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宏观经济波动与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

2021-03-12 03:27刘明泽
中国民商 2021年2期

刘明泽

摘 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合型货币政策的框架构建,即搭建出需求与供给曲线,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经济研究者找出了宏观经济波动与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经济波动中的内部参数、经济波动路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增强货币政策的认识,从而精准发现了混合型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间的规律。

关键词:宏观经济波动;混合型货币政策;需求曲线;政策认知

为应对潜在的金融危机,多个国家调整了自身的利率政策,在低利率环境的影响与带动下,其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经济研究人员应主动找出混合型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间的关系,借助内部框架的构建来发现二者间的紧密联系,便于探索出经济体演变的现实意义。

一、混合型货币政策的框架构建

(一)需求曲线的搭建

在研究货币政策中的总需求时,技术人员可假定该类需求的主要构成为家庭部门的决策行为,其商品消费可用Ct表示,用Mt/Pt当作货币持有余额,劳动供给的时间则可用Nt表示,其函数公式则为XNt/(Ct-hCt-1)-σ=Wt/Pt。

相较于诸多发达国家,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处在不断完善中,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工具,都可进行一定的替换。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与消费的联系极为紧密,多数居民在进行消费期间都会受到其货币余额的影响,因而当前货币政策中的工具多采用数量型工具,利用良好的供需方程可使金融部门与经济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需求曲线中的内部各项要素为自回归参数、冲击扰动项、总需求冲击、实际利率、上期产出与预期产出等。

(二)供给曲线的搭设

在完成了需求曲线的创建后,工作人员将曲线关系放置到供给曲线中,通常来讲,经济体的供给多由供给侧的厂商决定,在设置该项曲线前要确认其生产函数、中间品、外生技术等,通过对应性函数了解该厂商的边际成本,并依照对应性比例来确认其利润。厂商在完成商品的定价后会存有产出缺口与当期通胀的反应系数,借助其内部系数,如自回归参数、总供给冲击与冲击扰动项等的比较,使供给曲线变得更为科学。

(三)混合型货币政策的主要规则

随着国家利率的严格管控,当前央行在管理数量型货币时多使用调控手段,在逐步放开利率管控后,价格类的调控已变得愈发重要,管理人员可依照各项工具特点与当前的经济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货币工具,根据现实条件,我国目前多使用混合型货币政策,即价格型与数量型相结合,若在管控或架构货币框架的过程中仅关注一种方式,将使其对货币的认知出现误差。因此,混合型货币政策的整体框架与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关系较密切,通过高效融合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增强该框架的适应性。

二、宏观经济波动与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分析

(一)估计参数

在分析混合型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变化前,要对该框架中的参数进行科学评估,当前常用的估计方式为贝叶斯方法,其主要的观测变量为通货膨胀率、货币产出、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利率等,其具体公式为R=R1[f(1)/∑f(k)]+R2[f(2)/∑f(k)]+R3[f(3)/∑f(k)],∑顶部的数值为3,底部的算式为(i=1)。

依照贝叶斯方法,工作人员对数据模型参数进行了详尽分析,该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主要研究了Beta与Nom两种参数的预估结果,在先验分布中,Beta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0.30、0.05;而Nom的标准差与均值则为0.10、0.50,透过两组数据可看出,若待估参数的均值较大,其标准差则逐渐缩小。对于后验分布来说,Beta的均值、众数与置信区间分别为0.1508、0.1452与[0.0975,0.1991];而Nom的众数、置信区间、均值则为0.3456、[0.1771,0.5262]、0.3466,当待估参数的均值变大时,其众数会随之缩小。

(二)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路径

受各类经济活动影响,当宏观经济变量遭遇短期冲击时,专业人员需对其长期动态路径进行专业研究,比如,名义降息就会给宏观经济变量带来冲击,如图1所示,在利率的约束下,宏观经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通缩度与低迷度,若在研究期间降低利率带来的影响,则会增加宏观经济的低迷度。央行通常会在不同的时期使用对应的工具,如在扩张性政策中使用价格型工具、在紧缩性政策中采用数量型工具,当两种工具分别使用时,单一工具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因而合理的方式为将两种工具混合使用,即在宏观经济的各项政策中高效融合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再借助利率的调整,逐渐降低宏观经济的波动性。

通常来讲,宏观经济的波动代表了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变动,其曲线大多由萧条、复苏,再到高潮,其内部主要的曲线关系为经济变动轨迹与统计指标变动轨迹,若两者的波动轨迹一致,则可称其为同步指标;当经济波动与统计指标波动在时间上也保持一致时,其时间轴中的前移指标为先行指标;而时间轴内的后移指标则为滞后指标。对于先行指标来说,专业人员可用其判断经济总体在短期内的波动态势,由于宏观经济在出现低谷或高峰前,先行指标会有所显现,通过该项数据能看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定要素的种类与程度,继而开展适时的监测、预警工作。

(三)混合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在正式研究混合型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前,专业人员应找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如产出、通货膨胀、名义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等。以通货膨胀为例,若当前的经济总量存有总需求冲击,价格波动与产出波动都会高于零利率中的下限约束,随着波动数值的增加,给经济总量带去的损失也就逐渐增多,间接削弱了央行的调控水平,比如,在分析不同约束的情况下央行的损失状况时,如表2所示,当前研究的主要变量为Var(Y)与Var(π),若其零利率中的下限约束不存在,其总需求冲击分别为3.9264、44.1507、而总供给冲击为1.6365、197.8684;当其存在零利率的下限约束时,总供给冲击为1.6365、197.8684、总需求的数据为4.4679、57.8933,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人员可看出无论零利率是否存有下限约束,其总供给冲击的数值不变,而其零利率中存有下限约束时,两项变量的总需求冲击值都有所增加。

表2代表了央行在遭遇经济冲击的过程中,內部调控所拥有的吸收能力,在通过合理调控后,保障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零利率下限约束的影响下,价格型工具难以展现出自身效果,如表3所示,因而,虽然当前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为混合型货币政策,即价格型工具与数量型工具相结合,但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仍要以数量型工具的调控为主,将价格型工具当作辅助调控手段。

(四)加强对混合型货币政策的认知

若当前存有零利率下限约束,其会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带去重要影响,在带来负面经济的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因而研究人员应加大对零利率约束的研究力度,增强混合型货币政策的认知水准。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货币政策的建构框架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当零利率无下限约束时,无论使用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其数值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也就是说,通过任意一项工具都能看出宏观经济的变化;若零利率存有下限约束,则价格型工具难以看出变量对应的变化值,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管控水平。因此,在了解两种工具的使用策略与性能后,在实际工作中,经济管理人员需采用正确的调控工具,增强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的适应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频率也出现较大变化,经济研究者要仔细研究混合型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间的关系,主动找出二者间的发展规律,利用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探索出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有效经济中存有的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都.开放经济视角下“混合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数量经济研究,2019,10(03):37-56.

[2]杨源源,于津平,尹雷.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范式选择[J].财贸经济,2019,40(01):20-35.

[3]冯叶.混合型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与福利损失分析[J].经济视角,2018(04):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