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遍路,从僧侣到庶民的巡礼之道

2021-03-15 10:00丁咔
世界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弘法巡礼四国

丁咔

日本的古道文化虽然悠久,但并没有在新时代里被冷落尘封。千百年来不断有新的巡礼者踏上朝圣之路,延续前人的信仰。只需迈出第一步,就会遵循古老的印记,继续向前。也许,这正是四国遍路在历经了1200多年后,仍让今人念念不忘的原因。

在日本人心中,遍路是与伊势参(参诣伊势神宫)、熊野诣(参诣熊野三山)一样具有代表性的巡礼之路,是一生都要朝圣一次的修行之旅。遍路于2015年登录日本遗产,2019年入选日本历史道路百选,目前正朝着登录为世界遗产推进。

寻访空海法师的88座寺庙

四国自古就是一片远离都城的“边地”“边路”,也是通向彼岸凈土的渡海之地,从奈良时代开始就有僧侣、修验者们沿着海岸徒步修行,即边地修行。在平安时代编纂的《今昔物语集》《梁尘秘抄》中已经可见对四国边地修行者的描写。四国遍路的信仰起源,被认为是山岳信仰、海洋信仰、观音信仰、净土信仰等多种信仰的交融,遍路一词源自“边地”“边路”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身着白衣、头戴菅笠、手执金刚杖、身披轮袈裟的遍路桑穿行于古寺密林,犹如一幅古老图绘的隽永再生。

遍路,是日本代表性的回游型巡礼之路,串联起四国四县境内的88座寺庙,每一座寺庙都被视为真言密教开祖弘法大师空海的灵场,即88札所。全程约有1400公里,步行至少需40日左右。好在沿途风光多变,既有险峻山道、悠长石级,又有娴静田园、优美海湾。身着白衣、头戴菅笠、手执金刚杖、身披轮袈裟的遍路桑(朝圣者)穿行于古寺密林,犹如一幅古老图绘的隽永再生。

如此之长旅亦是人心的修行,前后要历经4个道场。德岛县(阿波国)的1—23番札所是发心道场,由此立下苦修之志。高知县(土佐国)的24—39番札所为修行道场,实现与自我的苦斗磨炼之旅。爱媛县(伊予国)的40—65番札所即菩提之道场,至此让迷惑一一得解。香川县(赞岐国)的66—88番札所则是涅槃之道场,心愿结成终至开悟。全部巡礼完毕,再前往高野山奥之院御庙参拜,如此最为圆满。

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各地兴起了密教思想,弘法大师信仰也达到了鼎盛,与四国遍路的信仰逐渐统合。弘法大师空海于公元774年出身于赞岐国,即现在的香川县善通寺市。幼名真鱼,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期饱读经书,15岁前往长冈京求学,18岁进入大学。大学时期与吉野山、葛城山的修验道者结识,受到了极大影响。遂不顾周围人反对,毅然退学求法,前往四国的石鎚山、大泷岳、室户岬等地苦修,著就《三教指归》等经典,改名空海。31岁作为遣唐使渡唐,得到长安青龙寺高僧惠果的赏识,习得了密教秘法。归国后创立了真言宗密教,高野山和东寺成为真言密教的两大据点,为日本佛教界带来了新风,也对教育的普及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835年在高野山入定。为颂扬其功绩,921年醍醐天皇赐予了弘法大师的称号。

随着大师信仰愈加笃厚,包括西行、道范、真济、法然、空也、一遍等各宗派高僧在内,追寻大师足迹的修行僧渐渐增多。僧人们纷纷从各地赶往四国进行苦修之旅,参拜的场所与现在的札所亦有所重合。很多人认为四国遍路的原型便是由此伊始,这也是弘法大师开创四国遍路一说的缘起。至今在四国仍流传着大师的诸多传说,其中就有被称为四国遍路的元祖——右卫门三郎发心谭的故事。右卫门三郎本是天下无双的恶人,后被大师化身的乞食僧点化,离开家乡一次次地开始了巡礼四国的路。就在他第21次踏上遍路时,由于太过疲劳在12番烧山寺山麓倒下,于弥留之际终于再次得见了大师化身的乞食僧。大师接受了他的谢罪,将他埋葬在了当地,且满足了他来世想出生在伊予国主河野家的心愿。大师立于三郎墓前的手杖,后来长成了巨大的杉木,这也是番外灵场杉杖庵的由来。

遍路的“大众化”

从镰仓时代一直到室町时代,遍路巡礼者基本都是僧侣、修验者。到了江户时代,88札所的参拜形式趋于固定,开始大众化。江户中期,一般庶民阶层的遍路巡礼达到了鼎盛期。这也预示着普通百姓社会地位的提升,可以自由地离开所住区域。1687年,僧人真念出版了第一本遍路导览手册《四国边路指南》,登载了包括札所番号、寺庙情况等详细情报,为遍路的大众化做出了实质的贡献,被誉为“四国遍路之父”。1783年细田周英出版了《四国偏礼图绘》,与指南的内容相互补充,为遍路巡礼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引,也使得普通的巡礼者数量越来越多。

