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图像化传播

2021-03-13 14:23马晏佳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传承实践

摘要:优秀的传统伦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汲取传统伦理的思想精华并进行有效传播,对这个时代的意义重大。文章对传统伦理思想的文化内涵、图像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传统伦理思想在当代传播的必要性以及传统伦理图像化传播的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传统伦理;图像;传承;传播方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繁荣,图像以各种形式存在,世界文化的焦点开始趋向于以视觉为中心的图像场域。图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与传播。只有充分发挥图像的传播作用,科学地理解图像传播的基本方式,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才能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有效传播。

1 传统伦理思想承载的精神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要求人们在欣赏自己创造的美的同时包容他人的美,在不同中寻找融合之处,达到平衡。因此提出仁者爱人、公平正义、礼仪文明、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准则,这些传统的道德精神是一种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对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依然有较大的意义,但在中国传统伦理中依旧存在一些矛盾与历史局限,这使其向现代化转型成为必要。

1.1 传统伦理思想的内涵

“伦理”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乐者,通伦理者也”,意思是音乐与天道人伦是相同的。欧阳修的《与薛少卿书》中的“族大费广,生事未成,伦理颇亦劳心”表示道德与伦理是等同的。《礼记·曲礼上》中有“道德仁义,非礼不从”,意思是没有礼制的约束,就不能发扬道、德、仁、义这四种美德。由此,“道”“德”开始连成一词被人们使用[1]。后来,荀子的道德思想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注重人的主体性发挥,提出“身教示范”的观点以及注重培养人们在道德方面“自存自省”的自律意识,他的“习行”统一的方法为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标准[2]。

当下社会对“伦理”一词的解释为事物的秩序或是在交往中遵循的行为准则。通过对“伦理”相关资料的搜索与整理发现,它的指称对象非常广泛。在历史早期,伦理观念侧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表明了人的民族性和社会性以及应该遵循的一些秩序和规范。

1.2 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发展初期(1949—1977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老一辈学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提炼和解读中国哲学著作中的传统伦理思想,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其中对中国传统伦理的演变、发展、本质、类别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也指出中国传统伦理基本派别应该分为道义论和功利论,而不是简单概括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是当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最集中的学术成果。

1960年,中国伦理学家罗国杰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第一个伦理研究办公室,并编写教科书《中国伦理思想史》,但因极左思想意识的影响,被迫停止。旧的伦理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全面的批评。

第二,发展鼎盛期(1978年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迎来最辉煌的时期。1979年,罗国杰恢复了伦理研究办公室,继续编写三大伦理学的教科书。1980年,中国伦理学会成立。1982年,一场关于中国伦理学史的小型研讨会在北京密云水库举办,以此会议为标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出现通史、人物、断代史、流派、范畴等各个学术派别[3]。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和冲突,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有了明显的进步。如万俊人的《比照与透析:中西伦理学的现代视野》、黄建中的《比较伦理学》、邓安庆的《仁义与正义:问题的比较研究》等著作,对中外的伦理思想做了开拓性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西方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引入中国。同时,中国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凸显。例如,公平和效率、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问题都需要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审查和考虑。现实问题成为当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重点,学者们将经济、政治、生态、教育、医学等应用伦理学科的发展与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相结合[3]。如钱焕琦的《中国教育伦理思想发展史》、汪洁的《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研究》、何兆雄的《中国医德史》等,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

2 图像传播传统伦理的主要方式

2.1 象征性表现:表现思想理念

图像象征是人们知识结构的展现,是人们思想与观念的表达。象征是图像的本质特征。象征性符号的表达内容是含蓄的,形式是抽象的[4]。图像在象征文化中是非常直接的表现形式,可以合理概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原始时期,简单的物件通过象征传达其精神内涵。古典时期的象征增加了人的主体性,例如,狐狸象征阴险狡猾。在现代,象征通过构建图像凸显,需要人们通过自身的想象力进行理解。例如,后现代的图像作品把造型和色彩综合组织后呈现在画面上,其表现是极为抽象的。

2.2 隐喻性表现:传递价值内涵

视觉隐喻是视觉形式与其内涵之间相互连接、认同的关系,是具象表现与抽象含义的融合。视觉隐喻的本体大多是隐性的,这使得在同一时空系统中,比较喻体与本体的形式是困难的。其基本逻辑是在形象符号本身的形式相似机制与其识别的公共约定意义机制的基础上的。图像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相似性是形式相似的基础,但是这种相似性将符号意义的不确定性变成一种正常现象,相似的形式又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了隐喻机制的视觉运作。隐喻的形成是由于图像符号本身的特点,或是线、色、光、块面、构图等视觉元素的相似性。

例如,绿色的色彩效果和生命体征之间的隐喻。将植物世界中的绿色生命力抽象化为一种简单的色彩效果,从视觉机制上形成二者的形式对应和意义关联。这种在形式层面的相似性机制,使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视觉符号能够完成原本从一个视觉符号衍生出来的意向性[5]。

2.3 叙事性表现:引导价值认同

叙事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图腾到奴隶社会的传说、神话,再到封建社会的诗歌、散文、小说,以及现代工业社会的电影和电视都可以被称为叙事[6]。将画面转化成有情节的故事,突出其叙事性和內涵被称为图像叙事,它是最直接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式。优秀传统伦理的图像叙事可以有效传播其精神内涵,例如,《中国吉祥图》中的《退诗书》《学琴师祥》系列意象一直在发挥着传播“爱与奉献”“认真好学”思想的作用。

