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3-09 02:49李水英刘志霞王家春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腕踝针后宫进针

李水英,刘志霞,王家春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 产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西医妇产科学称为产后宫缩痛,中医学称为产后腹痛或儿枕痛。多于产后1 d~2 d出现,持续2 d~3 d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1]。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经产妇数量急剧增多,产后宫缩痛成为困扰产妇的一大突出问题,尤其在产后早接触早吸吮及频繁哺乳时疼痛明显加剧,导致产妇惧怕哺乳,干扰了良好的母婴关系,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一定程度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等综合反应。

腕踝针是一种针灸疗法,其通过皮下浅刺法治疗临床上各种痛症[2~4]。此方法安全方便、经济实用、简单易学,应用广泛。经过专项培训的护士都可以掌握、实施。由于进行针刺时患者几乎不会感到疼痛,产妇易于接受。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产后宫缩痛并与常规护理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随机抽取自然阴道分娩的97例产后宫缩痛产妇(VAS评分≥7分)进行腕踝针治疗作为观察组,其中30例产妇拒绝腕踝针治疗,12例产妇因疼痛中途退出观察组,5例产妇留针失败,完成实验的观察组共50例,选择相同条件产妇5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平均年龄(30.32±5.25)岁;平均妊娠周数为(38.40±1.36)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9.04±5.21)岁;平均妊娠周数为(38.44±1.33)周。两组产妇年龄及妊娠周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无阴道助产即无使用产钳、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产程进展顺利;②无合并感染和慢性疼痛疾病;③有沟通表达能力,能较好地配合随访;④无口服或静脉药物成瘾史。

1.3 排除标准

①产后伤口痛;②不能配合评估镇痛效果;③试验过程中口服自带镇痛效果的药物;④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异常。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采用腕踝针治疗,配合产后常规护理(包括局部热敷、口服生化汤、心理护理)。取穴: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所在的解剖位置及其在体表的反应区域选择腕踝针进针点[5]。腕踝针疗法将人体体表分为左右对称六区、上下两部分。腕部进针点大致排列在腕横纹上约两横指环腕一圈处,从掌侧尺侧取到背侧尺侧,按序标记为上1至上6。踝部针刺点大致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按序标记为下1至下6。针刺朝向症状端。产后宫缩痛取双下肢下1、下2区进针。腕踝针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25 mm毫针进行针刺,用左手绷紧穴位皮肤,右手拇、示、中指夹持针柄,针尖以30°角快速刺过表皮层后,压低针体与皮肤平行,沿纵行向皮下进针。进针缓慢,针下有松软感,不必捻转,进针深度至接近针体末端。针刺时不引起酸、麻、胀、痛等感觉[5]。一般留针4 h~6 h,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可延长时间至12 h或更长,最长不超过24 h。

2.2 对照组

产后常规治疗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遵医嘱口服生化汤,VAS评分≥7分时进行局部热敷及心理护理等。

3 疗效分析

3.1 VAS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在白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直线并标记0到10相应的刻度,0分表示没有疼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在直线上,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做标记。测量“0”至标记的距离来代表疼痛程度,其中>3分表示轻度疼痛,3~7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表示重度疼痛。两组产妇分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0.5 h、1 h、2 h、3 h)VAS评分的变化。

3.2 疗效标准

根据VAS评分改善率评定疗效。以中度缓解和明显缓解作为有效例数纳入统计。详细计算方法如下:VAS评分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率>70 %;中度缓解:VAS评分改善率30 %~70 %;轻度缓解:VAS评分改善率<3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0.5 h、1 h、2 h及3 h)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3.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0.5 h,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 %,对照组为58.00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皮尔逊卡方值为15.42,P值小于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0.5 h腕踝针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0.5 h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3 h,观察组总有效率60.00 %,对照组为12.00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皮尔逊卡方值为25.00,P值小于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3 h腕踝针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3 h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腕踝针是祖国医学的发展和创新,通过毫针在进针点皮下浅刺以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近年来,其针刺镇痛原理已逐步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国内有学者[6~7]报道腕踝针可提高痛阈,与神经系统也有密切关系。有研究[8~9]报道,腕踝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既能有效地降低痛经症状的客观积分,还可有效降低痛经的主观评分(VAS评分)且止痛效果迅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过腕踝针治疗,治疗后各时点宫缩痛VAS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一步证实腕踝针能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与王媛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其镇痛机制为腕踝针针体进入皮下后,针刺部位产生的机械波与化学波由刚开始的独立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内循经运行至疼痛处,相互协同振荡使病灶局部的离子通导率(钾、钙离子等的变化)迅速增加而达到显著的止痛效果[11~12]。本研究有30例产妇拒绝此项操作,可能由于腕踝针是采用0.25 mm×25 mm毫针进行针刺,操作时患者一般取卧位,看不到脚踝上的操作过程,容易引起患者恐惧、紧张情绪,影响产妇治疗依从性。本研究有12例产妇退出实验,可能因为脚踝并不是一个平整的平面,操作角度稍微不当,即可导致进针深度过浅或过深,加上产妇下床活动,均易引起局部刺痛、酸胀感,让部分产妇无法坚持。本研究有5例产妇留针失败,可能由于腕踝针是由输液贴固定,留置过程中易由于床上用品及袜子粘连牵拉导致卷边,甚至脱针的现象。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予以常规产后护理,从认知、饮食和心理干预,和出院指导几个方面,注重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从而尽可能缓解产后宫缩痛的发生。

腕踝针的操作可减轻疼痛,产妇一般无任何酸麻胀痛的感觉,可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腕踝针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产妇及家属易于接受。此操作的安全性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腕踝针后宫进针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腕踝针镇痛实验机制及fMRI应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