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F-NMR/MRI的维C银翘片制粒中润湿剂评价方法研究

2021-03-09 02:42周冠芮高美连张新瑞杨兆阳张爱玲罗晓健饶小勇
中草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润湿剂制粒结合态

周冠芮,高美连,张新瑞,杨兆阳,张 尧,张爱玲,罗晓健,*,饶小勇,*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2.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

3.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维C 银翘片(Vitamin C Yinqiao Tablets,VCYT)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因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是感冒药市场中的常用药[1]。对VCYT 近5年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聚焦于质量标准研究,而对制剂工艺鲜有报道,故在此开展VCYT的制粒工艺研究。

制粒是固体制剂成型的关键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改善粉体的形貌、粒径、松密度等物理性质。制粒中粘合剂/润湿剂的用量与分布至关重要,若润湿剂用量过低会导致颗粒蓬松或粉末多,颗粒整体流动性差,影响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润湿剂用量过高会导致“过制粒”[2]或颗粒紧实影响片剂的溶出度和硬度[3]。润湿剂分布不均会导致颗粒大小不均一,易出现大团块。传统的润湿剂用量测定方法有卡尔-费休滴定法、烘干法[4]等,存在着有机试剂毒性、耗时长等问题。近年来,红外光谱法(IR)、近红外光谱法(NIRs)[5]等非破坏性测定方法得到了发展,但这些技术难以直观表征润湿剂在颗粒中的内部结合形式。目前,廖正根等[6]采用荧光素钠作为示踪剂说明黏合剂的分布,但该方法前提是荧光素钠均匀分布颗粒,没有考虑荧光素钠是否会包裹于颗粒中[7],采用HPLC 法测定荧光素钠含量存在样品制备时间长、有机溶剂安全性、取样准确性等问题,难以简单、直接、快速准确的测出润湿剂用量及分布,因此,采用新技术对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和分布表征的研究尤为重要。

低场核磁共振时域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ime domain technique,LF-NMR)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是对处于恒定磁场中的样品施加频率匹配的射频脉冲,使质子从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质子再以非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并返回到低能态,发生核磁共振。通过分析自旋弛豫特性反映质子的运动性质,进而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样品的物理化学环境等内部信息。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是中药制粒中常用的润湿剂,其含有大量的质子,可通过LF-NMR 测定润湿剂质子浓度、运动状态,进而分析润湿剂的含量和润湿剂在颗粒中的分布状态。该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测得数据准确,且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即可测定样品水分变化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炮制等工业中[8-9]。刘佳佳等[10]使用LF-NMR 研究浸膏粉的吸湿过程;吴双双等[11]用于研究颗粒的含水量及水分的相态分布,这些研究都用于研究水分的变化,并未见对制粒中乙醇研究的变化相关报道。

本实验以VCYT 湿法制粒为研究对象,采用LF-NMR 和LF-MRI 研究制粒中润湿剂的结合态质子、束缚态质子和自由态质子变化,探讨其变化与颗粒得率的相关性,为阐明润湿剂对颗粒性质的影响和成型机制提供评价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LHSH3/6/12 型高剪切制粒机,翰林航宇(天津)实业有限公司;NMI20-025V-I 型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及成像系统,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DHG-9050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姚氏仪器设备厂;300T 型标准检验筛机,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1.2 试药

VCYT 浸膏粉,由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室制备,批号20190901;对乙酰氨基酚,安徽丰原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11708232;马来酸氯苯那敏,北京康斯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9052283;可溶性淀粉,西安天正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批号20190709;糊精,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90706;乙醇,永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81113;纯化水。

2 方法

2.1 颗粒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原料药与辅料共3 kg,置于高剪切制粒机中,以300 r/min 的搅拌桨速度和700 r/min 的剪切速度混合5 min 后开始制粒。制粒中采用的润湿剂为75%乙醇,搅拌桨速度为700 r/min、剪切速度为2500 r/min,每隔60 s 加入20 mL 的润湿剂,直至呈现“泥浆”状态后结束。上述研究共做4 次试验,每次均是在锅体的3 个不同位置、同一深度处收集约20 g 样品,置于西林瓶中,密封,备用。

