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起花色织产品在多臂织机上的开发

2021-03-11 12:45张志颖唐宇辰宋开梅眭建华
棉纺织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花纹织物区域

张志颖 唐宇辰 宋开梅 张 怡 眭建华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

经起花织物是将经纱设成地经和花经两组,地经与纬纱交织构成地组织,花经在不同区域分别配置纵向连续经组织点或纵向连续纬组织点,连续经组织点区域花经浮现于地组织上方,连续纬组织点区域花经沉背在地组织下方[1-3]。地经由地综管理,相同运动的花经由同一页花经综框管理,连续数根穿于同综框的花经使花纹形成一定宽度,花经起花跨过的纬纱根数使花纹有一定的高度,一定数量的花经用综框可以实现花纹构图的变化[4-5]。

显然,复杂构图的经起花织物必须使用大提花织机。多臂织机开发经起花织物,构图变化与花经用综框数有关。传统机械多臂织机综框数最多16 页,并且使用实物形的纹板。生产中需要配备几页边综框,并要考虑后排综框提升高度限制,实际可用于布身的综框数较少;因此,采用机械多臂织机织制经起花织物,花经沉浮的变化会受到很大的限制[6-7]。此外,有限的纹板数量也制约了经起花织物构图沿经向的丰富变化。现代电子多臂织机在绞边综以外的综框数可达20 页以上,且纹板图以文件信号输入,大大拓宽了经起花织物的设计开发思路。

本研究在电子多臂剑杆织机上设计并试制了几款经起花色织产品,介绍如下。

1 经起花织物设计

1.1 经纱配置

经纱配置包括花经组数与花、地经排列比。设置原则:一方面要使花经以一定的排列密度凸显起花效果,另一方面要确保地经以一定密度与纬纱交织形成牢固稳定的地部。

花经可配置为单组、两组或三组。单组花经时花经与地经以1∶1 排列。双组花经时,可以配置为1 根甲花经、1 根地经、1 根乙花经、1 根地经,即1∶1,也可以配置为1 根甲花经、1 根乙花经、1根地经,即2∶1。三组花经时,宜采用1 根甲花经、1 根乙花经、1 根丙花经、1 根地经的3∶1 配置。花经组数过多会使得地经密度不足,织物过于松弛;三组花经的经起花织物,如果花、地经按1∶1 排列,则会使同组花经分布过稀疏,花纹效果显现欠佳。

1.2 构图设计

1.2.1 花纹的大小

素织经起花织物的构图仍以几何纹为主[8-9]。每一个起花区域的大小,其高度等于花经连续起花所跨过的纬纱数除以织物纬密,其宽度等于连续相同起花花经根数除以该组花经的实际经密。

1.2.2 花纹的变化

设计经起花织物构图时首先要确定花经的可变数量,数量越多,花纹越丰富。不同规律的花经必须穿于不同的综框,因此花经的可变数量等于内经纱总用综数减去地综用综数。例如,设计总用综16 页,其中地经需用综4 页,那么对于单组花经品种可以有12 种不同规律的沉浮变化,对于双组花经就各有6 种变化,三组花经的各有4 种变化。

1.2.3 花纹布局

花纹布局是指花经在织物中的分布,有全幅分布和嵌条分布两种。全幅分布的花经与全部地经按比例排列,构成满幅图案。嵌条分布的织物中花经在局部区段按比例与地经配置,其他区域不配置花经,形成纵向条纹图案。

图1 经起花的几种构图设计

1.3 组织设计

1.3.1 单层地组织

单层地经起花属于经二重组织结构[10]。地部一般配置简单组织。在花经起花区域,可根据设计要求按一定规律加纬组织点,切断过长浮长线,但需要注意在接近沉背区域的边缘部分不加点切点(抛点处理),以保持花经的显花效果。

花经沉背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花经以全部纬组织点沉背,下机后将背后的浮长线修剪掉;另一种是采用加经组织点,切断过长的反面浮长线,同时也要注意在接近起花区域不加点切点,对沉背区域长度较小的情况也可不加点切点(抛点处理)。

图2 单层地经起花组织示例

1.3.2 双层地组织

配置双层地组织结构经起花组织的好处在于:花经在不起花时可以安排在表纬之下、里纬之上,藏于两层之间,不会出现单层地组织经起花中花经沉背区域“露底”的现象[11-12];同时,还可以通过表里换层丰富地部层次[13-14]。但考虑控制地经用综、保障花经用综,基础组织以配置平纹为主。地部组织可以采用表里换层,也可以采用表里接结。

