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钢琴家张浩天: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2021-03-08 02:22本刊综合编辑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佐拉维奇古典音乐

本刊综合编辑

2019年年末,“90后”新生代钢琴家张浩天前往南极,为科考人员献上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去南极的路上,他途经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沿途的异域风情和当地的文化历史,让他感触良多。

回国后,张浩天以“时空旅行者”为主题,开起了“时空旅行专列”。1月22日,这趟专列开到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张浩天出生于南京,5岁开始学琴,后随父母移居加拿大。12岁起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2007年4月首度回国举办个人音乐会,15岁以全额奖学金就读美国纽约曼尼斯(Mannes)音乐学院钢琴系,20岁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研究生院深造,曾担任2014年青奥会全球宣传及文化教育大使,张浩天的音乐简历颇为耀眼。

“古典音乐领域可以探索许多有趣的东西,积极开拓自己接触的领域,希望吸引更多人喜欢古典音乐、走进音乐厅。”张浩天说,对于跨界与创新,他的“底线”是音乐本身,“无论哪种类型的音乐,一定要是好听的,我自己能听得下去的,我才会去做尝试。”

上演“时空旅行者”,纪念皮亚佐拉与李斯特诞辰

前往南极的旅程中,张浩天在阿根廷停留了两天,路过当地最大的图书馆,“一走进去就看到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而那本乐谱背后就是皮亚佐拉老师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的作品集。”

张浩天喜欢希纳斯特拉的作品,在阿根廷与他們相遇,让他感觉似乎是一种命运的指引。

对两位作曲家的音乐进行一番研究后,张浩天选择了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作为“时空旅行专列”的“始发站”。这是皮亚佐拉为致敬维瓦尔第的《四季》创作的,以春、夏、秋、冬四个乐章对应四个季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情绪。

此外,张浩天还带来了皮亚佐拉另外两首探戈作品《遗忘》《自由探戈》,汇集了古典和爵士等音乐元素,在阿根廷本身的民族特性之外,又洋溢着一种现代风格与神秘色彩。

为体现传承,张浩天还特别选择了希纳斯特拉的作品,诸如《阿根廷舞蹈》《第一钢琴奏鸣曲》。希纳斯特拉的作品将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结合,在使用“十二音序列”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的阿根廷民族色彩。

今年适逢“探戈之父”皮亚佐拉诞辰100周年,也适逢“钢琴之王”李斯特诞辰210周年,除了纪念皮亚佐拉,张浩天还会留出篇幅纪念李斯特,把“时空旅行专列”从美洲开到欧洲。

为此,张浩天选择了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歌剧《唐璜》时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这部作品需要演奏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用双手跨越键盘,技术艰深,场面宏大,被后人称为“世界最难钢琴曲之一”。

张浩天喜欢李斯特的创新。在他看来,李斯特、贝多芬等大师在他们的时代创作的作品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我们现在叫古典音乐,只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被流传了下来,变成了经典。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对跨界、创新的尝试。”基于这样的音乐理解,他希望自己具备实验精神与创新意识,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毛姆说:“聪明的旅行者只在想象中旅行。”在这场音乐会中,张浩天融入他在异国生活与成长的经历,融入他对音乐世界的独到理解。在他的足迹中,他的琴键下,世界展开了一张波澜壮阔的画卷,也充满了随心所欲的幻想。从亚洲、美洲到欧洲,从古典、浪漫到现代,他一一诠释大师们的传世之音。

向更好的舞台出发

回忆成长生涯,张浩天的钢琴之旅中有三位十分重要的老师。第一位,是在温哥华遇见的萨沙?斯塔诺维奇(Sasha Starcevich)博士。张浩天读完幼儿园就随家人去了温哥华。在那里,到处是钢琴和会弹钢琴的孩子,这让他不免有些失落。还好不久之后妈妈带着他去音乐会,遇上了钢琴教师斯塔诺维奇。斯塔诺维奇很欣赏张浩天的乐感,将他收作学生。

斯塔诺维奇从来不强迫张浩天弹不喜欢的曲子,与其说是在教育他,不如说是引导他发挥自己的特质。然而,刚刚起步的时候,张浩天就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当他在后台看见别的孩子表演得比自己好,争强好胜的他常常无法接受,急切地希望能登上舞台证明自己。

