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开发打开增产新空间

2021-03-11 14:42文/戴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气层涪陵井眼

文/戴 莹

近日,国内首个页岩气三层立体开发评价井组——焦页66号扩井组试气成功。中部气层焦页66-Z1HF井和焦页66-Z2HF井日产量分别为12万立方米和20.8万立方米;下部气层加密井焦页66-3HF井和焦页66-4HF井日产量分别为16.9万立方米和17.3万立方米。

这是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为提高气田采收率和保供能力,针对焦石坝主体区块储量丰度高、动用不充分的有利区,实施的精细立体式开发调整。这标志着通过精细部署井网加密,开展上部、中部和下部气层分层立体开发井组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创了国内页岩气开发先河,为气田高效开发打开了新的空间。

●涪陵页岩气田利用先进的压裂新技术和新装备征服页岩气。 摄影/李占军

立体开发再升级

焦石坝区块是涪陵页岩气田的主体区块,也是气田储量的高丰度区。主力气层——龙马溪组如同肉夹馍,层层叠叠,层层有“肉”。

气田开发初期,涪陵页岩气公司主攻储量最丰厚的龙马溪组下部气层,部署了大量开发井,气井水平段均在下部优质小层穿行。通过规模化实施龙马溪组下部气层开发,促进了开发效益最大化,2015年底建成50亿立方米产能。

然而,页岩气开发受自然递减规律影响,产量逐年降低。在寻找接替阵地的同时,如何把已经发现的储量最大限度动用起来,提高采收率,成为涪陵页岩气公司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5年以来,涪陵页岩气公司瞄准龙马溪组上部气层开发组织联合攻关,重点开展了上部气层产能评价、不同穿行层位评价、不同井距开发效果评价、与下部气层井空间关系评价等,明确上部气层开发井网适应性及上部储层储量动用范围,利用国内首创的页岩气立体开发技术,实现了气田龙马溪组上部和下部气层同时动用,使采收率实现了翻倍,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页岩气就像储存在地下一层层的楼房里。第一层楼搬得差不多了,再搬第二层楼。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搬家速度和效益。”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方栋梁比喻说。

2020年以来,为进一步动用地下储层,技术人员大胆提议:能否让“二层楼”变成“三层楼”,实现立体开发再次升级?

涪陵页岩气公司经过反复论证,认为三层立体开发可行,并优选焦页66扩平台作为三层立体开发平台,部署了焦页66-Z1HF井、焦页66-Z2HF、焦页66-3HF、焦 页66-4HF井4口 评 价 井,主要评价中部气层页岩气产能和适应性工程工艺技术,探索上、下二层立体开发变为上、中、下三层精细立体开发的可行性,努力探索提高气田采收率新途径,为实现“万亿方储量、百亿方产量”打下良好的资源和技术基础。

确保优快钻井

中部气层对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存在着标志层不清楚、小层识别难度大、控制精度高、优质储层厚度小、产状变化较快、防碰风险高等诸多困难。近2000米的长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更是一个难题。

“中部气层厚度薄,井眼轨迹不但长,还像蚯蚓一样复杂多变。要想钻头在几千米的地下准确穿过储层,无疑是在地下穿针引线,难度很大。”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气藏地质所所长徐向说,“我们必须严阵以待,确保井眼轨迹在目的层准确穿行。”

通过对目的层电性、岩性、地化等参数进行细化分析,从地质基础研究、优化设计、优选设备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邻井资料、地震剖面、靶点精准着陆、轨迹控制等研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精细钻井过程控制,总结开发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应中部气层开发的小靶框、多靶框、多层系及三开长水平段精准控制技术,为优快钻井打下了坚实基础。

●摄影/向 阳

涪陵页岩气公司成立专门地质导向小组,技术人员每天忙碌着开展小层对比,计算地层倾角,不断增斜降斜……

2020年4月23日,焦页66-Z2井进入三开关键的地质节点。地质导向小组成员徐向、卢坤辉从下午就开始紧盯屏幕,仔细查看井眼轨迹,一直熬到凌晨3点,保证了井眼轨迹完美地在目的层穿行。

焦页66号平台处于气田立体开发的“闹市区”,光邻井就有10口,井眼轨迹防碰和防干扰的风险很大。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先进的三维绕障防碰技术,在密集的井网中左闪右躲,成功“突围”,避免与邻井井眼轨迹相碰。

最终,涪陵页岩气公司出色地完成了焦页66号扩三层立体开发井组钻井任务。2口中部气层井实现三开“一趟钻”,三开平均机械钻速较气田2020年三开平均机械钻速提升83%,目的层穿行率100%。

运用压裂新技术

压裂是页岩气生产的关键技术,是气井获得高产的“临门一脚”。通俗地说,压裂就是为地层强烈造缝。开展裂缝布缝优化,可以使“羊肠小道”与“高速公路”合理分布在井眼四周,形成四通八达的页岩气逸出通道。

涪陵页岩气公司针对首次开展的中部气层压裂储层改造工作,加大科研力度,与各专业科研、施工单位通力合作,采用井工厂同步交叉压裂模式,利用先进的压裂新技术和新装备,助力气田三层立体开发取得实效。

在压裂过程中,同步对焦页66扩平台4口井进行立体微地震监测,为压裂现场实时提供各段压裂缝网扩展形态,分析压裂工艺适应性,并提供优化压裂参数建议,创造了涪陵气田单次微地震监测段数最多、时间最长纪录。

“压裂微地震工作就类似于医学上的胃镜检查。通过检查诊断,给医生提供治疗方案的最佳依据,减少走弯路,还可以降低经济成本。”涪陵页岩气公司压裂专家介绍说。

焦页66号扩三层立体开发井组的试验成功,为涪陵页岩气田老区三层立体开发储备了技术,为60多平方公里的高丰度区资源充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预计可部署中部气层井100余口,新建产能15亿立方米,新增经济可采储量70亿立方米至80亿立方米,实施后立体开发区采收率有望提高到50%左右,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猜你喜欢
气层涪陵井眼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伊拉克H 油田Sadi 油藏鱼骨井井眼布置方案研究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涪陵页岩气层构造变形量化研究获新进展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
船底凹槽气层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