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一)》读与思

2021-03-08 02:54方仁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列克谢安娜

方仁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一)

契诃夫

婚礼以后,连一点清淡的凉菜也没有,新婚夫妇各自喝下一杯酒,就换上衣服,坐马车到火车站去了。他们没有举行欢乐的结婚舞会和晚餐,没有安排音乐和跳舞,却到二百俄里以外参拜圣地去了。许多人都赞成这个办法,说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已经身居要职,而且年纪也不算小,热闹的婚礼或许不大相宜。再者,一个五十二岁的官吏跟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姑娘结婚,那音乐就会让人听着枯燥乏味了。大家还说: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之所以想出到修道院去旅行一趟,是特意要让年轻的妻子知道:就连在婚姻中,他也总是把宗教和道德放在第一位。

人们纷纷到车站去给这对新婚夫妇送行。一群亲戚和同事站在那儿,手里端着酒杯,专等火车一开就欢呼“乌拉”。新娘的父亲彼得·列昂契奇戴一顶高礼帽,穿着教员制服,已经喝得烂醉,脸色很苍白,不住地端着酒杯向窗子那边伸过头去,恳求地说:

“阿纽达[1]!阿尼娅[2],阿尼娅!有一句话要跟你说!”

阿尼娅在窗口弯下腰来凑近他,他就凑着她的耳朵小声说话,一股呛人的酒味向她袭来,他呼出来的气吹着她的耳朵,结果她什么也听不明白。他在她脸上、胸上、手上画十字,同時他的呼吸发颤,眼泪在他眼睛里发亮。阿尼娅的兄弟,那两个中学生——彼佳和安德留沙,在他背后拉他的制服,用忸怩的口气悄悄说:

“爸爸,够了……爸爸,别说了……”

火车开了,阿尼娅看见她父亲跟着车厢跑了几步,脚步踉跄,他的酒也洒了,他的面容多么可怜、善良,而又带着愧色。

“乌——拉!”他喊道。

现在只剩下这对新婚夫妇在一起了。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在车厢里环顾四周,把东西放到架子上去,便笑容可掬地在年轻的妻子对面坐下来。他是个中等身材的官吏,相当胖,大腹便便,保养得很好,留着长长的络腮胡子,却没留上髭。他那剃得光光、轮廓鲜明的圆下巴看上去像是脚后跟。他脸上最有特色的一点是没有唇髭,只有光秃秃的、新近剃光的一块肉,那块肉渐渐过渡到像果冻一样颤抖的肥脸蛋上去。他举止庄重,动作缓慢,态度温和。

“现在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来了,”他微笑着说,“五年前柯索罗托夫获得了一枚二等圣安娜勋章,去向上司大人道谢的时候,大人说过这样的话:‘那么您现在有三个安娜了:一个挂在您的纽扣眼上,两个挂在您的脖子上。这得说明一下。当时柯索罗托夫的太太,一个爱吵吵嚷嚷的轻佻女人,刚刚回到他的身边,她的名字就叫安娜。我希望等我接受二等安娜勋章的时候,大人不会有理由对我说这种话。”

他那双小眼睛微笑着。她也微笑,可是一想到这个人随时会用他那湿的厚嘴唇吻她,而且她没有权利拒绝,就觉着心慌。他那胖身子只要微微一动,就会吓她一跳;她觉得又可怕又恶心。他站起来,不慌不忙地从脖子上摘下勋章,脱掉上衣和坎肩,穿上长袍。

“这样就舒服一点了。”他在阿尼娅身边坐下来说。

她想起参加婚礼的时候多么痛苦,那时候她觉得不管神父也好,来宾也好,总之,教堂里所有的人都忧愁地瞧着她,暗自问着:这么一个可爱的漂亮姑娘为什么,究竟为什么嫁给这么一个没有趣味、上了岁数的人呢?只不过今天早晨,她还因为一切布置得很好而高兴,可是后来在举行婚礼的时候,现在坐在火车车厢里的时候,她却觉着做错了事,上了当,荒唐可笑了。现在她跟一个阔人结婚了,可是她仍旧没有钱,她的结婚礼服是赊账缝制的。今天她父亲和弟弟来给她送行,她从他们的面容看得出他们身边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今天他们有晚饭吃吗?明天呢?不知什么缘故她觉着眼下她不在家,她父亲和那两个男孩坐在家里正在挨饿,而且跟母亲下葬后第一天傍晚那样感到凄凉。

“啊,我是多么不幸!”她想,“为什么我如此不幸呢?”

