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夹锡钱”因何废止

2021-03-11 02:57卫国
中国收藏 2021年3期
关键词:含铅同安元宝

卫国

北宋“夹锡钱”见于史载甚多,当今专家学者宏论甚巨,结论更广:或日铜锡合金,或日铁锡合金,更有人认为纯系子虚乌有。唯其起因众口一词,皆依《文献通考·钱币二》记载:“(崇宁)二年(1103年),河东运判洪中孚奏:二虏以中国铁钱为兵器,若杂以铅锡,则脆不可用。请改铸夹锡当二铁钱。诏从之。”

笔者爱好南宋铁钱收藏与研究,因才疏学浅,对于北宋“夹锡钱”各论既不敢轻从,也不敢否定。所以,先从南宋铁钱夹锡问题谈起,再溯源北宋“夹锡钱”。

南宋江北铁钱区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徽宗、钦宗父子及众多皇族、妃嫔、贵卿、朝臣等3000余人,押解北上,城中被洗劫一空。“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金国的强盛和南宋的建立。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两国议和,以淮河为界形成对峙局面。当时,两国在军事上的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在经济上也互相制衡,甚至进行了现代所说的“货币战争”。因铜在当时的军事和民用上皆显重要,而北方铜资源又相对匮乏,于是金国便利用边境贸易大量收购、囤积南宋铜钱。这种做法让南宋朝廷君臣惊恐,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禁止铜钱过长江,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两淮、京西、湖北等地区划为铁钱流通区。

起先,南宋朝廷从四川调运铁钱,用于长江以北铁钱区的商贸交易。但因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太高,无法满足铁钱区的货币供应。据《宋史·洪皓传》载:“今每州不得干缗,一州以万户计之,每家才得数百,恐民间无以贸易,且客旅无回货,盐场有大利害。”可见,要在两淮、湖北、京西真正做到禁铜钱行铁钱,靠从四川输入铁钱显然是行不通的。

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南宋朝廷“命淮西路铸小铁钱”(《宋史·本纪·孝宗》)。但史书没说在何处设监造币,应该只是一个规划性诏令,没有落到实处。所以,《文献通考·钱币考》概括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前的铁钱区状况时记载:“淮西鼓铸铁钱未办。”

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乾道六年,“诏司农丞许子中往淮西措置。于是子中以舒、蕲、黄皆产铁,请各置监,舒州同安监,蕲州蕲春监,黄州齐安监。且铸折二(铁)钱”。

紧随其后,朝廷又先后于江西路设置了四个钱监,分别是:“江之广宁监,兴国之大冶监,临江之丰余监,抚之裕国监。”(《宋史·本纪·孝宗》)新设立的七个钱监皆铸造铁钱,用以供应铁钱行用区流通使用。至此,南宋朝廷构建的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辖区内禁铜钱、行铁钱的规划真正拉开了序幕。

圖1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舒同”钱币

南宋“夹锡钱”的铸造与废止

南宋新设立的铁钱监铸造的是夹锡铁钱吗?从史料记载到存世实物看,还真的是。

首先,北宋铸造“夹锡钱”的起因是防“二虏以中国铁钱为兵器”。到了南宋,金“虏”已占据了宋朝的半壁江山,国防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不得不遵循古训、遵从古艺,铸造“夹锡钱”。

其次,史料明明白白地记载,南宋新设立的钱监所铸造的钱币为“夹锡钱”。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淮上铁钱》载:“淮上旧铸铜钱,兵火后舒州不复铸钱……(乾道)六年夏,遂命司农寺丞许子中往淮西措置即舒、蕲二州铸夹锡铁钱。舒州同安监岁二十五万缗,蕲州蕲春监十五万缗。”李心传为南宋史学家,《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为本朝人记本朝史,应比《宋史》更可信。

最后,据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渭南文集·监丞周公墓志铭》载:舒州知州兼同安、宿松两钱监监丞周必正,对所属钱监的“夹锡钱”生产铸造过程有详尽的论述。

