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探索

2021-03-07 16:52彭武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载体育人

彭武娟

(广州新华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学校管理作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载体之一,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通过提升学生思政水平的方式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促进高等院校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管理载体的一系列辐射功能与潜在作用,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的双重效益。

1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之管理载体分析

多元文化作为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潮流,无形之中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形成,高等院校应秉承学生教育、 学生管理相结合的优质育人理念。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工作顺利开展。从广义定位而言,多元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环节,多样共存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总称。从狭义定位而言,多元文化则表示大众不同的思想状态、心理环境、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境界

的总称[1]。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是呈现多元形式的,因此多元文化的存在无可厚非。文化格局的形成是多年来历史积淀的发展样貌,承认多元文化表示认可文化以多种样式存在,认可文化之间存在的融合性与差异性,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倡导先进文化主导精神世界领域、思想境界领域,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载体则指的是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在思政教育管理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种管理手段、管理形式,通过优秀的管理形式实现规范全体师生行为以及思想的目的,提升校内师生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人文素养以及价值观念。通常而言,管理载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传媒载体、组织载体、活动载体以及文化载体,管理工作具有强调性、组织性、协调性,而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开展思政教育则需要具有渗透性、教育性以及组织性,因此,多元文化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文化背景以及教育理念极为契合。高等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工作时需要建立在多元文化这一优质背景下[2]。

2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管理载体建设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高等院校的管理载体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是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以及主要因素。在各式各样的文化生态磁场背景下,主流思想价值观念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伴相生,多元文化会无形之中削弱主流文化的传播力度。弱化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以及教育内容效用。为此,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建立高校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目标和高校行为管理规范。使高校思想教育与高校管理资源充分融合。发挥管理工作的陶冶功能、行为引导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巧妙地结合行为规范管理这一显性教育资源以及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总而言之,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到刚柔并济,软硬兼施,通过优化高校管理体系的方式,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

2.2 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管理效率

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的重点育人工作环节之一,应该贯穿整个学生教育环节。为此,高校管理体系应该发挥限制学生不良行为的功能,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控制,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行为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使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优质的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有助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的进行,使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意识在优质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得到激发与培养,不仅能够优化高校学生的管理环境,还能使学生的思政教育效率成倍提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为此,高等院校在开展管理载体构建时,更应该注重提升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的深度内涵以及管理效率[4]。

3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管理载体的建设路径

3.1 凸显主导管理效用,保证思政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高等院校管理载体可以通过硬性管理手段以及柔性管理手段对学生思想以及行为进行引导与教育,确保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以及持久性。为实现这一目的,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发挥管理载体的主导能力。首先是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相关工作者的主导力,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主导力的重要保障,而思政教育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政水平、教育能力、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影响力、个人品质、载体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以上能力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考核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效率。其次是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制度的主导力,良好的管理制度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教育资源与教育环节的重要引领方式,为此高等院校要坚持构建一岗两责的高校管理制度[5]。发展生活化思政教育管理制度,相较于其他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对于贴近自身生活的管理条例以及管理制度更加具有熟悉性。因此,高校学生更容易将思政教育知识与自身生活产生联系,并且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理解以及消化。最后是提升学生的自我引导能力,也就是通过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以及管理体系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成为思政教育的受益者,而在开展学生自主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逐渐了解到思政教育的真正受益者是学生主体。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条例会有更加深度的了解,配合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思政教育的导入,可以有效消除高校学生的抵抗心理与抗拒心理,在保证高校学生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助力。

3.2 创新学生管理形式,思政教育与管理有机融合

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传播形式通常是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文化传播,互联网信息呈现多元化状态,也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原因之一。随着国内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我国大众对于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逐年增长,尤其是高校学生,更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近些年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信息传播以及信息上传的门槛过低,目前的现代化技术无法对于互联网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因此,导致互联网中的垃圾信息以及负面信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这些负面信息对于社会阅历不足的高校学生,带来极大的侵扰,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对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带来极大的阻力。针对这一情况,高等院校在积极开展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更加先进的学生管理形式、学生教育形式开展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建设工作,一方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提升互联网对于高校学生的正面影响[6]。使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接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总体而言,思政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素养、 政治觉悟等良好品质的形成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7]。

例如,校园公众号、校园微博、校园抖音账号、校园网站都可以作为教育人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用,不仅为思政教育内容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渠道,而且也有效缓解了学生教育人员、管理人员的陌生感,使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展开无障碍沟通、无障碍交流,为学生提供无压力的倾诉平台以及学习窗口,为此,除了高等院校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控制互联网信息的流入以外,必要的社会知识也是有效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保障,社会环境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并且有义务帮助学生适应环境的转变。健康的社会保障对于学生的压力会形成正确的评价体系。当得到积极评价体系时学生会不断的形成积极心理,寻求发展与知识,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管理形式需要建立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固本培元的效果,不可将以往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完全否定。

3.3 优化管理育人体系,提升文化与管理融合效率

多元文化是众多德育教育要素与文化环境中最为灵活多变的一种形式,多元文化的引入工作影响着整个高等院校管理载体的评估。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评估体系,可以使多元文化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首先是对高等院校的现有管理载体、内部运行体系进行分析,文化背景下要坚持科学性、定量性、目标性、效益性、评估性、指导性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估方法,精准的定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方向以及内部运营管理体系是否和谐、是否凸显育人为本的理念、是否可以精准协调内部育人资源,其次是评估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以及其他载体的能力。高校管理工作体系极为繁琐,因此其中可开发的管理载体也就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管理体系配合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可以使高等院校的思政管理载体的优势越发明显。高等院校的文化载体、大众媒体载体等管理,是高等院校的管理载体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群体和谐发展以及潜力开发具有极大的作用与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体现在思政教育环节,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上。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数字化、规范化、多元化的生态教育背景,高等院校需要树立好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理念,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节各自优势,并且将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体系充分结合,为高校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保障[8]。

3.4 发挥管理载体效用,提升思政实效性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的学生经过多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自主意识,并且随着学生年龄、 知识储备以及人生阅历的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明显提升。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该以激发学生主体为第一工作要素。引导学生主动关注高等院校的内部文化建设以及实力提升,把握思政教育载体的发展与主体特征,需要高校教育人员与学生通力合作,有意识进行思政教育载体探索与开发工作,并且将优质的管理载体应用于学生教育中,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以及学生教育有机融合[9]。实际上,开展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这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教育工作原本就属于同根同源,二者共同属于育人工作。这一点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定位中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但是仅凭高校辅导员是无法保证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还需要校内的全体管理载体充分结合,才可以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为实现这一目的,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自觉遵守校园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条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自觉开发活动中所有相关的德育教育资源以及德育教育相关内容,对于德育资源以及德育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引用,有助于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激发校内思政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与活力。为此,高等院校应该树立管理育人、立德树人这一优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优势。拓宽思政教育载体的承载性、渗透性以及覆盖性,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多元文化背景的契合度[10]。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背景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工作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等院校的相关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发挥管理载体效用,提升思政实效性、 凸显主导管理效用,保证思政教学效果、创新学生管理形式,思政教育与管理有机融合、优化管理育人体系,提升文化与管理融合效率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建设工作,为高校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载体育人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