这时候,是斯塔切维奇老师督促他不断练习,将一首曲子弹上个上百遍,最终登上舞台,实现首演梦想。当他在比赛中错失第一,懊恼至极时,斯塔切维奇凌晨给他写信,告诉他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事事求第一,而是超越过去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遇到瓶颈期,老师曾打两三个小时的电话,安抚他焦急的情绪。当时他并不知道,老师摔下楼梯脚骨骨折却不舍得挂断电话。

在斯塔切维奇的教导下,张浩天越来越刻苦,每天练习六小时,参加重大比赛之前甚至练十几小时。他12岁便在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上一举夺魁。13岁在克英斯韦尔国际青年钢琴大赛获总决赛亚军,成为该赛事有史以来的华裔第一人。

到他15岁时,斯塔切维奇老师告诉他,“你该离开我,向世界上更好的舞台进发”。他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拿到了被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出发去往纽约。

在纽约,张浩天遇到了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老师——著名钢琴家帕芙丽娜?多科夫斯卡。多科夫斯卡是法国德彪西国际钢琴比赛和意大利塞尼加利亚国际钢琴比赛的首奖获得者,曼尼斯音乐学院的钢琴系系主任,培养过许多国际比赛获奖者。她的音乐细腻、温柔而富表现力,她的教导弥补了张浩天的短板,让他的钢琴技艺日臻完善。

20岁那年,张浩天考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研究生,从纽约奔赴伦敦,跟随鲁思泰姆?海鲁蒂诺夫学习,他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作为一位俄罗斯学派演奏家,海鲁蒂诺夫恢弘、华丽、热情的演奏深深影响了张浩天。在学院里他们亦师亦友,讨论用新的表现形式来创造音乐。张浩天进步飞速,20岁就已经位列青年施坦威艺术家,24岁就出任意大利维托索&柏坎图国际音乐节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成为该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评委。

人生何必规划 不如见招拆招

从学琴,到15岁进入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再到现在归国的“钢琴王子”,张浩天坦言这一切都不在计划中。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规划可能会成为枷锁,禁锢住更好的自己。没有规划的体验才是当下最该做的,见招拆招才是人生态度,人生千千万万个岔口,每一步都是自己无法预设的新天地。张浩天的“幸福法则”是:不去计较得失,用好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好与不好,扮演好属于我们各自的角色,生活便會还以我们丰富多彩的体验。“人生何须心思缜密的规划,变化总发生在计划前面。享受现在,做好当下的自己,准备迎接未来的每一次冒险。”对于未来,张浩天如此表示。

张浩天觉得自己运气特别好,就是他从来没有时差,而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睡着。“我每次去其他地方演出都是一个非常开心的状态,所以每次出发前就非常兴奋,也就不会感觉到累。”

音乐需要很多灵感,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对张浩天来说寻找灵感的方式就是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我认为各个领域都是有所关联的。比如看到一些绘画作品或者读一本书都会丰富我的阅历和感悟,另外还有历史也都是和音乐有关联的。有一点我觉得非常好玩,我们弹奏的每一个时期的曲子都是有它自己的风格的,也是有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和文化。我们就像一个演员一样,先去感知那段过去,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演绎把作品呈现出来。”

钢琴并不是张浩天的唯一爱好。他还曾迷恋过花样滑冰,并且滑得很不错,只是弹琴的人不能受伤,他只好忍痛割爱。除此之外,他对时尚也颇有研究,曾经与许多品牌有过合作。兴趣广泛的他常常尝试跨界演出,比如,他曾携钢琴与动画结合的“魔法钢琴与肖邦短篇”在中国19个城市巡演,比如,他曾和林俊杰、杨宗纬等歌手合作,进行古典和流行的跨界。“我其实很愿意去做一些跨界,首先我很希望可以把古典音乐带到亚洲、带到中国,让很多观众能够先认识和了解古典音乐,这是第一步嘛。只有知道和了解之后,大家才懂得如何欣赏和尊重它。而跨界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可以通过和其他艺术的结合及其他形式的表现,让大家去接受。我觉得在这个方面,郎朗做得非常棒,他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了钢琴和古典音乐。”

此外,张浩天还十分热心公益。他是“故宫宫廷文化?祥瑞艺术宣传大使”及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的“国际和平大使”。他的音乐会,永远有一个区域留给那些没有进过音乐厅、但却热爱音乐的孩子们。

猜你喜欢
佐拉维奇古典音乐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维奇的节假日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皮亚佐拉和他的探戈音乐*
谁偷吃了树莓
谁偷吃了树莓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皮亚佐拉与他的新探戈音乐
新店开张啦
——八师天业集团工会主席李彤的结亲故事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