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石在岭南建筑中的运用
——以广州西关为例

2021-03-10 14:30李伟
建材与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屋西关岭南

李伟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41)

0 前言

花岗石又称麻石,青砖墙、麻石脚是岭南建筑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之一。在广州西关的麻石巷,西关大屋是广州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花岗石构件的装饰纹样体现了以广州西关为代表的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它包含岭南文化的许多哲学,体现了西关往日风情。古老的岭南建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正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古老的骑楼街道正在大拆大建的房地产浪潮中逐渐消亡,这种岭南建筑的历史辉煌正淡出我们的视野,城市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没有地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让年轻人了解岭南建筑特点,从而喜欢岭南建筑风格,保持城市的地域特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的统称。

“十年人事几番新”,往日的街道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城市的发展,也有因为用途、功能的改变令到本来合理的事物变得不再合理了。尽管西关的老街、老巷已经不再是最适合人居住的环境,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其麻石街的一块块花岗石中隐约看到它往日的繁荣和辉煌以及今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麻石已经成为西关老建筑的重要建筑元素。麻石这种学名叫做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成分组成的质材在这里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其中包含了许多特别的意义和用途,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建筑材料层出不穷,麻石在建筑上的用途大多都只是用来装饰,其功能和用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经历了百年历史被风雨侵蚀得凹凸不平的麻石更多了一重特殊历史意义。而要研究这花岗石在岭南建筑中的应用,只能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入手。

1 花岗石建筑构件中的文化的移植

在广州西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奇怪现象,在一些看似中式的老屋中,某些麻石做的构件上面雕刻的花纹却是西洋纹样,如图1 所示。这种中西文化的戏剧性冲突随处可见,而且它们的存在又是那么合理,彼此间又是那么和谐,这是一种文化移植现象,是由于外来的文化和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相融合演变成为一种界限模糊的,说不清你我的边缘文化现象。除了因为殖民时代侵略者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还是跟当时的西关人对外来文化善于吸收,兼收包容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造成这种文化融合的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图1 广州西关(图片来源:百度)

(1)历史上,任何殖民帝国的海外扩张过程中邻海,邻江城市都是殖民者的军事要塞、文化中心、贸易中心、水陆(空)交通枢纽,以及移民居住地。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治局面。将西方的建筑文化以及殖民色彩带到了广州,初期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以寄托当地殖民者的思乡之情。

(2)清末民初,政局动荡,一部分有识之士外出留学,寻求强国之路,他们的归来带回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及社会观念,传统观念开始受到了冲击。

(3)本地经商富裕起来的居民以及由外地搬迁过来的名门望族,在频繁地与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也逐渐向往新的生活方式。

(4)社会的变革令到西关的居民们不得不接受社会的变化。上述的种种原因都在直接间接地影响着花岗石建筑构建形式的变化。广州以其土生土长的岭南建筑背景融合汇聚了西方外来的文化成分,西关的建筑文化正是在这两种文化的狭缝中成长起来的边缘文化。

2 花岗石建筑构件与气候适应性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妈出街着花鞋。”这是老广州流行着的一句民谣,除了反映广州淳朴的民风外,它也反映了广州的常年雨量充足的特点。广州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1.7℃,全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高达1982.7mm、平均相对湿度为97﹪,全年中4—6月为雨季,8—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气候影响着建筑的形式。广东雨水多,湿度大,气候炎热,为了适应这里的气候特点,西关大屋在建筑结构上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花岗石这种建筑构件的巧妙运用上。

