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机长》的时代内涵

2021-03-08 10:16赵艳君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乘务员机长乘客

赵艳君

电影《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中国机长》作为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之一,影片的主体并没有着眼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是对准普通的人民群众,聚焦一个个坚守在自己职责岗位上的平凡人物,正是在这群平凡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看到了中国人身上所特有的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对职责的坚守、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坚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的:“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中国精神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坚实的精神力量远比物质力量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电影《中国机长》便彰显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这非凡的英雄精神在机组成员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飞机在9800米高空遭遇挡风玻璃脱落时,无论是机长还是乘务员都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体现了他们作为民航人的专业素养。但《中国机长》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传统的英雄形象,每一位人物身上在具有高尚品质的同时也充满了烟火气,更贴近真实生活,更加有血有肉[1]。

机长刘长健曾经是开轰炸机的飞行员,身上具有军人一丝不苟、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他也是一位父亲,他答应在飞行结束后会回家陪女儿过生日。影片开场他在凌晨三点起床后会在洗澡的过程中进行三分钟以上的憋气训练,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刘长健机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持之以恒的专业训练,也为之后飞机成功脱险埋下了伏笔。当飞机挡风玻璃脱落,副驾驶被吸出窗外,通信失联,整个驾驶舱处于极寒缺氧的状态时,机长刘长健脑海中想到了他的女儿,想到了在飞机上坐着的119名乘客,想到了那个在登机前跟他说“吉祥如意”的小男孩,他恍惚的眼神又重新坚定起来,“我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地带回地面”,这是他脑海中的唯一信念,正是这种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首位的精神、对家庭的眷恋以及上百次的飞行经验支撑着刘长健驾驶飞机安全降落。

乘务员在与驾驶舱失去联系后,不知飞机将遭遇什么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及时安抚乘客慌乱的情绪。在客舱乘客情绪崩溃、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乘务长毕男用坚定的眼神一字一句地劝导乘客:“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机组能保证大家的安全。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她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及时地安抚了乘客的情绪,避免了因为秩序混乱而导致飞机失事的严重后果[2]。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飞行员还是乘务员,都充分地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了作用,都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他们不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拯救了飞机上119名乘客的生命,这种视保护他人生命为己任的态度正是中国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中国力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3]中国力量,归根结底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能够团结一心、共同进退,那势必会如一盘散沙,重演历史的悲剧;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才能促进社会繁荣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电影《中国机长》充分诠释了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的中国精神。川航3U8633的安全降落不是机组成员独自努力的结果,而是塔台、地面等机场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影片的前20分钟对飞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展示,如飞行员的身体状况检查、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气象中心分析今日气象状况、乘务员登机检查应急设备等,对民航这一人们不太熟悉的领域进行了展示,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每一架飞机成功起飞的背后是各岗位员工共同协作的成果。影片并没有像《萨利机长》那样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突出机长一人的重大作用,而是弱化机长的个人色彩,强调集体英雄主义。

当飞机在空中遭遇险情时,飞行员的稳定驾驶、乘务员的积极安抚是航班安全飞行的基础,而机场指挥中心、塔台、空管部门、军队空管等都对飞机的安全降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机长刘长健发现飞机挡风玻璃出现裂缝时立即向空管部门申请下调高度并要求返航成都,空管部门同意后时刻关注航班的飞行状态,在与川航3U8633无法通信的情况下向军方请求支援,开通应急频率,持续呼叫川航3U8633,启动应急预案,关闭成都到拉萨的航线;军队空管释放航线以北空域,交民航调度;成都机场公安、医护、消防、安保人员均做好准备。“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听到请回答。”这句话一直在影片中重复出现,让观众感受到各个部门竭尽全力的帮助和努力,同时也使整个影片的氛围处于紧张的状态。

影片对航班乘客作了粗略的刻画,在乘客身份的设置上尽量多元化,有去西藏打工的夫妇、看望去世战友的退伍老兵、蛮横粗俗的大款、去旅行的外国人等。飞机遭遇险情、秩序混乱时,乘务长毕男的话语安抚了在座所有乘客的心,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成年人还是小孩,都恢复了镇定,戴好氧气面罩,一同祈祷飞机安全降落。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是机组成员、乘客以及航空各部门共同努力才战胜了灾难。

三、中国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使每一位公民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下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电影作为当今重要文化产业之一,是培养时代新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中国机长》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不同角度的诠释,尤其是航班上的机组成员。首先,机组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坚定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有自信才能执着坚守、自觉践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升。这样的发展趋势使人民群众充满力量,并对祖国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句话在影片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机长刘长健收养了一只流浪狗,并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女儿,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他在飞机上遭遇险情,竭尽全力让飞机安全降落,身体力行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表现了他对职责的敬畏;飞机滑行准备起飞,乘务员提醒乘客挂断电话,关闭手机,表现了她们对规章的敬畏。机组成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忠诚坚韧、有责任有担当的政治品格[4]。其次,机组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了知行合一,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做到了严格遵守。机组成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视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机长沉着冷静地驾驶飞机,还是乘务员诚挚的服务,都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作为民航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贯彻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影片的结尾机组成员一同唱道:“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机组成员将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坚守岗位、临危不乱、沉着冷静,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在民航中是榜样一般的存在,他们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他们的事迹,可以有效激发人们的价值认同和共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意在说明凡事都要从小做起,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放在当今的时代,正是有无数个像刘长健机长这样的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有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电影《中国机长》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完美地融合在叙事中,向人民充分证明了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传达了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猜你喜欢
乘务员机长乘客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中国机长
光影视界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中国机长:鹰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
逃票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牛乘客
川航出了“中国版萨利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