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加班,也要讲契约精神

2021-03-15 06:21黄西蒙
南风窗 2021年5期
关键词:契约维权常态

黄西蒙

最近,“大厂加班”“加班文化”“996式工作方式”之类的话题,再次在舆论场上流行。几乎没有上班族愿意无偿加班,即便公司给出一定的报酬,如果不及员工期望,恐怕也不能让员工真心实意地加班。

然而,即便很多人在网上吐槽疯狂加班的状态,但多数人还是会乖乖地去公司加班,面对上级的严格要求,多数职场员工都不敢怠慢。在现实中,真正有胆量与能力告别这种劳累的流水线式工作的人,终究还是少数。因此,加班对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常态,除了默默忍受,没有其他办法。

如果从更加宏观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很多看似“常态”的东西就变得不太合理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当然应该有休息权,但多年来很多企业“疯狂成长”的状态,已经逼迫不少人默认了强制劳动的“合理性”。即使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比较,我们这种状态也显得很奇怪。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公司及其员工难以避免的现实,这并非个人的意愿,而是现实所迫。哪怕是公司的管理者,也无法挣脱拼命加班的状态,尽管他们获得的报酬远远高于基层员工,但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没有人是真正的“胜利者”。

事实上,很多员工只有在自己的身体遭受了巨大伤害后,才想起来自己有法律赋予的休息权,但维权抗争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只要干不死,就得拼命干”成为不少员工的座右铭,而这最初可能是一些强调“狼性文化”的公司所推崇与引导的企业文化,但长期浸润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多员工已经习惯了,甚至主动将自己纳入疯狂的加班氛围中。

质疑这种疯狂加班状态,并不意味着否认劳动的价值,而是提倡合理作息,依法依规来劳动。在日常的工作状态里,多数人可能不会动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但大家都具备一定的共识很重要—这就是基本的契约精神,公司尊重员工的休息权,员工也因此更加信任公司,由此才能形成一个更具有凝聚力的利益共同体。

不过,如今很多公司并不明白这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从表面上的工作效率来看,压榨员工或许可以给公司带来短期的红利,但從长远来看,这并无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企业文化,对公司的长远利益与信誉也无多少好处。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将谋取利益作为首要目标,但平心而论,这样的经营之路恐怕并不长远。我们期待有更多公司能在尊重契约精神的基础上,不再把员工当成自己可以随意“使用”的私产,而是与员工一起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多方的共赢。

猜你喜欢
契约维权常态
一纸契约保权益
维权去哪里?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