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2021-03-08 18:30吴欣怡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期
关键词:密集型全球化改革开放

吴欣怡

在早期新航路开辟时,勇敢的航海者冒险家们借助王室的经济帮助,从欧洲航行到非洲、到美洲、到印度。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结果是,使世界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其他落后地区带来了些灾难。在促进商品交易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殖民地的剥削压迫。其却也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而在西方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带来了三波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国与国之间、国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关于经济贸易等的国际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

凡是硬币都有两面,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样的。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的确,经济全球化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却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世界各国在经济联系不断紧密的同时,各个经济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当初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大萧条”不仅使美国失业率上升、给美国经济带来创伤,同时也波及了许多国家,其影响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在经济联系愈紧密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到外国投资、外来援助带来的好处,却也不得不担忧着其他经济体经济波动会不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各国平等交易、出售商品、流动生产要素的同时,这个不可阻挡的经济趋势更像是被强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控着。发展中国家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时,却也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

的确,发展中国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时,不能忽视其双重的作用效果。但是比起所要面临的挑战而言,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牢牢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优势,乘着经济全球化这辆“顺风车”,发展国家的经济,在经济能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较多的话语权。在世界上在全球化浪潮中取得更重要的地位,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逐步从“被边缘化”的地位状态变成在国际上有说服力、有话语权的国家。

以中国为例,在諸多人看来,中国是从边缘化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自身的努力发展得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成功国家。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见证了中国从所谓的“边缘”逐渐地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即是以前被“边缘化”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终于越来越有地位、越来越有话语权。

从明清时期中国发展居前列,到后来统治者因“天朝上国”思想而闭关锁国,中国恢复到原始的自给自足,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却让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天朝上国”开始受到外国的攻击。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让中国一步步地丧失领土、制海权等主权,不断的割地赔款,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直至最后中国完全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国家。

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学习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而今,中国在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后, 1979年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而后深圳的“一夜崛起”让人惊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随后1984年,在港口城市成立了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相继地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省成为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浦东新区,中国改革出现了新的局面。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中国在教育、文化事业,以及科技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不久后,中国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大目标,极力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2001年,中国成功地摒弃外国势力的阻碍,正式地成为了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这也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提出改革开放时,正值科技革命时期,中国在国际上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同时为了转变文革结束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来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将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使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体系转变为由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转变的速度加快。

而正在朝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得以借此机会,承接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正如“微笑曲线”,发达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却只能通过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来赚取些微薄的利润,更多的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口袋里。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表面上凭借着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优势能够承接许多发达国家“摒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着发展中国家因为未发展而丰富的资源承接发达国家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促进广大人口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与此同时,更多的劳动力却从农村涌向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遭到破坏,发展中国家似乎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却也经历了发达国家当初工业革命搞发展时候的问题,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样的条件下,中国也是承接了外国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而中国不仅是有资源、有充足的劳动力,更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而有着广阔的市场。吸收外国企业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而现在的美国却在努力地通过政策的鼓励,试图吸引这些曾经被“摒弃”的企业回国,以此来缓和国内的社会问题,试图通过吸引一部分企业回国来推动国内就业问题的解决,缓和国内的矛盾。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却也能够得到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发达国家得以有此机会发展国内的新兴产业,促进国内的科技发展,开拓国外的市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能够以此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同时能够获得利润,为自身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模板。

虽如此,仅仅通过吸收外国的产业转移是不够的,中国也在此时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看法。1985年,中国也将发展科技当做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文化的作用,中国继1977年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后,团中央等又在1989年发起“希望工程”,为贫苦不能读书的孩子提供了机会。在巩固经济基础的同时,促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民主,完善法制,有力地为国内经济改革提供了保障。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能忽视自身独立发展的作用,同时也难以忽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机遇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而其带来的挑战也让中国更加有动力地发展。

猜你喜欢
密集型全球化改革开放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全球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