图3 所示双层地经起花组织,○为地经提升符号,□为花经提升符号,▲为接结双层组织的下接上接结点。

图3 双层地经起花组织示例

其中,图3(a)为表里换层、单组花经起花,甲地经∶乙地经∶花经=1∶1∶1,甲纬∶乙纬=1∶1,Ⅰ区、Ⅲ区甲地经与甲纬平纹作表组织,乙地经乙纬平纹作里组织,花经以三上一下组织起花;在Ⅱ区、Ⅳ区,乙地经乙纬平纹作表组织,甲地经甲纬平纹作里组织,花经藏于上、下层之间。图3(b)为表里换层双组花经组织图,甲地经∶乙地经∶A花经∶B 花经=1∶1∶1∶1,甲纬∶乙纬=1∶1,在Ⅰ区和Ⅱ区甲地经甲纬平纹作表、乙地经乙纬平纹作里,在Ⅲ区和Ⅳ区乙地经乙纬平纹作表、甲地经甲纬平纹作里。A 花经在Ⅰ区、Ⅲ区以三上一下起花,Ⅱ区、Ⅳ区藏于两层之间,B 花经在Ⅱ区、Ⅳ区以三上一下起花,在Ⅰ区、Ⅲ区藏于两层之间。图3(c)为表里接结双层地的单花经起花,1∶1 排列,甲地经与甲纬以二上二下右斜纹作表,乙地经与乙纬以二上二下右斜纹作里,下接上接结,花经在Ⅰ区三上一下起花、在Ⅱ区藏于两层之间。

1.4 经起花织物组织图与上机图绘制方法

经起花织物设计构图和纹板图绘制示例如图4 所示。图4(a)为构图设计,其中为花经起花区域,□为花经沉背部分。设计单组花经,花经与地经之比为1∶1,每个起花区域花经4 根,起花浮长为8 根纬纱,纵横向各有4 个变化起花区域。地组织为一上三下破斜纹,花经三上一下起花,不起花时全沉背。

图4 经起花织物组织图、纹板图绘制示例

经纱组织循环数Rj=起花区域花经数×(花经、地经排列比之和)×横向变化起花区域数,纬纱组织循环数Rw=起花高度纬纱数×纵向变化起花区域数[15]。根据给定设计方案,本示例Rj=Rw=32。

如图4(b)所示,在32×32 方格内划出起花区域和沉背区域,并标出地经、花经起花、花经沉背的位置,图中表示地经,表示花经起花部分,表示花经沉背部分。

在地经上用地组织一上三下破斜纹铺设,花经起花区域以三上一下点切,注意两端连续经组织点不少于3 个,同一区域的花经点切位置必须相同,不同区域可以错开位置点切。如图4(c)所示,为地经经组织点,为花经起花经组织点,为花经起花的切点(纬组织点),为地经和花经沉背的纬组织点。

经起花织物应采用分区穿综。本示例设计1页~4 页综穿地经,5 页~8 页综穿花经,纹板图如图4(d)所示。

2 经起花色织新产品的开发

2.1 单花经起花产品

本研究设计开发的经起花新产品均为单层地部结构,在全自动电子多臂剑杆织机上试制,织机配置16 页综框,8 色选纬。

2.1.1 霓虹炫彩

设计一款花经多色渐变、全幅起花、单层地组织经起花织物。花经以曲线斜纹起花构成菱形花纹图案,深色底纹,以营造夜幕下霓虹闪烁的强烈视觉对比效果。地经、花经均为C 18.4 tex×2 色纱,花经单组,地经与花经按1∶1 排列。地经配深藏青色。花经配甲(明黄色)、乙(暗红色)、丙(宝蓝色)、丁(中绿色)4 种色纱,以(4 甲1 乙)×2、(3甲2 乙)×2,(2 甲3 乙)×2、(1 甲4 乙)×2;(4 乙1丙)×2、(3 乙2 丙)×2,(2 乙3 丙)×2、(1 乙4丙)×2;(4 丙1 丁)×2、(3 丙2 丁)×2,(2 丙3丁)×2、(1 丙4 丁)×2;(4 丁1 甲)×2、(3 丁2甲)×2,(2 丁3 甲)×2、(1 丁4 甲)×2 排 列 形 成色彩渐变。 纬纱配置同地经。 上机经密320 根/10 cm,纬密200 根/10 cm。地组织二上二下右斜纹,花经起花处配置三上一下组织,不起花处全部沉背。采用16 页综,地经穿1 页~4 页综,花经穿5 页~16 页综,具体穿综为(1、5、2、5、3、5、4、5)+(1、6、2、6、3、6、4、6)+(1、7、2、7、3、7、4、7、1、7、2、7)+(3、8、4、8、1、8、2、8)+(3、9、4、9、1、9、2、9)+(3、10、4、10)+(1、5、2、5)+(3、6、4、6)+(1、7、2、7、3、7、4、7)+(1、8、2、8、3、8、4、8)+(1、9、2、9、3、9、4、9、1、9、2、9)+(3、10、4、10、1、10、2、10)+(3、5、4、5、1、5、2、5)+(3、6、4、6)+(1、7、2、7)+(3、8、4、8)+(1、11、2、11)+(3、12、4、12)+(1、13、2、13、3、13、4、13)+(1、14、2、14、3、14、4、14)+(1、15、2、15、3、15、4、15、1、15、2、15)+(3、16、4、16、1、16、2、16)+(3、11、4、11、1、11、2、11)+(3、12、4、12)+(1、13、2、13)+(3、14、4、14)+(1、15、2、15、3、15、4、15)+(1、16、2、16、3、16、4、16)+(1、11、2、11、3、11、4、11、1、11、2、11)+(3、12、4、12、1、12、2、12)+(3、13、4、13、1、13、2、13)+(3、14、4、14)。图5(a)为纹板图,图5(b)为下机后的织物局部图。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在150 g/m2左右。织物表面平整,色彩过渡自然,炫目感强烈,不对称构图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可适宜于歌舞厅、宴会等娱乐场所的墙面、沙发及窗帘装饰用。