当时甚至出现了“职业遍路”,即以巡礼遍路为职业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病人、贫苦难民。由于遍路的免费“接待”文化,这些在家乡难以生存者不得已走上了巡礼之路。依靠沿途村民的接待勉强度日,可能终其一生都必须一遍遍地走在巡礼的路上不能停下脚步,身上的白衣也彰显着必死的决心。实际上有些人真的再也没能回到故乡,现在四国还有很多无缘佛的遍路墓。不过这也滋生了一些假借遍路之名实施偷盗、乞讨的“不良遍路”“伪遍路”“乞食遍路”,一度致使各藩对遍路的规制收紧。

明治时代初期,遍路迎来了低迷期。这与彼时的神佛分离令,以及以此为契机发动的废佛毁释运动分不开。札所当中神佛习合色彩的寺院不在少数,蒙受了废寺、削减领地等莫大影响,巡礼者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明治中期以后又再次恢复了兴盛,祈愿病情痊愈、视之为成人通过仪式等不同形态的遍路巡礼者开始涌现。进入昭和时代,随着汽车、铁道的发展,便诞生了“车遍路”的新形态。由此,区别于传统信仰、修行的“徒步遍路”,更加大众休闲化的“观光遍路”引发了又一次的遍路热。在观光元素当中不可或缺的,是大众在物质膨胀的时代背景下对精神安稳的追求。

遍路第一番灵山寺。传说于8世纪开创,本尊为释迦如来像。

遍路第21番太龙寺。传说青年时代的空海在此修行时出现了恶龙阻碍,虚空藏菩萨的法剑飞来,击退了恶龙。

弘法大师的雕像总会在恰好的时间出现,犹如神迹。

供奉在遍路沿途的石佛。

迈入21世纪,日本经济低迷、社会不安剧增,因而寻求自我疗愈、探索自我内心的遍路者成了主流。沿途的休憩所、道路、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的整备与提高,徒步遍路者的数量又有了回升,来自海外的朝圣者较之以前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倾向。

不过,与西班牙圣雅各等朝圣之路不同,遍路巡礼的顺序很灵活,也不要求一次性完成。因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顺打”“逆打”“乱打”的人都有,分成多次巡礼则是繁忙都市人的普遍选择。甚至不仅可以步行,也可以全程自驾、搭乘巴士,这样便能大幅缩短时间,只需8—11天。僧侣或平民,坐车或徒步,只要本心不变,就都可以成为遍路桑。即便是一人上路也并不孤寂,有弘法大师始终相伴左右,是“同行二人”的修行之路。

事实上,四国灵场并不只限于弘法大师的真言宗。现今的88札所中也包含有天台宗、曹洞宗、临济宗、时宗等其他宗派,不少更是充满了神佛合习的色彩。总的来说,遍路在漫长岁月中早已超越了宗教、宗派、国籍等形式桎梏,是一条人人都能发心上路的庶民之路。沿途村民的自发“接待”,为朝圣者免费提供食物、住宿等帮助,更支撑着遍路文化走进了贫苦阶层,走向了大众化。

遍路在心中

作为深居城市的现代人,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却愈发珍惜起步行的机会,无论去哪儿都想尽可能用脚步来丈量。尤其憧憬那些山野的古道,每一步都能感知路面的起伏,捕捉大自然强劲的脉搏。人不再悬浮,而是真真切切的脚踏实地之感。当漫长的行走结束,便如同完成了一场自我疗愈之旅。

遍路的朝圣者从来都没有真正消失过,本地人对遍路文化的尊重与自豪感也从未消褪。在四国各大车站案内所基本都能看到遍路的宣传海报、手册,各大书店也都有各种各样的遍路书籍,沿途为遍路服务的民宿、宿坊信息都能轻易搜索到,提供遍路见学的公司或机构也不少见,一些当地的学校会把遍路之旅纳入教育的一环。

当我利用短暂的周末时间从第1番灵山寺徒步到12番烧山寺的途中,遇见了各种巡礼者,有自驾的老夫妇、搭乘巴士的团体、参观见学的幼儿园学生、孤身一人的骑行者。

人们对于外国的徒步巡礼者十分友好,热心地提供接待,分享经验与建议,主动热情地指路,就算是擦肩而過也不忘说句“加油”。在这样的气氛之中,即使独自漫步于山野,也不会涌出孤独与不安。古道崎岖,山林静谧,一尊尊地藏就供奉在沿途的山道,像是为巡礼者祈祷。巡礼者们写下的遍路手札系于树枝上,用自身的感悟激励着后来者。于是,脚下的每一步崎岖都赋予了意义,有道是“人生即遍路”。而弘法大师的雕像总会在恰好的时间出现,犹如神迹。随着脚下的路越发漫长,那些萦绕心头已久的疑惑,也慢慢有了答案。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4月中旬开始各札所的纳经所陆续封闭,有3座寺庙直接封山,直到6月1日才恢复原状。这样的情况在遍路历史上还是首次,必定使很多巡礼者的计划搁浅。但好在遍路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限制,时机成熟时,便可以继续朝圣。

这条路在1200多年间历经了诸多变迁,其内涵并没有太多改变。一批批的巡礼者在不同时代的信仰驱使下走上这条路,也一点点地用自己的足迹丰富着它的深厚底蕴。这条庶民的信仰之道,只要发心上路,便可步履不停。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弘法巡礼四国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企业巡礼
文化巡礼
弘 法
李茂林
石佛坐坛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