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老师“故事课”素材小积累 写作大用场

2021-03-15 07:01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华坪丽江市张桂梅

三月故事:大山里的燃灯校长

——“时代楷模”张桂梅故事素材运用

她像一盏明灯,在漆黑的夜里,为大山女孩照亮人生路;她四处奔走,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让1800多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她十几年如一日,从清晨到深夜,陪着学生跑操、上课、吃饭、自习,步履不停;她,虽无儿无女,身无长物,但那些被她的光芒照耀着温暖着的大山女孩都叫她“妈妈”;她今年63岁,爬楼梯十分吃力,每天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诊断书上罗列着骨瘤、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7种疾病,她办公桌抽屉里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药瓶,大多数都是止痛药……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是大山女孩心中最亮的明灯。

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张桂梅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7岁时跟随姐姐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6年,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45年来,她克服种种困难,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800多名贫困家庭女孩圆梦大学。

创办女子高中,源自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女孩命运的关怀。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她至今无法忘怀: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那时,张桂梅便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

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排名全市第一。要知道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2020年,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12年来,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迎来命运的转变。

2020年6月2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张桂梅“云岭楷模”称号;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素材运用方向:张桂梅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知识改变命运”等作文中可运用张校长的故事。

亦師亦母爱无疆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学生们。

在华坪县中心学校任教时,一天早上,一个僳僳族小男孩迟迟不起来,用破被子把头蒙上。张桂梅耐心地询问,孩子才说他没钱吃饭了。张桂梅回到宿舍,翻开自己的钱包一看:里面只有二十元!她没有多想,都拿给了孩子,“你先用着,我会想办法。”从此,这位小男孩每个星期都会得到张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

民族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冬天来了,学生们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张桂梅捐出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用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发高烧,张桂梅得知后,立即赶到宿舍。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她含着热泪把丈夫留下的唯一纪念物——毛呢大衣,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住院费,一直守候到第二天学生家长赶到。

建设女子高中的十多年间,每逢假期,张桂梅都要抽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一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便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回忆高中三年,如今27岁的陈法羽难忘正是由于张校长的严厉与坚守,她才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素材运用方向:张桂梅爱生如子的故事可用于“无私奉献”“爱的力量”“老师的榜样”等作文。

病魔不忍带走的人

张桂梅的身体早在20年多前就已如风雨中飘摇的旧房子,可她从未在意过。

1997年4月,张桂梅查出子宫肌瘤已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她忍痛站在讲台上,不愿意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学校上班了。由于过度劳累,12月,她病情复发,可仍不肯入院。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春节的3天。2002年春节,张桂梅的肺部有了病灶。她一直带病工作,两次大的手术都安排在放假期间,没有因为自己的病耽误一节课。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也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诊断书上罗列着骨瘤、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7种疾病,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

这些年来,张桂梅的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全部用来接济学生。在“民中”教书时,她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之内,甚至把药停了,拿出钱、物资助学生。从2001年起,她一边在“民中”教书,一边义务担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管理着50多名孤儿的衣食住行。她自己还抚养着5个贫困学生。日积月累,张桂梅先后捐出40多万元。令她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2006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

办女子高中10余年来,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18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她矢志把生命献给这片贫瘠的土地,除了孩子们,她别无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素材运用方向:春蚕到死丝方尽,张桂梅用生命办学的精神可用在“国家的脊梁”“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执着奋斗”等文章。

爱的传递

张桂梅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桂梅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受张桂梅精神感召的人们,也没有辜负她的这一片热诚。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期间经历了许多人的冷眼对待,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2007年,事情迎来转机。那一年张桂梅当选“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她的牛仔裤破了两个洞,便开始了解张桂梅的故事。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全国的支持让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張桂梅办校。

2008年9月1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这所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的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素材运用方向: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在“榜样的力量”“星火燎原”“精神感召”等文章中可以运用本篇中的段落。

猜你喜欢
华坪丽江市张桂梅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写给张桂梅的一封30万字长信
张桂梅:教书育人奉献所有
华坪女高的校训
关于《丽江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对丽江住宅工程造价影响的分析研究
女高校长张桂梅陷入“舆论风波”
大山里的女校校长张桂梅 我想改变一代人
丽江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锦绣华坪 芒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