图5 霓虹炫彩织物设计

2.1.2 生命律动

设计采用五色花经规律分布中心对称几何纹构图,全幅起花。花经在不起花区域相同水平位置接结,形成细条横纹,丰富装饰效果。纵横纹在构图和比例上产生对比,如心电图跳跃波动的效果。采用涤/毛14.5 tex×2 混纺纱作经纬纱,地经配置藏青色,花经配置A(中灰色)、B(橙色)、C(浅黄色)、D(艳红色)、E(白色)。地经与花经按1∶1 排列,花经中A 色纱与其他色纱按2∶2 排列,具体排列为 2A2B2A2C2A2C2A2D2A2E,2B2A2C2A2D2A2E2A。纬纱与地经同色。上机经密320 根/10 cm,纬密180 根/10 cm。地组织配置一上三下右斜纹,花经七上一下起花、一上七下沉背,纹板图如图6(a)所示。织物实物图如图6(b)所示,中厚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在170 g/m2左右。

图6 生命律动织物设计

织物纹理清晰,表面平整,手感弹糯,呢面感强,色彩温暖,变化中不失庄重感,可用作秋冬季高档男女西服、休闲服面料。

2.2 双彩起花产品

2.2.1 如影随形

设计两组花经在全幅内起相同花纹图案,左右错位排列,其中一组花经配单色,另一组多色渐变,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花经和地经均为C 18.4 tex×2 色纱。地经本白色,甲组花经配浅蓝单色,乙组花经配A(浅黄色)、B(浅橙色)、C(淡咖啡色)。地经∶甲组花经∶乙组花经=1∶1∶1,乙组花经的渐变排列规律为(3A1B)×4+(2A2B) ×4+ (1A3B) ×4+ (3B1C) ×4+(2B2C) ×4+ (1B3C) ×4+ (3C1A) ×4+(2C2A)×4+(1C3A)×4。纬纱选用C 36 tex 浅灰色纱。上机经密450 根/10 cm ,纬密240 根/10 cm。地组织配一上三下右斜纹,主要显现经纱色彩。几何纹错位构图,花经起花处配置七上一下组织,不起花处以全部纬组织点沉背。采用16 页综分区穿,1 页~4 页综为地综,第5、7、9、11、13、15 页综提织甲花经,第6、8、10、12、14、16 页综提织乙花经。图7(a)为纹板图,成品织物如图7(b)所示,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约150 g/m2。织物表面平整,手感柔软,冷暖色调对比明显,适宜于作春秋季男女时装、休闲服面料。

图7 如影随形织物设计

2.2.2 丝丝入扣

设计采用两组不同色花经交替起花,形成带扣图案,嵌条布局。不同色彩花经交替起“扣”纹和“带”纹,“扣”纹和“带”纹有上、下关系的构图变化。选用地经C 14.5 tex×2 黑灰合股线,甲花经C 18.5 tex×2 大红色纱,乙花经C 18.5 tex×2 宝蓝色纱。经纱排列:48 地+(1 地1 甲1 乙)×28+12 地+(1 地1 甲1 乙)×28+12 地+(1 地1 乙1甲)×28+96 地+(1 地1 乙1 甲)×28+48 地。纬纱配置同地经。上机时地经、花经分别卷绕于不同经轴,采用120 齿/10 cm 钢筘,无花经处每筘2入,花经嵌条处每筘6 入。纬密240 根/10 cm。地组织一上三下破斜纹,花经起花处配置三上一下组织,不起花处以全纬组织点沉背。16 页综分区穿,第1 至第4 页综为地综,第5、7、9、11、13、15 页综提织甲花经,第6、8、10、12、14、16 页综提织乙花经。纹板图如图8(a)所示,下机后的成品织物如图8(b)所示,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约120 g/m2。织物花形简约、时尚,可用作春秋季高档西服、休闲服装面料。

图8 丝丝入扣织物设计

3 结语

依托多综框、电子纹板信息输入、变化纬密、多经轴等现代电子多臂织机的技术优势,可以大大拓展色织经起花产品的设计开发路径。用综安排、穿综设计、纹板图设计是经起花织物的构图变化的技术关键。产品设计前,一般先明确地经用综数与花经用综数,然后根据花经组数设计花纹图案,确定图案大小及起花区域,由此得出经纱排列顺序、组织循环数,最后在组织图上铺设地组织及花经起花组织,提取纹板图。花经与地经的色彩对比、花经色彩的搭配,影响面料的视觉效果,最终影响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经起花织物在经纬纱线组合、织物组织、交织紧密度的设计上要做到相互配合,既要使花纹凸显,又要考虑正反面浮长线对产品外观和服用性能的影响。

猜你喜欢
花纹织物区域
一种适用于牵引车导向轮位的轮胎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分割区域
轮胎花纹学问多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按属性分类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