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资源赋能打造职业教育“山东样本”

2021-03-08 04:35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职教青岛应用型

潘 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产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技术应用型人才供给缺口较大。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推动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岛作为沿海重要城市,现阶段急需依托文化资源赋能,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的支持,因此,职业教育也是推动青岛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青岛职教文化资源赋能经济的现实意义

青岛成为新一线城市为未来更深层次地激活城市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是沿海旅游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因此,如何激活整座城市的文化资源,赋能经济,激发城市发展的潜力格外重要。青岛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多样,近年来,青岛竭力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其中职业教育所涉及的地域文化资源容量巨大,因此,打造职教“山东样本”,推动职教文化资源对经济的巨大推动力,意义重大。

(一)产教融合推动产业文化发展

职业教育与产业文化发展相结合,既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就业针对性等,推动职业教育水平的大跨步发展,也反过来激活了产业文化,带动了产业经济,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比如,动漫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动漫产业的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依托动漫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育,也只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的进步才能促进动漫文化的繁荣,进而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

(二)职教文化扩充旅游文化资源

青岛打造职业教育“山东样本”,一旦“山东样本”打造成功,不仅会辐射整个山东半岛,带来巨大的旅游资源,而且职教发展带动职业文化的发展,也会融入青岛旅游文化的大范畴之中。

(三)职教文化资源催生经济新业态

职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会带动产生新的产业创新思维,会催生新的经济业态。依托职教文化,形成职教文化产品,以产品促进形成产业链条,催生新业态。青岛国际职教城的发展,与当地非物质遗产、海洋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等融合,渗透创新理念,打造出新形势、高品质、大容量的经济新业态。

(四)依托先进职教文化资源吸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先进人才的支撑。近年来,青岛对于先进人才的吸引力度极大。区域内先进的职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极强人才竞争力的标志。职教文化资源巨大的影响力必然会提升地区先进人才流入量。

二、青岛职教文化资源赋能经济的不足与挑战

(一)缺乏“共生+协同+赋能”理念

2019年11月20日,青岛国际职教城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拟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目标定位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职业教育聚集区、职业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示范区、产教融合先行区,形成“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育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1]。青岛国际职教城是青岛北部的重点组团,东临即墨主城区,西接胶州市,南接城阳区,约82.8平方公里,,周边产业聚集,毗邻国际陆港 、国际商贸城、汽车产业新城、临空经济区等众多产业功能区,为职教城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各地职教城发展中有一个共性瓶颈,那就是共生思维缺失,协同途径不顺,赋能力度不足。共生思维缺失是指区域内高职院所未意识到职教城发展是所有参与者的“生命共同体”,因此,在各院校出现资源独占,宁可浪费也不共享的现象;协同途径不顺是指职教城内各院所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赋能力度不足,是指人力资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力度不够。现阶段,青岛职教城发展也并未找寻出高效的解决路径。

(二)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同

教育若想产生并带动巨大的文化资源,首先需要被社会认同,只有被认同,教育的质与量才会有所提升,才会产生巨大的资源虹吸及文化辐射作用。但近年来,职业教育相对于高等教育其发展潜力仍未被挖掘出来,在社会认同方面,仍有巨大可为空间。

(三)专业设置缺乏经济市场灵敏性

职教文化资源赋能经济的前提是职教本身能够辐射经济市场,能够与产业经济良性结合。但当前,部分职教专业的设置缺乏市场调研,不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市场需求并未协调起来,因此出现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进入就业环节的现象,对教育资源带来极大的浪费,也影响整个职教产业的社会评价,以致职教文化资源赋能经济不足。

(四)职业教育与产业文化融合不充分

现阶段,青岛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内容与阶段,与产业及其文化的融合仍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一旦缺失外来催生力量,职业教育极容易与产业及其文化割裂。因此,需要职业教育与产业及其文化自主融合的内生力量。

三、青岛打造职业教育“山东样本”的路径策略

(一)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互动式发展

市场指引,形成“提质量”产业意识形态。技术升级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极其重要的分量,技术升级的实现和完成受到企业主产业意识形态的影响,只有企业主认识到技术升级的重要性和意义,形成了“提质量”的产业意识形态,才能坚定完成技术升级的艰巨任务。技术升级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撑,这种支撑倒逼企业主认识到技术人才的价值,从而打开技术人才的市场缺口。

政府牵头,订制“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往往有滞后性,这就要求政府牵头,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职教主体订制“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主体针对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订制人才,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职业教育技术人才定点输送。第三方介入,实施“点评式”互动发展评测。引入第三方评测机构,及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给予评测,对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满足程度进行反馈。

(二)多层次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引导部分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逐步向应用型职业院校转化。对于主动向应用型职业院校转化的院校,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其培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接轨的人才。开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委培教育直通车。利用“职教高考”等,择优选拔出职教优秀生源,进行定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委培,落实此类人才的就业,以及后续培养,实行定期回炉受教政策。

扩充未来“职教高考”的生源量。2020年,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青岛要全面对接“职教高考”制度[2]。任何一种教育,生源的质与量都极其关键。“职教高考”制度优良的关键之一,在于能够扩充出大量的生源,从中择优,推动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提前在中小学群体中分流潜在生源,在普通中小学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中增设职业技术,以“文化课+X”的形式列入中考,其中X为职业教育选修课。取消省内“职教高考”生源地域限制。吸引外地优秀生源入青,对于外地拔尖职教人才,实行户籍和住房照顾。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青岛“职教高考”影响力。创建 “高层次应用型拔尖人才评选计划”“优秀应用型人才榜样库”等,并对入选人员进行待遇和工资倾斜。

(三)高标准打造青岛国际职教城创新高地

围绕精准的功能与定位,集聚参与主体。青岛国际职教城主要职能定位是国际级高技能人才培育与职业教育产业链创新中心、青岛市“教育+”产业聚集区等;规划目标是“产学研城乡游”融合发展的国际科教之城、绿色现代的生态智慧之城等[3]。应围绕上述功能与定位集聚有共性目标的参与主体,让不同参与主体在共同的发展理念和功能定位下,组合成“命运共同体”,协同发展,合力共生。

依托开放、竞争与激励政策,催生职教联盟。职教城建立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把各个职业院校进行地缘上的拉近,更重要的是将各个成员院校进行整合,发挥“1+1>2”的作用,加强合作、共享与创新。面对职业院校独立单位间各自为战的现状,职教城应施行激励政策,对做得好的职教联盟实行政策倾斜和奖励。扩大开放与对外,不能让职教城成为职教院校的围城,打开“走得进来”“赶得出去”的大门,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实行“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吸引有能力、有意向的高精尖等先进企业参与职教办学,对参办效果较好的企业,大刀阔斧地推动其与职教院校的二级院校进行股份制混合共建,并按照财政部相关政策,抵免教育费附加,并倾向给予部分税费抵免。

凝聚高水平职教师资力量。创建国家职教名师平台,对部分师德突出,同时专业能力拔尖的教师授予特殊荣誉。在职称评定中,向职称教师实施名额倾斜,在职称评审中,重视创新研发比重,对研发能力突出的职教教师,实施破格聘用。

构建企业创新研发专家与职教教师队伍双向流通机制。鼓励职教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支持企业先进科研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实行第三方评估,对于科教水平极高、师德良好的企业先进科研人员签订长期兼职合同,支持职教教师与企业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加大交流。

猜你喜欢
职教青岛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青岛明月申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