由于广州在一年当中的雨量相当大,西关大屋的青砖麻石脚结构在当时水泥还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起到防止青砖直接跟地面接触,避免青砖长期受雨水浸泡腐烂风化的作用,还可以令到房屋的地基更加坚固,使房屋的寿命更长。另外,花岗石的特性不容易吸收水分,这样即使是阴雨连绵的雨季,也可以令室内保持干爽。西关大屋门前的街道用麻石铺砌,石街下面有暗渠相连接,花岗石的硬度大,表面光滑,由花岗石铺砌成的街道方有利于排水,即使下暴雨,也可以通过地下暗渠迅速排涝。在当时,这种设计是相当科学的。现在的西关大屋大多建于清末,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而这些经历百年沧桑的老房子依旧保持完好地屹立于古朴的麻石街道中,花岗石建筑构件功不可抹。

现代建筑的一个弊端是盲目追求高技术,而忽略了建筑的地域性。现代建筑由于人工智能的室内气温调节令到四季不再分明,但是人类最终的归宿还是自然。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及21 世纪的能源危机让人感觉到了地球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生存空间的进一步恶化,令到节能、环保、生态成为人们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建筑才是节能、生态、环保的建筑。而我们的西关大屋就早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做到了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等。

3 花岗石中的现代西关风情

广州的城市中心正逐渐向天河区转移,今日的西关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了,由于老城区人口的急剧增长,令到麻石街的居住环境恶化,更由于老房子的年久失修,使麻石街狼藉不堪,但是在这里,仍然能找到那份西关独有的风情,虽然它已经跟过去的西关风情大不相同了,但依然是西关独有的,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广州西关的麻石街里,经常可以看到在狭窄的街道上,邻居们集结在一起,在自家的门前,屋檐下,或空地的石凳上打麻将,下棋、聊天,小孩在周围追逐嬉戏。在这里,生活是那么的简单,邻里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融洽。现代住宅由于地皮价格的攀升,开发商将楼建得越来越高。而随之带来的是一种垂直的冷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被限制在狭小的楼里。下班后,人们往往会将房门一关,将自己锁在屋子里与世界隔绝开来。邻居之间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往往都是“闻鸡鸣而老死不相往来”。然而,在西关的麻石街里,这种现代高层住宅的不治之症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频繁、开放而又自由的。这里凝聚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在现在的西关既有广东特色的牛腩粉,又有西方外来的必胜客;人们一边喝着双皮奶,又一边啃着意大利薄饼。

4 花岗岩建筑构件的现状

由于时间的流逝,西关麻石街里的麻石饱受风雨与日照的侵蚀,表面开始变得凹凸不平,有的甚至断裂开了。修建在麻石脚上的房子更变得年迈不堪,其中较大一部分西关大屋建筑群更经历沧桑,变得摇摇欲坠。由于现存的西关大屋建筑群数量庞大,政府每年都要耗费巨大的资金来修复、维护和整治这些古老的建筑。目前,政府的财政拨款远不能满足对所有老建筑都进行整治,很多老建筑还没来得及维修就坍塌掉了。按照目前的财政拨款,政府可能要花上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对所有的危险建筑整治完成。而在这十几年当中,预计又不知道有多少的老建筑转变成为危房。西关大屋就像一个大毒瘤一样,存在着数不清的隐患,不断消耗着广州的财政,广州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由于人口的增长,现在的西关大屋大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这些住客们把这小小的空间切割开来,分别搭建出自己的天地。这些搭建为老街带来了消防隐患,也严重影响了西关大屋的形象。随着老城区置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加上可建住宅的空地有限,老城区的改造、拆迁令到一部分的麻石街渐渐的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了。

5 结语

西关有地理的优势和历史文化的优势,同时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世界上像西关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又有广阔发展空间,充满现代活力的旧城区并不多见。利用历史文化景点大力开展商贸旅游业是西关的优势,如何让旧城区重新焕发活力是西关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搞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全面提升旧城区的经济文化地位,是西关在新世纪的重要任务。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新优势,文物保护是核心,要修旧如旧,西关特色要延续发展下去,因为这是岭南文化的精髓。

猜你喜欢
大屋西关岭南
忆岭南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雨岭南
“小”和“少”
不辞长作岭南人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素描西关
易说岭南
试论郑家大屋解说词的英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