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培育

2021-03-08 04:35刘惟绰李慧芬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意识思维

刘惟绰 李慧芬

一、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基于质疑、反思意义上的理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能引发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意识[1]。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推理、判断网络信息是否正确或真实,从而在海量信息中发现不合理因素,避免被信息左右。它表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人们必须进行独立思考,并经过一番怀疑、反思和求证的过程。

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选择性、开放性和无限性等特点,这使传统生产力走向信息生产力,有其可持续性。但铺天盖地的信息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选择上的困难,它易于使人陷入被动和盲目状态。而批判性思维能帮助人们在质疑信息的基础上审慎地、理性地取舍,判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从而决定应该相信什么、做什么,减少或避免错误选择,享受信息所带来的种种益处,使网络真正成为能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工具。

大学生是社会各类人群中对网络信息接受力最强、认可意愿最高,与网络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是网络时代的生力军,生活、学习已与网络融为一体。对现代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现代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针对信息进行选择、理解、批判、消化和运用的过程[2]。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平台。而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方法等不足以应对爆炸性信息所带来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他们不只需要增强专业素养,更需要提升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不只包括处理各类信息所需要的技能及熟练程度,更为重要的是理性思维方式及相应的信息批判能力。对于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不加批判地接受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不可取的,而怀疑、反思、批判精神是信息素养中的关键要素。这说明,批判性思维在信息时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地位,是大学生应对海量信息理应采取的思维方式[3]。换言之,运用批判性思维,鉴别信息优劣、选取优质资源、助力自身成长,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日常功课。因此,从个人到学校,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培育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培育

(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首先要依靠自我教育

批判性思维体现的是主体性原则,是主体的自主自觉性和创造性活动。对主体而言,仅仅有怀疑精神和反思态度是不够的,作为批判者的主体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否则就会无从怀疑和批判,反思必然是浅层次的。而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方式,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来支撑。哲学在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培养人的批判精神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觉学习哲学提高理论修养,不断增强批判反思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大学生应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于不疑处有疑,将批判性思维作为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这既有利于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有益于思维方式的改善[4]。再者,既然是对信息的鉴别和取舍,就要求大学生储备一定量的多样化信息,并在批判、比较和选择中不断积累应对海量信息的经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演练过程,将会直接推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5]。

(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学生自身努力,教师引导、学校培育也必不可少

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并身体力行。密集而形象化的信息不只是对学生,对教师也存在一个选择困难的问题。教师作为教育者直面学生,对他们思维方式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要在准确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找到培养学生的正确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处理信息的方式,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引导他们提出疑问、消除疑问。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和学生进行富于挑战性的对话,鼓励他们发扬怀疑、反思、批判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6]。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培养大学生信息选择上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帮助他们找到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学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运用网络资源,其实是一个信息再加工的过程。面对信息和背后的权威,要想避免盲从和迷信,我们首先就要问为什么。对所接触信息的质疑正是体现了问题意识,没有怀疑是提不出问题的,也就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盲目接受各种信息。对大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7]。只有在不疑处有疑,提出问题,方能把握时代,展现批判精神,推动自身发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的创设可以活跃大学生的思维,改变他们的思维惰性,使他们养成质疑所学知识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多次强调要确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正是看到了问题意识在批判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而批判性思维必然引发创新性思维。因此,为信息时代输送合格人才,高校应为大学生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他们秉持开放的心态,合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疫情期间,教育部向全国大中小学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各高校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先后开启了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利用智慧树等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再受课表和教室的限制[8]。在这样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正在从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化为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主动学习者,但是这种转变更多的是受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情势所迫”,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要想真正完成这种转变,还需要继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疫情期间使用的线上学习互动平台不能因为面授课的恢复而弃用,学校应为线上平台的继续使用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师应继续将线上平台学习纳入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继续通过线上学习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补充资源,同时利用线下课堂对学生进行答疑和反馈,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正如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所指出的,未来学校应该从教会学生读书转变为教会学生读“网”,在读“网”的过程中养成和培育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毫不夸张地说,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新冠疫情下实行了近一个学期的网络教学强化了这一认知。对此,从学生到教师、学校管理层都在进行反思。作为一种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网络授课对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及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也在相应做出调整。网络教学在检验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批判意识的同时,也体现了在高校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欢
批判性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