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是个庄重的、不惯于跟女人打交道的人,他动作拙笨地摸着她的腰,不住地拍拍她的肩膀。她却想着钱,想着母亲,想着母亲的死。母亲去世以后,她父亲彼得·列昂契奇,一个中学里的图画和习字教员,便酗起酒来,紧接着家里就穷了。男孩们没有皮靴和雨鞋穿,父亲经常被扭送去见民事调解法官,法警前来查抄家具……多么丢脸啊!阿尼娅只得照料喝醉的父亲,给弟弟补袜子,上市场。遇到有人称赞她年轻漂亮、风度优雅,她就觉着全世界都在瞧她的便宜的帽子和靴子上用墨水染过的窟窿。每到夜里她就哭,心里充满那个忐忑不安的念头:她的父亲很快就会因为嗜酒成性而被学校辞退,那他会受不了,于是也会跟母亲一样死掉。可是后来他们所认识的一些太太们出头张罗起来,开始替阿尼娅找一个好男人。不久她们就找到了这个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既不年轻,也不漂亮,可是有钱。他在银行里大约有十万卢布的存款,还有一个可以租赁出去的祖传田庄。这个人规规矩矩,很得上司的赏识。人家对阿尼娅说,要他请求大人写封信给中学校长,甚至给督学,以免彼得·列昂契奇被辞掉,那在他是很容易办到的……

她正在回想这些事,忽然听见音乐声飘进窗口来,掺杂着嗡嗡的说话声。原来火车在一个小车站上停住了。月台后面的人群里,有一个手风琴和一个吱嘎吱嘎响的便宜小提琴正在奏得热闹,军乐队的声音从高高的桦树和白杨后面,从浸沉在月光中的别墅那边传来。别墅里一定在开跳舞晚会。别墅的住客和城里人遇到好天气,总要到这儿来透一透新鲜空气,如今他们正在月台上走来走去。这当中有一个人是所有的消夏别墅的房东,一个大富翁,他是个又高又胖的黑发男子,姓阿尔狄诺夫。他生着金鱼眼睛,脸长得像亚美尼亚人,穿一身稀奇古怪的衣服。他上身穿一件衬衫,胸前没系扣子,脚上穿一双带马刺的高筒靴,一件黑斗篷从肩膀上耷拉下来,拖在地上像长后襟一样,看上去就像女人的拖地长裙。两条猎狗跟在他身后,用尖鼻子嗅着地面。

眼泪仍旧在阿尼娅的眼睛里闪亮,可是她现在不再回想她母亲,不再想到钱,不再想到她的婚事了。她跟她认得的中学生和军官们握手,欢畅地微笑着,很快地说:

“您好!您过得怎么样?”

她走出去,站在两个车厢中间的小平台上,让月光照着她,好让大家都看见她穿着的漂亮新衣服,戴着的一顶漂亮的帽子。

“为什么我们的火车停在这儿不走?”她问。

“这儿是个会让站,”别人回答她说,“他们在等邮车开来。”

她看见阿尔狄诺夫在看她,就卖弄风情地眯细眼睛,大声说起法语來。于是,因为她的声音那么悦耳动听,因为周围音乐悠扬,因为月亮映在水池上,又因为阿尔狄诺夫,那出名的风流男子那么贪婪而好奇地盯着她,还因为大家的兴致都很好,她忽然觉着快活起来。等到火车开动,她所认识的军官们向她行军礼告别,她索性哼起树林后面军乐队轰轰响着送来的波尔卡舞曲了。她一面走回自己的包厢,一面觉得方才在那小车站上好像已经得到保证:不管怎样,她将来一定会幸福的。

这对新婚夫妇在修道院里待了两天,便回到城里来了。他们住在公家的房子里。每逢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出去办公,阿尼娅就弹钢琴,或者郁闷得哭一阵,再不然就在一个躺椅上躺下来,看小说,或者翻时装杂志。吃饭的时候,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吃得很多,谈政治,谈任命、调职、褒奖,还谈到人必须辛苦工作,说家庭生活不是取乐,而是尽责,说一个个的戈比都当心着用,卢布自然就会来了。又说他把宗教和道德看得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要紧。他手里捏紧一把餐刀,像拿着一把剑似的,说:

“各人都应当有各人的责任!”

