了解,学生在用英语表述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根据词汇本身所属类型兼容归化法和异化法来体现中国文化的特征。当面对国外听者的询问和疑惑时,演讲者无法立即给予回应,演讲的意义则只能停留在个人浅层意思的表达上,无法与听者进行深刻的思想交汇,因而国内外交流效果也会不够显著[6]。

3 提升中国大学生国内外英语演讲中文化自信、文化引领的路径

3.1 充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充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减少“中国文化失语” 现象和提升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文化自信、文化引领的优化路径之一。要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就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之中[7]。针对中国大学生在英文演讲中所存在的语言表述与自身文化相脱离的问题,应争取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穿插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用于与西方文化进行差异化对比,以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及文化理念,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和认识中西文化差异,从而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吸收,形成自己特有的对于人、事、物的独特思考以及认知,帮助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不再单纯地以西方文化为主,而是更多地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学习,运用自身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展现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和国家特有的文化引领思想,从而将英语语言表述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

其次,针对现今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度重视目的语文化输入而忽略母语文化输入所造成的教学文化生态系统失衡这一问题,从教学的层面出发,应改善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作为构成文化生态动态平衡的两个关键因素,应被予以同等的重视度,而不是一味地侧重于英语文化的输入[8]。学生只有在具备良好的母语文化素养时,才能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进而对母语文化进行不同视角的思考、全面且准确的阐述、有效且积极的传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母语文化输入力度,通过改善语言文化类课程的设置,提倡英文语言及文化与中文语言及文化学习不分离的理念。例如,开设中国经典思想(英)、中国文化概论(英)、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英)以及中西文化对比等类似的双语课程,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思想理念和文化艺术的全面了解,在帮助其自身形成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同时,将英语语言与母语文化学习相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通过个人反衬出中国文化特色及中国形象,树立中国在全世界的文化自信,加深中国与国际间的友好协作关系,促进中国思想文化与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触碰与深度交流。

3.2 开创多元化文化交流新模式

国内外英文演讲的形式应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打开多元化文化交流新模式亦是中国大学生提升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引领的优化路径之一。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可借助多元化媒体与演讲的结合来得以生动且形象的展现。学生在演讲中可利用多元化交流的新模式来呈现带有中国特色文化思想内涵的演讲。例如,根据演讲的主题及内容,利用戏剧化的转折表达、幻灯片和视频作为演讲的辅助工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中国典型人物性格、中国正向事件等相关内容,来彰显中国文化与思想。然而,这一切都需贴合实际情况及背景才能使听者更好地接受演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和中国特有的文化自信,从侧面体现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的底气、志气与骨气[9]。

3.3 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国内外英文演讲是作为宣传正能量、 加深国内外文化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促进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能够更好地得以彰显,引导学生树立自身国家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尤为重要,而这需要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去铸造文化理念的深刻性。因此,国家在颁布一些时政文化、思想战略时,可加强宣传力度,让全国民众都融入于整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当中。同时,也可利用多种网络途径加深学生对于时政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此外,学校可通过在校宣传和定期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当下中国思想文化政策与理念进行深刻解读,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时政思想及文化的学习,提升大学生自身对于中国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程度,坚定跟随国家的脚步,实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再者,学生个人也可以在国家、社会、学校的相互引导下形成自身正确的文化思想观念。例如,可通过公众号、APP、互联网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有效途径,加深对于近年来国家战略变化的目的、意义、成就的学习,加强了解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战略的实际意义和有效作用。

通过长期的文化知识输入与时政思想的引导,提升中国大学生在国内外英文演讲中对自我身份认同所带来的自豪感。结合这种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再以英语语言作为表述媒介对演讲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反衬出中国思想文化的光芒与自信,力争以自身个人的形象与力量增加国内外听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敬佩感。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生国内外演讲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不仅是个人文化底蕴的展示,更是在传播中国几千年历史沉积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如今,中国坚实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当国家强盛时,文化依附于国家则更为自信、更为有力。国内外演讲是中国青年向世界各地展现中国自信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大学生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国际交流的主力军,在国内外演讲中以青年人的新鲜血液、年轻的风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于世界,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彰显大国风范、大国之才。因此,落实文化自信与文化引领在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中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和教育价值[10]。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国青年要持续不断地对自身母语语言及文化和英语语言及文化进行融合学习,争取在今后的国内外英语演讲比赛中,充分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引领,做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文化引领的切实践行者和助力者。

猜你喜欢
英文交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思想与“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