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尺度对城市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2021-03-13 14:23马青玙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大尺度街區成为一种新区常见的肌理形态。相似的城市街道面貌、较大的街区尺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缺失人际交往、休憩功能,仅剩的通行功能使街区失去了自身的活力。研究旨在通过南京新老城区的街区多样性对比,对大尺度街区人际交往、公共空间的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街区活力的因素,以此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多样性;街区活力;街区尺度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0 引言

现有的城市规划偏向建造宽阔的长街,没有考虑到人们需要步行的街区和街道,因此人们相互交往的可能性被削弱,街道上缺少多样的流动因子,毁灭了充满活力的小尺度街区。研究以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性理论[1]为理论支撑,意图从空间、功能、人群三个维度,对照空间尺度、用地规模和人群生活状态来评估南京市新城区大尺度街区对城市活力产生的负面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与该区域不同人群交谈,了解其对该区域设施分布、交通可达性、街道活力的感知、看法及满意度,结合区域街区尺度、设施分布、用地功能现状为未来街区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于调研区域发放问卷,以不同职业及年龄人群为对象,问卷主题为对所在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站点、绿化景观分布及邻里交往偏好。共发出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4份。

1.2 访谈法

在对区域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访谈,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对生活区域内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站点分布的满意度,邻里交往和散步地点的偏好取向,以及对区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1.3 观察法

通过观察调研区域重要节点的人群,如交通节点、商业节点、绿地节点的人流量、人群交往等,与对不同时段的热力图的观察相结合,获取人流量相关数据及具体分布情况。同时对道路宽度、道路横断面形式及车辆通过情况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测量,获取了区域内街道的空间尺度数据。

2 研究范围

调查选取了南京市新老城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老城区的代表区域选择了以宁海路为核心道路的区域,东至云南路,西至西康路,南至汉口西路,北部由颐和路与江苏路围合,区域面积大约为0.93平方千米。

新城区的代表区域则在河西新城中部,选择了以江东中路为核心,东至云龙山路,西至乐山路,南至汉中门大街,北至江山大街的区域,区域面积大约为6.93平方千米。

3 研究内容

3.1 空间尺度

街区应依差异需求确定空间尺度,弱化绝对的大小、开闭和疏密概念[2],从道路宽度、中心线长度、密度、步行所需时间等对两个区域的空间尺度进行对比。

河西区域的典型道路江东中路是河西新城的一条快速路,道路南北走向,北起汉中门大街,南至江山大街,长约6.8千米,双向十车道,路宽约为80米。由于道路较宽,行人无法以步行方式一次性通过该道路,须在道路分隔带停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平均长达3分钟。围绕银城西堤国际步行一圈大概需要40分钟。宁海路区域的典型道路宁海路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北起江苏路广场,南到随家仓(广州路),长约1.5千米。道路分为三个块板,由两块非机动车板块和一块双向机动车道板块组成,道路宽度为31米。围绕宁海中学步行一圈大概需要17分钟。

由两个区域主要道路的平均道路中心线长度和道路密度表(见下表)对比可得出:河西区域的道路长度较长,路网疏,主要道路平均长度长,道路密度为0.007m/㎡;宁海路区域的道路长度较短,路网密,主要道路平均长度短,道路密度为0.01m/㎡。

3.2 土地利用

由两个区域用地现状图对比可以看出(见图1),河西区域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呈集中式布局,功能分区单一,土地利用混合程度较低;而宁海路区域功能分区多样,布局适宜,居住区、商业区、文教体委区等土地利用混合程度较高,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社交,有效地增强了街区活力。

通过对两个区域设施分布的调查,得出河西区域的设施分布不广泛,研究范围内大型商业综合体数量较多,居住小区附近底商数量较少,公共活动空间集中分布;而宁海路区域设施分布较多,区域内没有大型商业综合体,街道两侧底商数量多,可供邻里交流;小面积公共活动空间分散分布,学校数量较多。

3.3 人群生活状态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河西区域居民平均年龄较小,宁海路居民平均年龄较大。首先对不同区域的热力图及设施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河西区域人群频繁流动于奥体中心东侧江东中路处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地点,区域人群大多分布在教育用地和交通枢纽处,人群出行模式为点对点模式。

通过对比宁海路区域热力图及设施分布图(见图2),得出宁海路区域人群流动最频繁的地方位于云南路地铁站、琅琊路小学、汉口西路200号小区等地点,区域人群大部分分布在教育用地、交通枢纽和居民区内部,人群倾向于聚集在家门口、街道旁聊天。