阿尼娅听着他讲话,心里害怕,吃不下去,通常总是饿着肚子从桌旁站起来。饭后她丈夫睡午觉,鼾声很响,她就出门回到自己家去。她父亲和弟弟带着一种特别的神情瞧她,仿佛刚才在她进门以前,他们正在骂她不该为钱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枯燥无味的男子似的。她的窸窣作响的衣服、她的镯子、她周身上下那种太太气派,都使他们觉得拘束和屈辱。他们在她面前有点窘,不知道该跟她谈什么好,不过他们还是跟从前那样爱她,吃饭的时候她不在座还会觉着不习惯。她坐下来跟他们一块儿喝白菜汤,喝粥,吃那种用有蜡烛气味的羊油煎出来的土豆。彼得·列昂契奇用发抖的手拿起小酒瓶斟满他的酒杯,带着贪馋和厌恶的神情一口喝干,然后喝第二杯、第三杯……彼佳和安德留沙,那两个生着大眼睛、又白又瘦的男孩,夺过小酒瓶来,着急地说:

“别喝了,爸爸……够了,爸爸……”

阿尼娅也不安,央求他别喝了。他却忽然冒火了,用拳头捶桌子。

“我不准人家管我!”他嚷着,“顽皮的男孩!淘气的姑娘!我要把你们统统赶出去!”

不过他的声音流露出软弱和忠厚,谁也不怕他。饭后他总是仔细地打扮自己。他脸色苍白,下巴上因为刮胡子不小心而留下一个口子。他伸长了瘦脖子,在镜子前面足足站了半个钟头,刻意修饰,一会儿梳头,一会儿捋黑唇髭,周身洒上香水,把领带打成花结,然后他戴上手套和高礼帽,出门教家馆去了。如果那是放假的日子,他就待在家里绘画或者弹小风琴,那个琴就呼呼隆隆地叫起来。他极力弹出匀称和谐的声音,边弹边唱,要不然就向男孩们发脾气:

“可恶的东西!坏蛋!你们把这乐器弄坏了!”

每到傍晚,阿尼娅的丈夫就跟那些同住在公家房子里的同事们打牌。打牌的时候,那些官员的太太也聚到一起来,她们都是些丑陋的、装束粗俗的,跟厨娘一样粗鲁的女人。于是种种诽谤的话就在这房子里传开了,那些话跟这些官太太本身一样粗俗而无聊。有时候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带阿尼娅到剧院去。在休息时间,他从不放她离开身边一步,挽着她的胳臂走过走廊和休息室。每逢他跟什么人打过招呼以后,就立刻小声地对阿尼娅说:“他是五等文官,……大人接见过他,……”或者说:“这人家道殷实……有房产……”他们走过小吃部的时候,阿尼娅很想吃点甜食,她喜欢吃巧克力和苹果馅小蛋糕,可是她没有钱,又不好意思问丈夫要。他呢,拿起一个梨,用手指头揉搓一阵,犹疑不定地问:

“多少钱一个?”

“二十五个戈比!”

“好家伙!”他回答,把那只梨放回原处。不过不买东西就走出小吃部又不像话,他就要了瓶矿泉水,自己把一瓶全喝光,眼泪都涌到他眼睛里来了。在这种时候,阿尼娅总是打心眼里恨他。

有时候他忽然涨得满脸通红,很快地对她说:

“向那位老太太鞠躬!”

“可是我不认识她。”

“没关系。她是税务局长的太太!我说,你倒是鞠躬啊!”他固执地埋怨道,“你的脑袋又不会掉下来。”

阿尼娅就鞠躬,她的脑袋也果然没有掉下来,可是这使她难过。她丈夫要她做什么她就做,同时她又恼恨自己,因为他把她当作最傻的傻瓜那样欺骗她。她原只是为了钱才跟他结婚的,不料现在她比婚前更缺钱。早先,她父亲至少有时候还给她一枚二十戈比银币,可是现在她连一个小钱也没有。偷偷拿钱,或者跟他要钱,她都办不到。她怕她丈夫,她在他面前发抖。她觉着她灵魂里仿佛早就存着对这个人的惧怕似的。从前她小时候总是觉得中学校长永远是世界上顶威严可怕的一种力量,好比乌云似的压下来,或者像火车头似的开过来,要把她压死似的。另一个同样的力量是大人,这是全家常常谈起,而且不知什么缘故大家都害怕的一个人。此外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可怕力量,其中包括一个中学教师,他上髭刮得光光的,严厉而无情。现在,又来了眼前这位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他是个循规蹈矩的人,连相貌都长得像那位中学校长。在阿尼娅的想象中,所有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活像一头令人生畏的大白熊,威逼着像她父亲那样的弱者和罪人。她不敢说顶撞的话,勉强陪着笑脸,每逢受到粗鲁的爱抚,被那种使她心惊胆战的搂抱所玷污的时候,还要装出快乐的神情。

阿尼娅的父亲彼得·列昂契奇只有一回大着胆子向他借过五十卢布,好让他还一笔很讨厌的债,可是那是多么令人受罪啊!