2.4 形塑式表现:催化“惯习”生成

宣传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舆论和宣传导向有效执行视觉说服的主要媒介。在面对有些政治觉悟不高的农民时,农民图像所具有的说服价值就能凸显了。宣传画中的农民的形象是人们所熟悉和信任的,可以用来改变和引导当时农民的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视觉符号扩展精神共识,实现整个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塑造榜样可以让他们形成一种视觉习惯,潜移默化地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 传统伦理图像在当代社会传播的价值与途径

3.1 传统伦理图像具有传承价值

家庭伦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尚书》中包含五教,即父亲的仁义、母亲的善良、兄弟的友爱、弟弟的尊敬和子女的孝顺。传统伦理图像《虞舜孝感动天》中描绘的是虞舜因孝顺父母感动上天,在遭遇困境时得到上天的帮助的故事。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核心。在当下社会,父母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其中包括学习和道德。孝悌有利于家庭和谐[7],因此,传统伦理图像对现代家庭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3.2 丰富传统伦理的传播方式

在当前这个视觉时代,图像成为大众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使用文字再现和认识客观世界,也不喜欢接受直接灌输的理论。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以文本和演讲作为推动传统伦理传播的主要方式,容易引起人们的抵触情绪。

图像能增强信息文本的趣味性,使传统晦涩难懂的传播方式变得简单形象。在设计应用方面可以设计传统伦理的IP形象、表情包、文创产品等一系列文化衍生品,以推动传播。例如,故宫文创,它与彩妆产品合作设计出系列文创彩妆的包装,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创盲盒设计,可爱的IP人物形象可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文创雪糕,将不同的建筑形象应用于雪糕这个载体上,新意十足;文创彩色印章,结合语言介绍让人们可以更有趣地了解各种传统纹样的文化意涵。这些创意十足的产品设计为传统文化增添了很多乐趣。

3.3 引导传统伦理图像正向发展

在当下社会,图像的表意性是传递信息的重要特点之一。视觉形象具有易接受性,已成为一种倡导“画面与真理”的价值追求,是在传播领域的一种新的逻辑表达和职业范式。但是,因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应用等革命性的技术改变,很多问题随之产生。例如,大量的个性化观点往往会误解图像的本身含义,人们很少考虑图像信息是否真实,却会被新颖的图像吸引。传统伦理形象蕴含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我国的积极倡导。例如,诚实守信的交际观、顺天应人的自然观等,如今都能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如果能在各种规章制度中融合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整个社会氛围都会得到改善[8]。

4 传统伦理图像化传播的实践

4.1 巧妙结合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增强传统伦理图像的可识别性

目前传统伦理图像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不易被大众识别、表现手法不新颖、载体形式不新潮等。首先,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图像进行创新重组,增强人们对图式的亲切感。其次,可以选择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并且具有实用性的载体,如化妆品包装、文创产品等。最后,可以进行伦理符号意义的延展。在现代设计中要将优秀的传统图形语言的寓意与当下的设计手法相结合,增强传统符号的识别性,杜绝简单的套用,使其具有现代特色。

4.2 挖掘传统伦理思想的图像资源

主动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的图像资源。选择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载体,向全国人民开展优秀的传统伦理教育,传统伦理图像往往通过许多通俗的电影、文学阅读等传播,如电影《雷锋》《廉政风暴》等都对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3 使传统伦理图像更贴近当代社会,实现传播大众化,具有示范性

选择积极导向的媒体传播传统伦理图像。当下主要有两个宣传媒体类型:一是坚持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但传播效果不佳;二是娱乐媒体,其传播面广,但常会出现一些商业气息浓厚或政治说教功利性太强的文章。党和国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央视推出了一些传统文化类型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的出现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让国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合理利用媒体的传播性和引导性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对整个社会都非常有益。

4.4 推动传统伦理图像传播国际化,打破文化隔阂,增强共同认知

传统伦理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国际上传播时会遇到困难。图像作为世界公共语言,传播不受阻碍,将传统伦理进行图像化传播可以打破国家之间的文化隔阂[9]。

第一,向世界主动传播中国传统伦理。中国传统伦理图像传播应该实现图像化的自我创造,将优秀的精神内涵置于其中,让各国人民能更直观地看到中国的精神面貌。抓住自身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形成由自己定义的中国文化形象,更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10]。

第二,合理进行图像传播,提高图像的识别性。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图像表达的目的在于传达其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人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要解决这个语境问题,在设计时要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叙事性、象征性、隐喻性与环境巧妙结合起来,使其不受固定语境的限制,达到传播更流畅、理解更便捷的效果。

5 结语

中国传统优秀伦理文化是我们千百年来所提倡与践行的,将其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可以扩大其传播面。突破优秀传统伦理传播的局限性,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形成新的视觉形象,使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传统文化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们领悟到经典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周全.传统伦理思想之现代价值及其教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30.

[2] 张文文.荀子的道德习行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汪洁.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70年回溯与前瞻[J].伦理学研究,2019(6):44.

[4] 段钢.图像时代的符号和象征[J].天津社会科学,2006(4):29.

[5] 鹿咏.现代图像叙事的隐喻机制及其话语生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5(10):22.

[6] 许洁.图像叙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7.

[7] 陈青.《孝经》中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8] 梅萍.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历史局限与现代转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4):31.

[9] 刘伟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5):106.

[10] 蒋晓雷.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意义开掘[J].前沿,2009(10):178.

作者简介:马晏佳(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3923500338202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传承实践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