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1-03-11 07:40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边墙台车拱顶

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段主线起讫里程为YK16+940~YK20+160,总长度为3.22km,采取双向六车道建设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该段整体式路基宽33.5m,分离式路基宽16.75m,沿线建设有1座隧道,左洞1417m、右洞1429m。经现场检查后发现衬砌存在开裂现象,需要分析成因并正确处理。

2 衬砌开裂概述

二次衬砌开裂普遍集中在中隔墙、边墙及拱顶处,各自的缝宽具有差异性,且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具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1)中隔墙。中隔墙的沉降缝和施工缝存在横向错位现象,错位量普遍集中在3~6cm,最严重区域可达到12.5cm。中隔墙较初始状态有所下沉,顶部和起拱线相连接的区域存在贯穿性裂缝,严重影响裂缝所在结构的稳定性。墙内钢筋未得到有效的防护,局部裸露于外界,严重的区域有折断现象,稳定性明显不足。

(2)边墙。边墙存在较多的纵向裂缝和斜向裂缝,各自宽度普遍达到0.3mm以上,严重区域约20mm。

(3)拱顶。上行线的拱顶处分布有大量的纵向裂缝,宽度为0.3~10mm,以YK18+900~YK18+940段最为明显。下行线裂缝主要见于YK18+920~YK18+930段,缝宽0.3~15mm。经现场勘察后可知,裂缝总长约2200m,多为缝宽0.3~3.0mm的裂缝,总长约1000m,缝宽超过0.3mm的裂缝达到900m左右,剩余部分普遍为缝宽在0.3mm以下的裂缝。

(4)根据上述描述,YK18+900~YK18+940段的衬砌裂缝病害较为严重,其中,出口段的衬砌已经受到较为明显的破坏,局部边墙和中隔墙存在断裂的情况,衬砌的承载能力明显下降,难以满足隧道的稳定性要求。

3 衬砌开裂的成因

隧址区山体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但依然存在三个明显的非稳定区,以砂、黏土和块石居多,构成具有易失稳特性的松散层,加之雨水、隧道开挖扰动等因素的干扰,导致衬砌难以维持正常使用的状态。第一个非稳定区分布在隧道出口处,块石和沙黏土占比较大,强度偏低。现场地形较陡,遇强降雨天气后岩土体因吸水而导致重度明显提高,变形流动幅度加大,易对隧道带来显著的侧向推力。受此影响,出现隧道侧移和衬砌受损的情况。第二个非稳定区分布在隧道顶部,在开挖扰动性作用下,形成明显的节理裂隙带,内部以充填砂和黏土居多,强度和模量均偏低,存在塌方冒顶的可能。第三个非稳定性分布在山坡浅表松散层,以砂和风化残余块体为主,遇水后失稳,流动性明显增加,进而发生浅表滑坡现象。不良地质条件下将明显加大隧道施工难度,洞口围岩易由于受扰而失稳,存在诸多不可预见因素,若缺乏可行的施工技术,则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4 衬砌开裂的处治措施

4.1 增设架立钢筋,提高整体稳定性

(1)二衬钢筋安装前,按横向2m、环向1.2m的间距标准架立钢筋,材料的具体型号需与环向钢筋保持一致,以构成相协调的整体。(2)架立定位钢筋应满足位置精度要求,因此施工前组织测量工作,对环向定位筋测量放样,以此为依据将环向定位筋安装到位,无误后再于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横向架立钢筋,以隧道中心线为基准呈两侧对称布置,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3)架立筋安装到位且经过焊接处理后,绑扎外层(即第一层)二衬拱墙钢筋,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4)外层二衬拱墙钢筋安装到位后,取环向和横向钢筋的交接区域,于该处焊接“L”形支撑筋,在发挥出支撑作用的同时确定第二层钢筋的具体安装位置。定位筋端头至第二层钢筋的长度应小于保护层厚度3mm,以免在浇筑后露筋。(5)“L”形支撑筋安装完成后,组织第二层钢筋的测量放样工作,并在预先设置的定位筋上做好标识。在定位筋的两端头上拉设水平线,经焊接后稳定设置横向架立钢筋,使其具有平、直的特点,然后将横向架立钢筋与定位钢筋连接,在此基础上绑扎第二层钢筋。(6)二衬台车模板为衬砌处治工作中的重要装置,若存在尺寸误差,将导致成型后的保护层厚度存在偏差,因此需严格控制其尺寸精度。在二衬台车定位前,需要复核二衬台车模板的尺寸,将实测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若无误则对台车进行定位,随后再次复核二衬台车模板,要求其轮廓线与衬砌的内轮廓线的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否则需及时调整二衬台车模板,直至其定位可满足要求为止[1]。