2.2 润湿剂用量测定

2.2.1 LF-NMR 检测参数 取“2.1”项下备用湿颗粒2 g,移入φ26 mm 的核磁共振样品管,再将样品管放置于探头中,仪器磁体温度为(32.00±0.02)℃,仪器共振频率为20.679 MHz。然后采用CPMG 采集样品信号,序列参数设置:采样频率(SW)200 kHz,硬脉冲90°脉宽(P1)6.52 μs,硬脉冲180°脉宽(P2)11.52 μs,重复采样等待时间(TW)1000 ms,重复采样次数(NS)128 次,回波时间(TE)0.1 ms,回波个数(NECH)5000。

2.2.2 烘干法 依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832 水分测定法中第二法[12]。称取“2.1”项下备用颗粒3 g,平铺于干燥至恒定质量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记质量为m0,开启瓶盖在105 ℃下干燥5 h,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放冷30 min,精密称定质量(m1),再开启瓶盖在105 ℃干燥1 h,放冷,精密称定质量,记质量为m2,至连续2 次称量的差异不超过5 mg 为止。按公式计算润湿剂用量。

润湿剂用量=(m0-m2)/m0

2.3 LF-MRI 检测参数

采用多层自旋回波序列(MSE)采集样品的质子密度图像,运用LF-MRI 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试验。LF-MRI 成像参数:层数为3,层厚为1.8 mm,层间隙为2.0 mm,重复采样次数为8,重复采样等待时间为260 ms,视野FOV 为100 mm×100 mm,频率编码步数为256,相位编码步数192。

2.4 颗粒得率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982 粒度和粒度测定法中的机械筛分法(双筛分法)[12]。取“2.1”项下备用颗粒15 g,在50 ℃的烘箱中烘干,将干颗粒进行称定质量(M0),取干颗粒于标准检验筛机中振动5 min,振动幅度3 mm,振动频率1400 r/min,收集一号筛和五号筛之间的颗粒,称定质量(M1),计算颗粒得率。

颗粒得率=M1/M0

2.5 数据处理

利用系统自带反演软件对Q-CPMG 衰减曲线进行反演拟合,得到峰面积、弛豫时间等弛豫数据,使用Origin 2018 软件绘制T2谱图。采用核磁共振图像软件对LF-MRI 图像进行伪彩和反色处理。应用Excel®-worksheets(美国Microsoft 公司)计算样品的润湿剂用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学考察

3.1.1 颗粒中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的检测 称取100 g已混合均匀的粉末置于制粒机中,添加18 g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进行制粒,采用LF-NMR 检测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的变化。由图1可知,横向弛豫时间(T2)谱图上存在3 种相态的质子:T21(0.01~1.00 ms)代表的是结合态质子,T22(1.00~10.00 ms)代表的是束缚态质子,T23(10.00~1 000.00 ms)代表的是自由态质子,峰面积(A21、A22、A23)代表其相对含量,其中束缚态质子和自由态质子亦可称为非结合态质子。由图1可知,低体积分数乙醇时,只检测出2 个峰,且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A21逐渐减少,A22逐渐增加。随着乙醇体积分数越来越高,出现峰形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乙醇体积分数越高,粉末和润湿剂的结合能力越弱。

图1 LF-NMR 检测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的T2 谱图Fig.1 Detection of T2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thanol by LF-NMR

3.1.2 线性关系考察 LF-NMR 数据的线性主要用“2.1”项的湿颗粒所测的润湿剂量(X)与LF-NMR的T2总峰面积(Y)之间的关系来评价。润湿剂用量在5%~35%时的线性方程为Y=2238.3X-87.16,R2=0.957 5。

3.1.3 重复性实验 按“2.2.1”项方法,将样品平行制备5 次测定,LF-NMR 值的RSD 值为2.97%,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3.1.4 日内稳定性实验 按“2.2.1”项方法,将1份样品分别在同1 d 的11:00、12:00、13:00、14:00、15:00 时进行测定,样品储存同“2.1”项,LF-NMR值的RSD 值为2.68%,表明日内稳定性良好。

