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

2021-03-08 04:35赵廷斌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载体师生政治

赵廷斌

一、引言

中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并已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当今高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论述如何建设适合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背景

飞速发展的中国和许多国家不仅经济接轨,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由于社会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的不同,来自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特色文化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大众,尤其会影响高校学生的“三观”。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04年开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现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六十余年。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和校园文化中的研究,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文化载体,是一种教育方式或方法,但其结果对“文化载体”一词定位并不准确。2004年以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研究更加深入,发现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同时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此发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根本属性,同时定义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其具备的特征特点。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其理论体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依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理论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核心就是文化教育,同时要求高校的师生遵守社会主义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就是将文化作为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文化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改变高校师生的道德观念,树立高校师生崇高的思想品质[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健康的文化活动替代以往的强输强灌,在激发大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现存的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大学生,还包括高校教师和党政干部及主管领导。现在文化载体建设易出现高校行政部门对文化载体建设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体系的问题。绝大部分高校师生和职能部门不能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往往将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现状却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投资十分有限,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部门或机构,文化载体建设也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第三,除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以外,也不能正确理解文化载体建设的目的,高校片面地进行文化载体建设,如开展师生日常校内娱乐活动等,但没有以文化载体为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其中,出现了只有环境没有精神文化的不良现象。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理解与认识。没有根据不同时代和地域整合有效的文化载体资源,高校教育工作者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载体的含义。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内容和特征

“载体”最早出现于科学技术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渗透到思想政治领域。在科技领域“载体”是一种传递能量的物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就是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化载体,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传递给教育对象,在高校中教育对象就是全体高校师生,教育者将正确的三观、道德行为及规范等通过文化活动等多样的文化载体传递给高校师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发展、传递和承载的性质可以总结出其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通过文化作品等多种文化形式传播、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校园、社区、家庭等实现文化传播。在现代高校中,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或校园网络开展文学作品的阅读、美术作品的赏析等,通过校园文化载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各个层次和方面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多方面不同的载体,通过多种文化活动进行传播和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也从各个层面对高校师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无论哪种形式重心都在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除了具有文化载体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全面性、渗透性的特征,还具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学术性和时代性特点。高校是文化精英和学术精英聚集的地方,学术研究也具有明显的突出性,所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探索时,高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学术性。另外高校学生思维创造性强,能紧跟时代潮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就必须紧随时代发展,文化载体建设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追求,目的是培养进步文明的社会精英,由此可以看出,时代性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明显特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类型和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因为其活动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校外文化载体和校园文化载体。校外文化载体主要以实践为主体,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工厂等实习基地的专业实习多种方式,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更多地表现为校内的文化活动。首先需要在校内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设施,包括教学研究和生活设施;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合理的校园制度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措施,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信息时代,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融于高校的网络信息文化中。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此以外,校园活动这种传统文化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园活动,如艺术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将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和正确的社会道德等思想政治观念融于活动中,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前提下,一点一滴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制度中约束自己,在活动中丰富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为目的。它的目标主要为:首先,正确确立高校师生价值观,在科学知识的引导下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素质培养,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在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实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最后,优良校风的树立是规范学生行为的直接表现,它体现了高校师生的行为和思想道德行为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高校学生制定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制度,同时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能通过一门学科或者几门学科去完成,它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教育者、教育部门和教育对象一起共同努力完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首先需要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投入经费建立所需的机构和设施,将文化载体建设纳入高校改革和办学方针中;其次,高校师生和管理部门应全员参与,共同建设校园内文化载体;完善组织、物质、环境等多方面的保障,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科学安排,互助互补。

六、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也需要稳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创新,根据不同的社会形式制定不同的的方向,以期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文化载体硬件建设为基础,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完善适合本高校的文化载体建设,建立优良的校风校纪。通过高校自身研究探索实践,最终将文化载体建设理论转变成有效的成果,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载体师生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