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贝母生态种植模式及效益

2021-03-08 03:45姜娟萍宗侃侃王松琳陈伊倩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磐安浙贝母套种

姜娟萍,宗侃侃,王松琳,陈伊倩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浙江 磐安 322100;3.磐安县新渥街道综合农技服务中心,浙江 磐安 322100)

药用植物的复合种植在种植发展历史中占重要意义,有效解决了中药材和其他农作物的发展问题[1]。浙江省有1.33万hm2中药材基地实行粮-药轮作(套种)和林-药套(间)种,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种植效益。本文主要总结浙江省浙贝母产业基本情况,分析比较了浙贝母/甜玉米/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2]、浙贝母/西瓜(生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浙贝母-水稻水旱轮作[3]等主要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 现状

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大宗中药材,是浙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浙江浙贝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左右,主产于磐安、东阳、海曙、仙居、缙云、永康等县(市、区)。2019年全省浙贝母种植0.41万hm2,总产量1.258万t,产值6.6亿元。多年来,各主产区农民不断探索、寻求浙贝母与其他作物轮套种栽培技术,涌现出浙贝母/甜玉米/秋大豆、浙贝母/西瓜、浙贝母/生姜、浙贝母-水稻等多种轮(套)作模式。磐安等地大面积推广浙贝母无硫加工等产地绿色加工技术,有效地推动了浙贝母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高了浙贝母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2 主要栽培模式及特点

2.1 浙贝母/甜玉米/秋大豆

该模式主要分布在丽水缙云[4]、金华磐安、宁波海曙等地。主栽品种浙贝1号、浙贝2号。茬口安排:浙贝母在上一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种植,667 m2用种量300~400 kg,5月中下旬收获;甜玉米3月中下旬统一育苗,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移栽于浙贝母畦边,以667 m2种植1 500株为宜,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收获。磐安等地通常在玉米收获前,在2行玉米中间套种秋大豆,667 m2种植5 000株左右,通常秋大豆不采收豆荚,在9月下旬播种浙贝母时直接收获大豆秸秆作为种植覆盖材料。

2.2 浙贝母/生姜

该模式主要分布在金华磐安、东阳、永康等地。主栽品种浙贝1号。茬口安排:浙贝母同上;生姜4月下旬到5月上旬套种于浙贝母行间,667 m2栽2 000株左右,鲜姜一般在10月上旬,待根茎组织充分老熟后采收,姜禾作为浙贝母种植覆盖材料。

2.3 浙贝母-水稻

该模式主要分布在丽水缙云、宁波海曙、金华东阳等地。主栽品种浙贝1号、浙贝2号。茬口安排:浙贝母同上;单季稻5月中旬育秧,6月下旬移栽,10月上旬收获。

2.4 浙贝母/西瓜

该模式主要分布在金华磐安、永康、东阳等地。主栽品种浙贝1号。茬口安排:浙贝母同上,5月中下旬收获,也可以在套种的西瓜收获拉秧后再采挖浙贝母;西瓜3月中下旬在设施大棚内播种育苗,当瓜苗三叶一心时可以移栽,通常在4月中下旬进行,收获商品贝母的,西瓜移栽于浙贝母畦边,等浙贝母收获后对西瓜进行培土,浙贝母茎叶覆盖于西瓜根部;留种的浙贝母应把西瓜移栽于浙贝母中间,667 m2套种西瓜200株左右,7月中下旬收获(表1)。

表1 浙江省各地浙贝母生态种植模式情况

3 经济效益及优点

通过对金华磐安、东阳、永康,台州仙居,丽水缙云,宁波海曙等浙贝母主产区不同栽培模式的成本与效益调查[5],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栽培模式浙贝母667 m2生产成本及效益

由于近几年浙贝母库存量大且种植面积增多,2020年行情较前有所降低,磐安“浙八味”市场鲜货收购价在7~9元·kg-1,无硫新统片价格降至36~37元·kg-1,无硫统个价格降至30~32元·kg-1。浙贝母销售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种植效益一再缩水。由表2可以看出,在浙贝母各种栽培模式中以浙贝母/生姜和浙贝母/西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种植效益最好,在去除浙贝母种鳞茎和生姜(西瓜)种植成本后,667 m2收益均在7 000元以上,所以在浙贝母复合种植情况下,适度规模种植还是有一定收益的。

种植中药材一直以来都是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而越是欠发达地区往往越是山多地少,可耕地面积有限,中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轮(套)作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一是有利于缓和各地耕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充分利用土地套种其他作物,实现多作物增产;二是能有效提高农户综合收益,减少人工费用,增加经济收入;三是通过套种大豆等豆科植物,有效改善土壤质地,调整土壤酸碱度,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四是通过水旱轮作,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提供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效抑制或降低病虫害发生率[6];五是玉米秆、大豆秆、生姜禾等可作为浙贝母种植覆盖材料还田利用,实现废弃秸秆良性循环。

4 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

各地应根据自身区域定位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的栽培模式,针对当前劳动力、物料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浙贝母和其他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优化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7],从而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4.2 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依托浙江省中药材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专家团队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浙贝母新品种选育、生态种植模式、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产地绿色初加工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确保浙贝母绿色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猜你喜欢
磐安浙贝母套种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磐安工业园区
浙江磐安:“交旅融合”,服务“两山”经济
平均落差300多米 杭绍台高速磐安大盘山路段即将完工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以浙江省磐安页岩砖瓦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