3.1.5 日间稳定性实验 按“2.2.1”项方法,将同1 份样品分别于24、48、72、96、120 h 时测定,样品储存同“2.1”项,LF-NMR 值的RSD 值为1.02%,表明日间稳定性良好。

3.1.6 精密度实验 按“2.2.1”项方法,取1 份样品连续测定5 次,LF-NMR 值的RSD 值为3.25%,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3.1.7 准确性实验 按“2.2.1”项方法对5 个待测样品的润湿剂用量进行LF-NMR 检测,并与烘干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见表1。由表1可看出,LF-NMR 与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差值均小于1%,说明所建立的LF-NMR 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表1 LF-NMR 与烘干法测定润湿剂用量对比结果Table 1 Comparison of LF-NMR and oven-drying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etting agent

3.2 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对T2 的影响

经预试验对润湿剂浓度的考察,发现75%乙醇制粒时颗粒得率最高,故采用75%乙醇为润湿剂进行制粒。润湿剂中质子主要以结合态、束缚态和自由态3 种形式存在于湿颗粒中,见图2。不同形式的质子与湿颗粒的结合状态不尽相同,其中结合态与湿颗粒连接最为紧密、束缚态次之、自由态最差,LF-NMR 中的T2可反应制粒中润湿剂中质子与湿颗粒之间的结合状态。在制粒中前期大部分都是结合态,随着制粒过程的进行,峰面积逐渐增加且T2向右移动,即3 种相态的质子与湿颗粒结合越来越疏松。

3.3 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对A2 的影响

图2 LF-NMR 检测制粒中T2 谱图变化Fig.2 Change of T2 in granulation process detected by LF-NMR

图3 结合态质子、束缚态质子和自由态质子的A2 变化Fig.3 A2 changes of bound,irreducible and free hydrogen protons

由图3可知,随着润湿剂的添加,结合态质子逐渐增加,A22峰值信号量在润湿剂10%时开始逐渐增加,A23峰值信号量则当润湿剂在15%时开始逐渐增加,说明水分逐渐增加且不断向表面渗透。当润湿剂在20%~25%时,结合态质子处于稳定状态;当达到25%后,A21峰值信号量逐渐下降,可能是随着润湿剂的添加,结合态质子在颗粒中的束缚力减少,或在湿颗粒中结合态质子达到了饱和状态,使部分结合态质子向非结合态质子转变。当呈现“泥浆”状态时,即润湿剂达到34%左右时,结合态质子、束缚态质子和自由态质子3 种状态的态质子分趋于一定值。

3.4 制粒中LF-MRI 图像变化

利用LF-MRI 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样品内部水分信息,质子数量可以代表样品中的水分含量,红色、黄色、绿色表示质子密度的高低,红色含水量最高,绿色含水量最低。采用LF-MRI 扫描润湿剂不同添加量的样品后对图像进行伪彩处理后可知,制粒前期,颗粒的润湿剂较低,几乎没有非结合态润湿剂,在LF-MRI 中几乎不能检识。制粒中期,当润湿剂为20%时,能进行LF-MRI 成像,且颜色逐渐变得鲜明,直到呈现泥浆状态时,即润湿剂用量达到34%,图像出现了红色,见图4-A。

对扫描的图像进行反色处理后可以看出润湿剂用量在20%时已出现红色,但以绿色为主,说明非结合态润湿剂量较低。制粒后期,颜色主要以红色和黄色为主(图4-B),说明湿颗粒中润湿剂过量。由此可见LF-MRI 成像中,根据质子密度变化,可以直观表征制粒中颗粒内部的润湿剂变化,也可观察到润湿剂均匀分布情况。