从北宋至南宋,因误传铁钱加铅锡不能回炉铸造兵器,“夹锡钱”铸造上升到国防的高度。直到淳熙十年(1183年),作为舒州知州,同安、宿松两钱监监丞的周必正,亲自调研“夹锡钱”铸造,发现铅投入炼铁炉内,或同烟雾杂质飞走、或成渣滓沉入炉底,根本不能熔入铁水之中。他还比较了加铅(锡)铁钱和不加铅(锡)铁钱的坚脆状况,并用之打造兵器,结果也没有发现二者有何不同。这才揭开了真相,原来所谓的“夹锡钱”坚脆不能打造兵器,皆系误传,而且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于是,他给朝廷上奏折道:“自昔鼓铸(铁钱)未始淆以铅,止因议者谓入铅之钱不可为兵(器),始淆铅以铸。臣尚亲视之,铅之精者为飞烟,其滓恶下坠炉底,与铁初不相为用。亦曾以入铅不入铅钱较其坚脆,及冶为兵(器),初无异,徒使处、信两州岁岁挽运……因谓宜废夹铅之制。”(陆游《渭南文集·监丞周公墓志铭》)周的主张得到了朝廷认可,淳熙十年后,各钱监废除了铁钱掺铅之制。至此,“夹锡钱”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因宋人称锡为“白锡”、铅为“黑锡”,所以夹锡钱也可能是夹铅钱。

万里挑一寻“夹锡”

既然周必正言辞凿凿,自己所管辖的钱监于乾道六年至淳熙十年间铸造钱币的材料配比是加了铅的。那么,舒州钱监存世的钱币是否含有铅或锡呢?安徽省安庆市钱币学会曾对笔者提供的8枚舒州、宿松监钱币做金属含量检测,结果大所失望。这8枚钱币的锡含量几乎为“0”,铅含量也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南宋铁钱几乎不合铅、锡,那么怎样解释周必正有关淳熙十年前铸造铁钱加铅的记载呢?记录在案的铁钱加铅铸造工艺真的是子虚乌有吗?笔者暂时按下不说,先谈谈个人的收藏经历。

笔者酷爱南宋铁钱收藏,又得地利于江苏高邮市邻工作。因高邮曾大量出土、出水过南宋铁钱,为收藏研究之需,笔者先后数十次前往高邮,或搜寻于古玩店铺、或交流于钱币藏友,甚或混迹于运河船工,寻根于运河两岸农庄,倾其收入所有,先后购得或过手南宋铁钱数万枚。曾记得高邮市一位藏友说见过“夹锡钱”,只是这“锡”并非用仪器测得,而是镶嵌在铁钱的肉(地章)里,凭肉眼即可看到。可惜,他那枚“夹锡钱”早已不知去向。既然真有“夹锡钱”存世,应该并非个案,笔者便在所留存的数干枚藏品中一一甄别,寻找肉眼可以分辨的“夹锡钱”。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竟然真的找到了一枚。随后,笔者从一位钱商和一位收藏家手中各购得两枚。现将这5枚“夹锡钱”分别介绍如下: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舒同”钱币(图1)

直径2.88厘米、重7.83克。肉眼直观含铅锡位置:正面“淳、宝”两字地章下泛灰白色,背面上“舒”字至右上穿缘之间皆为灰白颜色的铅锡。但凡灰白处,用针尖甚至牙签可挑起铅锡碎屑。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舒同”钱币(图2)

直径2.87厘米、重7.26克。肉眼直观含铅锡位置:面文“淳、熙、元”三字,背文“舒、同”二字皆软化和泛白,但钱币正面地章铅锡不明显,背面左半含铅锡。同图1,泛白处用牙签甚至指甲可挑起、刮动铅锡碎屑。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舒同”钱币(图3)

直径2.84厘米、重6.52克。肉眼直观含铅锡位置:正面除“熙”字为铁质外,“淳、元、宝”三字以及钱肉、钱缘皆柔软泛白;背面右下边缘灰白且柔软。但凡泛灰白处用牙签、指甲可轻松刮起铅锡碎屑。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上“春”下星月钱币(图4)

图2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舒同”钱币

图3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舒同”钱币

图4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上“春”下星月钱币

直径2.81厘米、重4.8克。肉眼直观含铅锡位置:正面“熙、宝”两字以下钱肉(地章)全为灰白,背面除了写有“春”字的上方为黑色,左、右、下三方钱肉皆白。此币与图1、图2、图3不同之处是正面和背面穿、缘线皆为坚硬铁质;相同的是,但凡泛灰白处用牙签或指甲皆可轻松刮起金属碎屑。

