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党建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

2021-03-08 04:35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校园文化互联网+

张 琳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学的教育模式更重“制器”而非“育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宽广,信息内容也良莠不齐。面对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00后”大学生是否能够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经过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党建文化的内涵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当前,党建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导力量,发挥着突出的价值引领作用,是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标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引领和模范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育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党建文化对“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高校发展党建文化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高校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各领域各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塑造。在“00后”大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高校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引导“00后”大学生成人成材,如何巩固和进一步发挥优秀的党员学生们的榜样示范作用,至关重要。高等院校的教育重点从来都是以学生道德观念为主,以及党组织建设活动的开展,两者之间不但能够相辅相成,互相激励,而且是共存一体难以分割[1]。党建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流文化,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共同观念和价值信仰等精神财富,能够积极引领“00后”大学生成长成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办学目标,对“0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主导引领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二)党建文化的主导引领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些西方不良观念和文化给“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由于尚未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完成形成,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非常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和不良文化的影响。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发展需要走开放与合作的道路,这就意味着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甚至是生源都可能是中西结合的状态,这也就决定了高校校园内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和特点,这就更加需要不断地强化党的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党建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流引导价值。在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承担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高校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旗,坚持和强化中国共产党对于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党建文化为中心发展和建设高校的校园文化,确保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学府,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切实围绕党中央的要求,深入贯彻《决定》的精神,认真落实发展繁荣文化的战略,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文化等功能,高等教育就在文化继承与传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之际,党建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繁荣,作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党建文化同样需要在高校传播和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将优秀的党建文化内化为“00后”大学生心中的信仰。让党建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有利于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给“00后”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党建文化的榜样示范作用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过一百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党建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忘初心,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大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成了高校党建的重要目标[2]。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也不例外。面对突发疫情如此严峻的考验,见证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面对突发的疫情,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动员人民群众,不断投身到抗争新冠疫情的第一线,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校的学生党员亦是如此,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为抗击疫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在社区为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以及信息登记;为社区居民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努力为社区居民办实事,为人民服务,关心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尽最大努力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主动加入当地红十字会,积极协助当地红十字的工作人员,同时将抗疫物资分配给重灾区的医院和社区等;还有学生党员在农村对当地村民进行防疫政策的传达,以期强化村民的防疫意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大学生党员,他们利用自己在大学里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正尽到了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也为 “00后”大学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让我们看到了“00后”大学生党员应有的担当精神和风貌。当然,广大学生党员抗击疫情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广大青年学生党员是当今高校的中坚力量,是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追梦人”。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充分发挥党建文化价值的途径

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3]。在“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党建文化来引领,党建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需要依靠于学生党员的力量。一方面,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更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态与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党员亦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建立以党员为点 学生为线的全员辐射联系制度

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优势,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分配联系任务,建立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团支部或班干部以及学生党员联系学生寝室的模式,通过电话、微信、QQ、邮箱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时常走访学生寝室,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求,形成以党员为点,学生为线的全面辐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联系体系,整体提升高校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建立政治思想引领机制

通过党员联系班级团支部、党员走访学生寝室等方式,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传达给学生,发挥党组织育人的作用。向学生讲述优秀党员的事迹,通过事迹学习优秀党员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方式给学生讲党史,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与传统,学习身边优秀楷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明确方向,党建文化正是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核心。只有坚持用党建文化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校园文化互联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