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地铁往事

2021-03-15 09:59李强
北京纪事 2021年3期
关键词:城楼预制板后勤工作

李强

当今,乘坐地铁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也可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了。每天早上迈出家门就和地铁“肌肤相亲”,随着地铁车轮滚动的声音,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用老婆的话说,是向着诗和远方而去。晚上也是随着这熟悉的声音赶回家里,老婆戏谈这是向着情和梦想而回。我挤对她说:“这是文艺青年的言语。”

有一次在地铁上,一个小孩问他的父亲,这么漂亮的地铁是怎么建起来的?孩子的父亲给他讲了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小孩子听后手舞足蹈高兴万分,说他长大了也要开这种机器。听着这对父子的对话,我不禁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建设地铁环线的情景来。

参加地铁后勤工作

1970年,我在东直门中学上学,当时这个学校还叫反修路中学。学校附近就是东直门城楼,城楼外面有一条宽宽的护城河。这一年的秋天,来了一支建设部队,当时称作基建工程兵,在城墙附近盖了好多简易工棚,大家才知道北京要修环城地铁了。

城楼城墙拆了,在城墙和护城河的地方开始往下挖大坑。当时没有什么盾构机,很多推土机轰轰作响,一堆一堆的渣土被汽车拉走,一条深沟呈现在眼前,战士们开始砌护坡墙。这就是那个年代“大开膛”的建造模式。为了支持地铁建设,向解放军学习,学校组织共青团员加入义务劳动,帮助解放军战士运砖、推车,做点后勤工作,当时我也加入其中。

当时已经是初冬季节了,大约是11月初,经常起风,风裹挟着工地上的浮土吹打在脸上,我们的牙上都沾着一层土。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很兴奋,帮着战士们运砖拉土,给战士们送热水。

忘不了的小戰士

现在建设地铁,是机械化、智能化,找好地方围挡得漂漂亮亮,听不到机器轰鸣,看不到渣土外运。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靠简单机械和人海战术。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有一天,一块预制板在吊装时,出现状况,一名四川籍的小战士放置预制板时,手被碾了一下,他立马蹲在了地上,一只手紧握着受伤的另一只手,脑门上渗出一层冷汗,嘴巴因为疼痛止不住地咧着。我跑上前,看到鲜血顺着小战士的手滴滴答答地流了下来,我赶紧喊排长。大个子排长一下子把小战士抱起来,跑到办公室。卫生员也拿着急救箱赶了过来。后来听说,他的一个手指头被预制板挤掉了。第二天,我又看到这名小战士,他虽然一只手缠着绷带吊在胸前,但仍然跑前跑后忙碌着,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付出下,地铁一公里一公里地延伸着,我想这每一公里地铁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都有着小战士的微笑和歌声。在新时代,我们更不可遗忘了他们为这个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忘不了他们的那股奉献精神。

我常常想起那雄伟的城墙城楼,想起那条蜿蜒美丽的护城河,为他们的失去而遗憾。但是,北京地铁何尝不是雄伟的城墙和美丽的护城河的化身呢,我坚信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地铁上勾勒着自己的梦想,带回了快乐和幸福。

猜你喜欢
城楼预制板后勤工作
中心锥体筒仓锥体预制板吊装施工数值分析
摄影作品
施工场地装配式预制板受力影响因素研究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改进抗裂型预制板路面工艺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预制板槽型连接装置研究
水调歌头·遵义城楼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