其次将人群生活状态的空间细分为五类,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不同人群对空间分布或使用便捷度的满意程度。五类评估为对发生日常活动空间的评估、发生偶然活动空间的评估、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便捷度的评估、空间可达性的评估及促进邻里交往的模块活性评估,同时对街区整体满意度进行评估,得到以下数据(见图3)。

调查显示,由于河西区域菜市场数量少、实体商场较多,出行并不便捷,更多居民选择网购,由于没有足够与便捷的公共交通资源,出行多使用私家车和出租车;由于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少且距离较远,居民多采用私家车和出租车的方式出行;公交站点分布不利于居民快速到达;散步休憩活动方面,河西区域的居民更倾向于前往居民小区内部,或是街道上、奥体中心大面积的绿地空间。

对宁海路区域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与河西区域有较大差异。宁海路区域便民日用品超市、菜市场数量较多,分布广且均匀,均在居民步行5分钟左右可达范围内,而实体商场数量较少,区域居民鲜少前往,若去远距离商场搭乘公共交通也很便利;宁海路街区根据所辖范围的大小设置了不同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便于分散人流,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工作效率;在邻里交往方面,小区、通勤路上的底商及街头空地均是居民往来较为密切的场所。

4 结论

4.1 空间尺度

对道路宽度、道路长度、道路密度、建筑肌理(见图4)等可以直观反映街区空间尺度的要素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河西区域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较大,宁海路区域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较小。通过前文表中河西区域与宁海路区域典型道路相关数据的列举及对比,可以明显得到河西区域平均道路中心线长度与道路宽度大于宁海路区域,而道路密度明显小于宁海路区域。从两个区域的建筑肌理对比图可知,河西区域建筑密度较小,且建筑体量差异大,年代较新,建筑形式单一;相反,宁海路区域建筑密度较大,建筑体量小,年代较老,建筑形式较为多样。总结得出,建筑密度与街区活力成正比关系,建筑体量与街区活力成反比关系。

4.2 土地利用

在用地类型及功能方面,河西中部区域以体育绿地、商业和新型住宅为主,配套办公设施如写字楼等分布广且数量较多,区域主要职能为居住与办公,为南京中央商务区;宁海路区域以居住、公园绿地和行政办公为主,其地理位置处于老城区,功能较混杂,且不承担城市的主要职能。河西区域用地性质、功能分区较为单一整齐,宁海路区域用地性质、功能分区较为复杂多样。

与城市设计直接相关的指标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地、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的宏观布局方面[3]。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及资料查找了解河西区域及宁海路区域设施分布地点。总的来看,河西区域体育服务类设施集中在奥体中心周边,大型商业综合体设施均匀分布在场地内,教育设施在学校范围内;而宁海路区域体育服务类设施面积小且数量少,没有大型商业设施,小型商业设施数量多分布广,教育设施和交通设施数量多,分布广且均匀,区域内交通出行十分便捷。总结得出,用地类型功能分区越单一,街区活力越低,反之,用地类型功能分区越丰富,街区活力越高。

4.3 人群活动状态

直观数据对比可得,河西区域1平方千米平均分布3 273人,宁海路区域1平方千米平均分布20 400人,宁海路区域人口密度明显高于河西区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人群对两个地区各方面的满意度和生活便捷度,总结出河西区域居民对河西区域满意度在一般到不满意之间,宁海路区域居民对宁海路区域满意度在满意到非常满意之间(见图5)。同时,将河西区域与宁海路区域的热力图通过赋分求平均值(将热力值从低到高赋予1~6分,将每个颜色所占比例与分数相乘求平均值之后得出平均热力值进行比较),得出河西区域的平均热力值为2.165 3,低于宁海路区域3.315 5,表明河西区域的街区活力低于宁海路区域。

5 结语

在现代城市背景下,街区尺度对城市多样性有较大影响,且街区尺度越大,城市活力越低。大尺度街区中,居民倾向于点对点的出行方式,较短的街道停留时间导致街区活力较低;而小尺度街区街道上的小商铺成为人们交往的支点和聚合点,人因而自发地成为街区的活力因子,营造出街区的宜居氛围。

为了增强大尺度街区的街道活力,从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便民设施的密度角度切入,增大相关设施的密度,提高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从公共空间品质角度切入,创造小体量、大密度的公共空间,增强居民社交往来的意愿,提高人際交往频率。

参考文献:

[1]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24.

[2] 杨元传,张玉坤,郑婕,等.中国街区改革的关键:空间尺度和层次体系[J].城市规划,2021,45(6):9-18.

[3] 王嘉琪,夏冰.健康城市导向的街区尺度导控:“小街区”模式的适用性分析[J].城市建筑,2021,18(11):7-12.

作者简介:马青玙(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指导老师:殷洁

362450033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