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6号的选育

2021-03-14 05:54李建武文国宏李高峰
中国蔬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甘肃省淀粉

李建武 文国宏* 李高峰 张 荣 李 掌 马 胜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2 国家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甘肃渭源 748201)

马铃薯是甘肃省重点发展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马铃薯优势产区是甘肃省马铃薯四大优势产区(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食品加工型、陇南与天水早熟菜用型、高寒阴湿区脱毒种薯繁育区)中最重要的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6.7 万hm2(400 万亩)以上。针对当前马铃薯产业存在的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较为缺乏、专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通过选配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晚熟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6 号,粗淀粉含量达19.14%。目前已在甘肃省安定、临洮、渭源、陇西等区(县)的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

1 选育过程

陇薯16 号是以陇薯8 号为母本,以早大白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育成的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2010 年实生苗组培快繁,编号为LZ111;2011 年进行无毒实生薯种薯生产,2012 年进行不同生态区株系鉴定评价,陇薯16 号产量性状突出,比对照陇薯6 号增产185.5%,居297 份参试株系第2 位;2013 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14 年进行区域试验繁种预备试验,2015—2016 年参加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组生产试验,2020 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 马铃薯(2020)620016。

2 选育结果

2.1 品系比较试验

2013 年在国家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渭源县会川镇)进行品系比较试验,以陇薯6 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行区,每小区种植100 株,株距33 cm,行距60 cm,4 月27 日播种,10 月9 日收获。陇薯16 号平均产量为1 811.2 kg·(667 m2)-1,比对照陇薯6 号〔1 407.8 kg·(667 m2)-1〕增产28.7%,差异达显著水平,居15 个参试品系第3 位。

2.2 区域试验

2015—2016 年参加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承试单位分别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定区种子管理站、静宁县种子管理站、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 个试验点分别为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人民政府,临夏州临夏市,陇南市宕昌县,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景泰县,平凉市静宁县、庄浪县。参试品种12 个,以陇薯6 号为统一对照,以当地主栽品种为第2 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行区,每小区种植100 株;采用露地平作、现蕾期起垄种植,4 月中旬播种,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收获。试验结果表明(表1),陇薯16 号平均产量为1 798.8 kg·(667 m2)-1,比对照陇薯6 号增产13.3%,除2015 年静宁试验点外比当地对照增产2.1%~251.4%。

表1 陇薯16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3 生产试验

2017 年在定西市渭源县、安定区,天水市麦积区,金昌市永昌县进行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组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2 次重复。小区面积150 m2,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方式同当地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 号丰产性好,平均产量为1 418.0 kg·(667 m2)-1,较对照陇薯6 号〔1 163.2 kg·(667 m2)-1〕增产21.9%;其中,在高寒阴湿区表现突出,每667 m2产量2 454.9 kg,较对照增产17.8%。

2.4 品质

2014—2018 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新品种品质分析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测定,陇薯16 号薯块平均干物质含量25.32%,粗淀粉含量19.14%,粗蛋白含量2.56%,VC 含量133.2 mg·kg-1,还原糖含量0.30%;其中,粗淀粉含量较对照陇薯6 号增加了2.26 百分点(表2)。

表2 陇薯16 号品质测定结果

2.5 抗病性

2018 年7—8 月由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新品种抗病性鉴定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渭源县会川镇进行抗病性鉴定。在自然感病条件下,陇薯16 号田间未发现环腐病、黑胫病、纺锤块茎病;晚疫病病情指数为23.0,田间抗性强于对照陇薯6 号(表3)。

表3 陇薯16 号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陇薯16 号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生育期120 d(天)左右。幼苗生长势较强,成株繁茂;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2~3 个,株高60~65 cm,茎粗10~12 mm;茎绿色,横断面三棱形,茎翼微波状;叶片绿色,表面有光泽,茸毛较少,叶缘平展,侧小叶3~4 对,着生较密,顶小叶较宽,呈宽形,基部为中间形,茎托叶为中间形;花冠白色,近五边形、较大,无重瓣花,花柄节褐色,柱头三分裂,较长,呈绿色,子房断面无色,花药黄色,呈锥形,天然结实性较强,匍匐茎中等;薯块椭圆形,薯皮光滑,浅黄皮浅黄肉,芽眼浅;单株结薯3~5 个,薯形整齐美观,大中薯(75 g 以上)率80%以上,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运;干物质含量25.32%,粗淀粉含量19.14%,粗蛋白含量2.56%,VC 含量133.2 mg·kg-1,还原糖含量0.30%。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薯6 号,每667 m2产量1 800 kg 左右,适宜在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甘肃省4 月中旬播种,高寒阴湿、二阴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 500~4 000 株·(667 m2)-1,半干旱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 500~3 000 株·(667 m2)-1。播前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m3、马铃薯专用复合肥80 kg。7 月中旬开始防治晚疫病,成熟后割蔓晒地,在天气晴朗、土壤干爽的情况下及时收获。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甘肃省淀粉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蛋白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对于淀粉化学性质改变的研究
基于FTIR的烟草淀粉和总氮测定方法研究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