折二型淳熙元寶背“春拾”钱币(图5)

直径2.89厘米、重6.84克。肉眼直观含铅锡位置:正面铅锡似两巨星凸起,一星在“淳、熙”两字之间,钱穿之右上角,另一星在“宝”字左下。背面铅锡布局在右穿、缘之间,约占钱币的四分之一。但凡露白处用牙签或指甲皆可轻松刮起金属碎屑。此币因铅、铁互溶不畅,铸缺较多。

淳熙元宝背“舒同”币应是舒州同安监淳熙五年至六年间所铸。三枚“夹锡(含铅)币”皆为背文“舒同”,或与这期间同安监使用的工艺恰好能留存铅锡有关系。淳熙元宝背“春”钱币的夹锡(含铅)当然也是溶铁时投入了铅锡所致。

徒劳之举遭废止

通过这五枚钱币,再结合典籍记载可证:

图5 折二型淳熙元宝背“春拾”钱币

其一,南宋钱监铸造铁钱“淆铅以铸”是真实存在的。其目的依旧是为了防止敌对势力收购铁钱打造兵器。“夹锡钱”的铸造工艺起于北宋崇宁二年,一直延续到南宋孝宗淳熙十年。后经舒州郡守兼舒州钱监监丞周必正亲自考察论证,认为此加锡、加铅铁钱“不可为兵(器)”系无稽之谈,白白浪费人力、物力,遂上书朝廷“宜废夹铅之制”,“夹锡钱”才得以终结。

其二,“夹锡钱”到了南宋主要为夹铅。由于史籍和口传的约定俗成,加之宋时的铅又称“黑锡”,所以铁钱无论加铅或夹锡皆可称之为“夹锡钱”。

其三,据戴志强、周卫荣、李延祥、刘伟《“夹锡钱”问题再研究》一文分析,“铁中配铅是不可能的,铁铅不成合金”。所以,在正常的炉炼过程中往铁里加铅,其铅块皆“为飞烟”,随烟雾杂质排出,无法熔入铁水之中。这样铸造出的钱币当然不合铅,也就检测不到铅元素的存在。这也是无论北宋铁钱还是南宋铁钱,为什么都检测不出铅、锡含量的原因所在。唯偶因操作草率,投铅后部分铅块中心刚好达到熔点,又尚未“为飞烟”“与铁初不相为用”之时,恰巧开炉铸币,其刚刚处于溶化状态的铅锡,随铁水流入钱模,尔后凝结成块,并作为独立的存在永叵于钱币之中了。南宋各钱监年铸量在十万贯左右,计1亿枚上下,因此这种巧合还是能遇到的,只是所占比例极少罢了。

其四,其实早在北宋庆历年间,宰相苏颂就在《本草图经》中论及钢铁冶炼之法:“诸铁不著所出州郡,亦当同处耳。铁今江南、西蜀有炉冶处皆有之。初炼去石广.用以注泻器物者为生铁;再三销拍,可以作叶者为需铁,亦谓之熟铁;以生柔相杂和,用以作刀剑锋刃者为钢铁。”可见,不管铁中有何杂质,经过再三锻造锤炼,最终皆可成为熟铁,并通过技术处理,“用以作刀剑锋刃”。这样看来,洪中孚所倡导的不可打造兵器的“夹锡钱”就是个伪命题。但由于该观点出现在国防告急的北宋末年,统治者个个神经绷紧,凡涉及用兵防寇的问题哪敢说个“不”字。南宋初年更是糟糕,高宗赵构被金帅兀术“搜山检海”追击了数千公里,早成惊弓之鸟。因此,涉及抗虏、兵器的问题南宋君臣更不敢怠慢,“夹锡钱”的铸造也就以讹传讹,一直流传并传承到了淳熙十年。幸亏有一个明白官周必正,通过考察、试验,得出“夹锡钱”工艺是纯乎费料、费力而毫无用处的“徒使”之举,从而上书朝廷,废止了实施80多年的“夹锡钱”铸造。

猜你喜欢
含铅同安元宝
元宝“发腮”记
全球8亿儿童 血铅含量超警戒标准
遛狗记
吃个蛋饺,捡个元宝
无铅皮蛋也含铅 儿童要少吃
皮蛋新国标实施 一律采用无铅工艺
少开汽车降尾气 慎重选车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