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1-03-15 08:29王昌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髓瘤电泳胶片

翟 妮,王昌敏

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的克隆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以恶性浆细胞在患者的骨髓组织中的克隆性增殖、积聚和对相关终末器官的损害为特征[1]。骨髓瘤细胞在患者骨髓内进行克隆性增殖,导致患者骨骼的破坏。骨髓瘤细胞会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蛋白,使正常的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就诊时常出现贫血、感染、淀粉样变性、肾功能不全、高黏滞微循环障碍综合征等症状[2]。其症状多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初次就诊时因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造成漏诊及误诊。目前在我国,MM发病的年龄大多为50~60岁,男女比例大约为3∶2[3],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且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了骨髓瘤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情况。因此,MM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对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诊断MM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和方法有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骼影像学检查等多种辅助技术[4]。本研究采用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M患者血清,分析检测结果,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在MM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0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MM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严格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收集病例[5]。74例患者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59.6±11.8)岁。

1.2方法 采用法国Sebia公司的Hydrasys型琼脂糖凝胶电泳仪和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并用配套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1.2.1血清蛋白电泳 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避免使用溶血、脂血标本。向加样梳孔内加入10 μL血清标本,将加样梳放入加湿保存仓5 min。取出Hydragel胶片,在控温板的下方铺好胶片后,将加样梳放入运送器进行血清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取出干燥的胶片,使用氨基黑进行胶片的染色及脱色处理,待胶片彻底烘干后使用光密度仪对胶片在570 nm条件下进行扫描,并用配套的软件进行分析[6]。

1.2.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吸取离心后的血清10 μL至加样梳内,将加样后的加样梳放入加湿保存仓5 min左右后即可进行电泳。在安装好加样模板后,在凝胶表面的泳道上分别加入固定液、抗γ重链抗血清、抗α重链抗血清、抗μ重链抗血清、抗κ轻链抗血清、抗λ轻链抗血清进行免疫固定。胶片干燥后进行着色、脱色和最终干燥处理,使用光密度计扫描胶片并分析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74例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蛋白电泳的M蛋白的检出率,统计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分型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血清蛋白电泳结果 在74例MM患者中,有51例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出M蛋白,其中M蛋白多出现在γ球蛋白区,也出现于α球蛋白区或β与γ球蛋白区之间。见图1。

注:箭头所示为γ球蛋白区出现浓集的M蛋白条带。

2.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 74例MM患者中有72例患者通过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出M蛋白,见图2。检测出的72例MM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分型结果见表1。

注:A、B、C、D、E、F表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分别为κ型、IgG-κ型、IgA-κ型、IgA-κ型、IgM-λ型、IgG-λ型M蛋白。

2.3两种电泳方式M蛋白检出结果比较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检出率(97.3%)高于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出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电泳方法M蛋白的检出率比较

3 讨 论

MM是一种细胞遗传学异质性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恶变的浆细胞株进行克隆性增生,分泌大量的某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使得正常免疫球蛋白相应减少[7]。MM的病因可能是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缺陷导致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以及大量细胞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异常作用,致使克隆发生选择性扩增。同时,骨髓瘤细胞克隆后分泌大量破骨细胞活化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引起溶骨性损伤和浸润性受损,抑制了骨髓正常造血功能,从而引起骨痛、贫血、乏力等临床症状[8]。由于MM临床发病缓慢,早期大多表现为骨痛、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多种不典型临床症状,且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很难将其与浆细胞白血病区分开来,免疫球蛋白的增加也不能与诸如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区分开来,故容易误诊或漏诊。患者病情一旦加重或发展到晚期,易出现出血、肾衰竭等危象。因此,MM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通常依据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定量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结果来诊断。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是目前测定M蛋白的主要方法。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更好地获得血浆蛋白整体的图谱,能够检测M蛋白是否存在(α至γ球蛋白区间出现M条带),但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难以很好地区分β球蛋白区与γ球蛋白区出现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或脂蛋白急剧增加时所引起的峰型,需要通过免疫固定电泳进行确认[9]。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将区带电泳结果和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是目前最广泛的应用于鉴别M蛋白的方法之一[10]。此技术用于分析样品中的特异性抗原,具有较高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对MM和恶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中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早期诊断、分型有重要意义[11]。免疫固定电泳可以用于直接判断M蛋白的类型,特别是在IgA、轻链型MM的早期诊断中,免疫固定电泳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早期检出率明显地要优于血清蛋白电泳[12],此技术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的灵敏度较高[13], 能够早期检测出含量非常少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成分,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效果好。

本研究74例MM患者中,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51例(68.9%),免疫固定电泳检出72例(97.3%),其中IgG型47例(63.5%),IgA型15例(20.3%),IgM型4例(5.4%),轻链型6例(8.1%),可见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M蛋白检出率高于血清蛋白电泳(P<0.05),其对M蛋白的分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同免疫球蛋白分型的MM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免疫固定电泳对于M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免疫固定电泳是MM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相比于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等检测方法,其能够快速、便捷而又准确地对MM进行诊断及分型,为MM的早期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将其作为MM常规的检测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骨髓瘤电泳胶片
# 如何评价复刻版徕卡 M6胶片相机?#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血红蛋白电泳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辅助阳极在轻微型厢式车身电泳涂装中的应用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