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研究

2021-03-08 04:35贾凯崴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贾凯崴

引言

20世纪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并通过实施改革开放和一系列正确的发展举措,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了正确道路。截至当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已经愈来愈成熟,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治理等各个方面,彰显着群众的智慧光芒,浓缩了历代发展中的经验总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深化党的理论创新依然不能停止步伐,由此,基于方法论角度梳理归纳已经成型的理论成果是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1]。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切忌一味地追求新意,这是源于其散发的科学性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进行实践以外,还在于其属于我们社会的“信仰”。所以,如果要完成现阶段的理论创新,就应该体现出发展的目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方能达到推动我国不断发展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

基于本质而言,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涉及的是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除了必须具备真理认知的自发性外,还必须能够尊重实际,体现出本土化的自觉性。

(一)内在动力:真理的发展需要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知道,在人的发展和进行社会探索的过程中,两大基本活动贯穿其中,具体而言即认识、改造世界。之所以要不断地认识世界,为的是获得真理,以此来提升人的认识水平,推动社会发展。真理,即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面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实际上,因为生产力的差异性,以及具体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由此,真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获得丰富[2]。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生动力就在于真理发展的内部规律所具有的性质。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探索就从未停止过,其实际上属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系统性梳理以及总结,明确了我国的发展国情以及党的执政规律,与此同时,有力地探索了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规律,帮助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迈向现代化国家发展道路,如此种种,处处彰显着理论创新的意蕴。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具有耦合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党的建设不可或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力量;之所以在现阶段坚持深化改革,为的是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在此基础上加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外部动力:实践的指导需要

持续进行理论创新并非追求理论发展,而是用来对实践进行整体上的指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实践要想摆脱盲目性,就必须选择科学的理论来对其进行指导,如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走弯路。站在组织、国家等发展角度而言,必须坚持和发展集体认同的共同思想,从而团结和凝聚个体,推动整体社会的发展。共同思想并非是总和的个体思想,而是在认识和尊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前提下经由总结形成。

自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就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持续进行着不同领域的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总体而言,在一系列的实践基础上,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认识得更加深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盲从不气馁,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符合国情的发展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科学模式

无论是哪一种理论,其形成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探明其产生根源、形成方式等。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事实上,理论创新均离不开以实践为前提,由此可见,理论创新的实现除了要依靠理论自身的内在品质以外,还必须结合现实的实践环境以及条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即是其一系列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结合的体现。

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与此同时,坚持的前提是发展,所以,基于实践所获得的发展方属于坚持。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要求我们必须能够自觉地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认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其具体的方法论原则去指导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得到不断的考验和验证[3]。需要始终铭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并非是对自身的全面否定和推翻,其核心在于把其理论内涵和我国特色的实践相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我国的发展历史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际上就是在我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当时的时代主题的界定以及各项实际发展问题的解答,属于在理论以及实践层面的彰显。一直以来,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就持续彰显着其具有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延伸了马克思主义的时空。

我国的具体实践,可说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的出发点,这之中,涵盖了以往历史阶段当中传承至今的内容,包括文化等;同时,还涵盖了此时此刻发生的内容,像是如今的生产关系以及方式等;就纵向发展而言,还涵盖了对日后发展预期的内容,如我国迈向民族复兴的目标。综上,彰显了我党进行的理论创新从未止步不前。总的来看,发展和运动始终客观存在,实践不停,由此,创新就会一直跟随着发生。“客观而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彰显了我党对于其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把握,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创新,为其烙上了‘中国基因’,在此基础上使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4]。通过进行不断的创新,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始终能够彰显出来,使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质’,所以能经久却不衰。”回溯历史可知,从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带领群众进行了各项有益的探索,改变了我国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性质,建立了崭新的中国,这之后,马克思主义始终作为我国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让我国一步一步迈向发展中大国的地位。

(二)坚持领袖与群众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其不但在认识论方面具有实践性,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也并未一概否认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客观而言,每个历史时代中都存在着几个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英雄般的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长河当中,这些人物确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可是,必须明确的是这在本质上属于群众智慧创造的结晶。就外部的形式而言,理论创新来自于当时的领导人以及行业内的人才等。事实上,理论创新并非易事,其中会充满各种阻力以及艰辛的因素,需要依靠清醒的头脑展开创造活动,在个体当中,政治领袖和各类人才往往自身具备宏观的历史视野,以及为社会发展出力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他们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这就使得他们较普通理论工作者的创新能力通常更胜一筹。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已经出现了很多成果,从引领我们新中国搞建设求发展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始,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不断地被丰富开拓和创新,已逐步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在现阶段,全党全社会都在认真贯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这一伟大思想引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走向新时代辉煌,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归根结底,理论创新的内在源泉始终紧紧依靠着每一代群众的创造实践活动。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搞革命、建设以及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并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十分薄弱,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群众发挥自己的智慧,继而通过同时代的精英加以提炼和归纳,使这些来自于群众的智慧能够进入到国家决策的上层建筑范畴,并且不断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步伐向前迈进。由此可见,群众和领袖的互动机制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国际共性与民族个性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源自于其具有的科学性,和其他的理论相较而言,其更加全面客观地揭示了自然、社会的发展本质,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其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展开各类实践活动。历史客观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芒,可以说,其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有着不小的影响。此外,必须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具体社会的实践活动[5]。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以具备鲜明的民族特征为前提,使其用于我国的民族实践,如此,方能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给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有识之士打开了一扇窗,在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后,革命领袖励精图进,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最终获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崭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和我国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其理论创新一直来源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属于理论创新的最佳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有效方法

理论创新的实现,必须依靠理论普及作为基础,唯有如此,方可以推动理论创新的实现。

(一)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和伟大的,就在于其不同于前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他始终强调实践为历史发展的基础,同时,明确地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认识过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庆祝首个百年发展目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令人欢心鼓舞,他再次肯定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号召大家继续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回溯我党的发展历史可知,从毛泽东思想开始不断获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持续出现,包括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梦”等,均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帮助我国提振经济,在市场经济地位成熟的前提下,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上,必须继续坚持和用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夺取更多发展成果。

(二)理论创新要坚持科学态度

现阶段,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新的历史条件,我国建设发展更是刻不容缓,必须在发展的大好环境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在对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地科学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模式,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不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认准并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以期最终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几代人的梦想[6]。期间,应该认清中国实际国情,使其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此基础上完成理论创新。除此之外,必须坚持四个自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

(三)理论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在现阶段,国际社会的整体情况发生了变化,单边主义和民族主义有所抬头,现实与历史都更加严峻地考验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在这个背景下,党和政府必须按照群众路线开展各项事业,在解放思想的引领下认识时代发展的潮流,善于创新,以期可以应对任何艰难的发展环境和来自于外部敌对势力的挑战。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始终能够摆脱来自于僵化思想的束缚,通过解放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果,正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更高的水平。

综上,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必须要持续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普及,同时,应该重视实现各项工作的理论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发展。总体上来看,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普及,就必须重视广大群众的理论掌握情况,应该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来获得群众的关注,帮助群众进行理解和学习。如此,群众的理论素养才会从根本上获得提升,我国社会发展的凝聚力也会更加强大,实践活动才能加入更多的创造性,继而推动理论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