3.5 润湿剂用量与颗粒得率的关系

研究表明,当颗粒的含水量达到一定的范围时,会发生明显的团聚现象;低于范围粉体的黏结性较小,高于一定范围会出现“过制粒”[13]。由图5可知,在润湿剂用量较低时,颗粒得率也低,这可能与细粉的比表面积有关[14],细粉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接触到润湿剂的面积增大;在前期添加润湿剂后,润湿剂与粉末紧密结合成结合态质子,所以在颗粒增长的前期,需要较多的润湿剂对颗粒的表面进行润湿[6],形成母核后合并或包裹。当润湿剂达到20%~25%时,颗粒得率达到最高,之后颗粒得率逐渐下降(将A21与颗粒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分析可能是由于润湿剂达到25%时,湿颗粒内部的结合态质子达到饱和,逐渐向非结合态质子转化,随着湿颗粒表面非结合态质子增多,使湿颗粒的黏结性增大更容易聚集、包覆,直至出现大团块,而且随着非结合态质子持续增多,大团块进一步变成“泥浆状”。

图4 制粒中LF-MRI 图像变化Fig.4 Changes of LF-MRI images in granulation process

图5 润湿剂用量与A21、颗粒得率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wetting agent content and A21,particle yield

4 讨论

李彦等[15]使用LF-NMR 研究葡萄酒中乙醇与水的关系,表示T22谱峰面积占比与酒精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刘敏等[16]利用LF-NMR 研究不同浓度水-乙醇的弛豫时间与氢键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献报道提示LF-NMR 可用于乙醇的检测。在现有的研究报道中,笔者发现LF-NMR 在中药制剂中主要用于干燥工序,而未发现在制粒工序中应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中药提取物黏性大,常采用乙醇为黏合剂进行制粒,根据低场核磁原理,可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制粒中监测乙醇的用量及分布。根据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LF-NMR对VCYT 制粒中润湿剂(75%乙醇)用量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利用LF-NMR 和LF-MRI 研究VCYT 在湿法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变化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润湿剂的增加,A21、A22、A23逐渐增加,T2逐渐向右移动,说明质子受束缚力越小或自由度越大,流动性变好[17-18],结果与复水过程水分状态相近[19],与Ito 等[20]在制粒中发现的T2时间变化一致,润湿剂与颗粒的结合越来越疏松,说明质子的结合状态对于制粒终点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对粒径大小与分布具有较大影响[21],当润湿剂用量为5%、10%、15%时,样品粉末较多,润湿剂用量在20%~25%,具有明显的湿颗粒生长,此时目标颗粒得率达到最高,当润湿剂达到大于25%时,A21开始下降,可能存在结合态质子向非结合态质子转化的现象,此时目标颗粒得率下降,该结果与Cavinato 等[22]、Miwa 等[23]研究结果相同,表明A21的变化趋势对于表征颗粒得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实验采用LF-NMR 和LF-MRI 检测润湿剂在颗粒中的用量变化及分布状态,为研究制粒中润湿剂/黏合剂变化提供了快速无损可视化的方法,且能通过横向弛豫时间T2来描述3 种质子在湿颗粒中的含量和相态变化,根据结合态质子的变化可以判断最佳的颗粒得率,比传统的靠经验判断制粒终点更合理、更科学。

但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该技术对中药产品制粒工序的普适性有待深入研究。随着现代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陈芳宇等[24]采用LF-NMR 在线研究巧克力融化过程,表明LF-NMR 具有较好的在线监测能力,鉴于LF-NMR 对质子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提示可将LF-NMR 制成便携式的在线装置,用于制粒过程在线监测和终点判断。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润湿剂制粒结合态
冬种紫云英对石灰性水稻土紫潮泥锌形态的影响
配加生石灰的两段式圆筒铁矿制粒行为研究
单层丝网法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测量中结合态氡子体的影响评估
乳胶漆中金红石型钛白粉润湿分散体系的选择
油基钻井液润湿剂评价新方法
煤矿喷雾降尘用新型润湿剂优选复配基础试剂的实验
日粮制粒温度和添加益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青蒿鳖甲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的优化
pH和腐植酸对Cd、Cr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影响
Priority probability deceleration deadline-aware T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