“好吧,我借给您这笔钱,”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想了一想说,“可是我警告您,往后您要是不戒酒,我就再也不帮您忙了。一个在政府机关里做事的人养成这样的嗜好是可耻的!我不能不向您提起一件人人都知道的事实:许多有才干的人都是被这种嗜好毁掉的,然而他们一戒掉酒,也许能逐渐成为头面人物。”

随后是很长的句子:“按照……”“由于这种情形的结局……”“只因为上述的种种”。可怜的彼得·列昂契奇受了侮辱而十分难堪,反倒更想喝酒了。

男孩们总是穿着破靴子和破裤子来看望阿尼娅,他们也得听取他的教训。

“各人都应当有各人的责任!”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对他们说。

他不给他们钱。可是他却送给阿尼娅一些戒指、手镯和胸针,说是这些东西留到急难的日子自有用处。不过他常常用钥匙打开她的五屉柜,查看一下那些东西是否完好无缺。(1895年)

注:[1] [2]都是安娜的爱称。

【阅读导引】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是契诃夫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这是一篇杰出的名作,曾被改编成电影和芭蕾舞剧。和契诃夫的许多著名作品一样,这个短篇小说情节简练、言简意赅,文笔生动而又幽默诙谐。小说标题中的“安娜”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又指一种二等勋章。这篇总字数不足一万字的小说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女主人公安娜、男主人公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还有安娜的父亲彼得?列昂契奇和她的两个弟弟彼佳和安德留沙。当然,还有大富翁阿尔蒂诺夫,以及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经常挂在嘴边的他的上司大人……

小说共分为两节,本期杂志刊载的是其中的第一节,以安娜与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的新婚和婚后的乏味生活为叙述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节里,男主人公莫杰斯特·阿列克謝伊奇的形象刻画得最为鲜明。这个五十二岁的老男人娶了十八岁的安娜为妻,婚礼上不但没有结婚舞会和晚宴,甚至连一点清淡的凉菜也没有准备。他有十万卢布的财产,却舍不得给年轻的妻子一个子儿的零花钱,舍不得在小卖部给她买一只几十戈比(一戈比相当于人民币一分钱)的梨;就是对自己,为了“面子”,他也只舍得买一瓶矿泉水,并且一口气全喝了下去,不惜憋出满眼泪水。作为身居要职的官员,他总是那样道貌岸然,开口闭口把宗教、道德和责任挂在嘴边;然而,他又是那样的奴颜卑膝、趋炎附势,在他的上司大人,甚至是一位税务局长的太太面前,身段几乎低到了贴近地面。正如评论者所说,这个人物是吝啬、虚伪、无耻的“集大成者”,契诃夫对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也是极度厌恶的。仅从描写他的外貌时,说他“那剃得光光、轮廓鲜明的圆下巴看上去像是脚后跟”这个比喻,就可见一斑。

而对于来自贫困的社会底层的安娜,作者的批判却不像对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那么激烈。在契诃夫看来,是莫杰斯特之流的“上流社会”利用她的贫困收买了她,收买了一个廉价的奴隶。她不得不和毫无感情可言的莫杰斯特一起生活,而且,她的贫困家境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她的父亲和弟弟仍然在贫困中挣扎,她的结婚礼服是赊账买来的,就连零花钱也甚至比结婚前更少。自然,我们暂时所看到的,只是小说的前一半;在小说的第二节,无论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都有更多的铺展。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我们也不妨推想一下:依据人物各自的性格,故事会发生怎样的“逆转”,人物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或者,有没有可能一成不变?

【思考题】

1.试简要分析莫杰斯特·阿列克谢伊奇的形象,比较他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性格的异同。

2.在小说的第二节,女主人公安娜的遭遇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试推测这一“逆转”的内容,并在本节选文中找出发生这种“逆转”的依据。

猜你喜欢
阿列克谢安娜
尝尝春天的味道
安娜作品
没有十指的钢琴家
圣彼得堡“复仇亡灵”揭秘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没有被抛弃的伤员
没有被抛弃的伤员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