图1 外层钢筋架立筋安装

图2 外层钢筋安装

4.2 衬砌开裂的加固方法

鉴于衬砌开裂的情况,需通过化学灌浆等方式修补,具体应根据裂缝的宽度采取合适的方法以及材料。(1)缝宽在0.3mm以下的裂缝,允许直接进行表面封堵,材料可选择YZJ-1型结构胶,应保证各处涂抹厚度具有均匀性。(2)缝宽在0.3~3mm的裂缝,依然以灌缝处理的方式为宜,所用材料为YZJ-5型结构胶。(3)缝宽超3mm的裂缝,其处理难度较大且工序较多。首先需全面检查裂缝的情况,凿除裂缝的松动部分,全面清理凿除期间产生的杂物,再向其中灌入高强微膨胀无收缩化学灌浆材料,在该灌浆料的作用下使开裂的结构连接于一体。(4)衬砌部分区域存在混凝土破损的情况,可通过插筋的方式处理或是用纤维混凝土补强,但此时所用的纤维混凝土强度应高于既有结构材料的强度。(5)对于错台病害,需凿开该处的钢筋混凝土,选择全新的且质量达标的钢筋,重新焊接到位,再组织浇筑作业,使实际高度略高于原混凝土,同时合理修正,以保证钢板可稳定粘贴到位,使其与混凝土之间不形成间隙。(6)对于边墙和中隔墙两部分的病害处理,则需要完成基础灌浆作业,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加强处理两处的局部时,应先灌缝,解决结构松散的问题,再粘贴钢板,最后植筋以确保钢板具有稳定性。(7)拱顶和边拱两部分的处理可采取对拱外圈灌浆的方式,使原本处于松散状态的结构连接成稳定的拱圈,再粘贴钢板。(8)钢板安装到位后,于该处设置锚栓,保证钢板具有稳定性,正常情况下锚深以160mm为宜,遇特严重区域时适当加大锚深;若无误,则在钢板上焊接环向I20a工字钢,均匀涂抹结构胶,以便构成具有封闭特性的空间。

4.3 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防控需严把原材料质量关。(1)水泥: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在不影响混凝土工程性能的前提下需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的用量。(2)碎石:以泵送管路的内径为依据合理选择碎石,粒径以5~31.5mm为宜,含泥量≤1%,针片状含量≤15%。(3)砂:以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要求含泥量在3%以内。考虑到运输、泵送及浇筑各环节的施工需求,将砂率设为35%~45%。

4.4 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控制

(1)根据规范将钻孔作业落实到位,视实际情况优化钻爆参数;开挖期间加强检测,掌握实际开挖进尺情况,避免超欠挖现象,以便给后续的衬砌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2)待围岩和初期支护均维持稳定或变形量极小时,即可组织二次衬砌施工作业。遇围岩变形量偏大的情况时,应适当提前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必要时对衬砌采取加强措施,确保稳定性[2]。(3)按现场施工需求生产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定期校正计量装置,精准称量水泥、碎石、砂等材料,避免用量误差。加强对砂石料含水率的检测,给予充分的搅拌,使原材料可混合均匀。夏季施工时气温相对较高,若实测气温值达到32℃以上,应搭建遮阳棚,以便有效防护砂石料,并利用冷水冲洗碎石,降低其温度[3]。

4.5 灌注

(1)按预先规划的路线及时运输混凝土,泵送期间不宜加水。(2)灌注速度不宜过快,两侧边墙对称分层依次灌注到位,到达墙、拱交界区域时需要暂停1h左右,观察边墙混凝土的实际状况,若下沉稳定,则灌注拱部混凝土。(3)灌注期间加强振捣,减小内部气孔数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平整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完成对衬砌的加固处理后,将隧道衬砌加固前后的收敛量和拱顶下沉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得结果可知,加固前单日收敛量可达到0.62mm,而在采取加固措施后,单日收敛量可减少至0.049mm;拱顶下沉方面,未加固前平均量为0.83mm,经加固后可缩减至0.054mm。总体来看,所采取的衬砌加固措施具有可行性,隧道衬砌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可满足预期要求,能够给高速公路隧道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边墙台车拱顶
CW6163B车床在线铣削烧结台车操作实践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单线铁路隧道仰拱、矮边墙快速施工技术
立式圆筒拱顶储罐排版技术及控制方法
大型拱顶储罐三角形板式节点网壳正装施工工艺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平行边墙出口窄缝挑坎消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