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篆书风格研究

2021-03-15 19:05李洋柴君赫
锦绣·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究

李洋 柴君赫

摘要:李阳冰是唐代杰出的篆书书法家之一,他的字受到了李斯书法家的熏陶,并对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的字体起到了传承的作用。李阳冰层感叹说,“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可见李阳冰把传承篆书的任务当做己任。本文旨在对李阳冰篆书风格进行研究,探索其传承性。

关键词:李阳冰;篆书风格;研究

一、李阳冰简介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12李阳冰以篆书名世,专攻小篆,笔法圆润瘦劲,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李阳冰的篆书并不是简单的对李斯小篆的继承复制,同时体现了初唐“尚法”的影响,他的篆书与大唐盛世健全的法律制度、秩序井然的社会风气、繁荣的经济等同步,集中展现了一种尚法的时代特征。

二、李阳冰篆书分析

李阳冰的篆书总体风格是丰润端庄,但李阳冰每个时期的篆书作品又有所不同。李阳冰早期的篆书特点是端庄严谨,线条瘦劲有力,以《城隍庙碑》、《谦卦碑》为代表;风格过渡时期受中唐审美风尚的影响,化瘦硬为丰润,代表此风格的作品有《三坟记》等;李阳冰篆书的晚期书风较雄浑,为李阳冰篆书风格成熟期,代表作是《般若台铭》、《颜氏家庙碑额》。

(一)笔法圆润性

笔法追求圆润在笔法上,李阳冰篆书恪守小篆刻石之法,笔法开一代婉曲流韵的先河。笔法即书法的用笔,李阳冰篆书的用笔如锥画沙,书迹圆浑,中锋用笔,承接无迹,有藏锋的效果。笔锋在线条中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这种用笔会使线条在视觉上是突显出来的,更加有立体感。李阳冰受李斯篆书影响较深,自然笔法亦规整。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婉而通莫过于筋”,孙过庭也说:“篆尚婉而通”,李阳冰正是得篆书之神髓,在婉曲的笔法表现上表现可谓成就新的高度。

(二)字法创新性

字法偏向装饰李阳冰字法上的装饰体现在:一是将字法简化或变形,二是将线条由直变曲。李阳冰小篆在基本继承秦小篆的基础上,在字法之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不为秦代与唐代严谨法治制度下的束缚,这也就是李阳冰的成功所在之处。较之秦篆字法,李阳冰的小篆字形修长,瘦劲而神飞若动,重心上移,有意打破秦篆中的绝对对称之法,在对称中寻求不对称的创作理念。李阳冰选择在字法上加以变化,对字形进行修饰,这又与当时的审美观相符。清代王澍《竹云题跋》称他“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里铁”。在《谦卦碑》中有七个“不”字,分别有六种造型:方、圆、直线、曲线、直曲结合。如此多的字形结构,集中展现了李阳冰小篆在字法上的装饰性。

(三)章法协调性

章法注重协调章法的协调性包括一字之内章法的协调性,即字法结构;行与行之间章法的协调性;以及整幅作品整体章法的协调性。在一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机械排列,而是承上启下,映带左右的贯穿连通,作字有法,作书亦有法。章法是书法作品的整体面貌,是书法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章法对书法作品的风格表现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使是较为平整规范的小篆,章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李阳冰篆书传承

(一)笔法的继承突破

笔法的继承突破李阳冰篆书与汉篆在笔法、结体、章法上有所不同。笔法上,李阳冰篆书笔法较为单一,汉代小篆的用笔多用隶法,方圆兼备,线条多为曲势,变化丰富;结体上,李阳冰篆书字形偏瘦长,汉篆的字形偏方;章法上,部分汉篆有行无列,打破了小篆均匀的规律,而李阳冰篆书章法则恪守界格的布局。这主要是因为汉代隶书兴盛,受此影响,汉代隶书多随性自然的笔意,因此在用笔上,少一分李阳冰篆书与秦李斯篆书的严谨法度。很多笔画也打破了小篆线条粗细均等、连接自然流畅的传统特点,这与李阳冰篆书的圆起圆收是最大的不同,也是最能突出李阳冰篆书用笔的规整性。汉篆用笔中随性自然,不是刻意的将两笔连接成一个圆润均匀的整体,而是分开书写,尤其在一些字的下部横画收笔的地方都会向下延续一部分线条,既增加了字的灵动性,也使用笔多样化。李阳冰篆书笔法则大多是规整的笔画,婉曲的线条,极少出现粗细变化和衔接不流畅,体现了的规整圆润。

(二)章法的继承突破

章法的继承突破李阳冰《谦卦碑》从整体章法而言,瘦劲圆转,修长的结体使之通篇浑然一体。因其修长紧密的字形,使之字距间隔小,纵向气息强烈,与秦相李斯《峄山刻石》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行与行之间距离较远,篇幅中缺乏汉代篆书《袁安碑》中的纵宽横紧。《谦卦碑》中只有纵向界格,使之整体章法更具有承上启下的连贯性,更加灵动自然。《袁安碑》整体均有界格,看似平整有序,因篇幅大且行间茂密,故带有几分凌乱。《拪先茔记》和《三坟记》是李阳冰独立风格的开端,从整体章法上来看,结字严谨平正,方圆兼备,大小均一,在行列界格中,虽然字字独立,但排列整齐有序,重心稳定,连贯性较强,在整体篇幅中,字形圆润。《拪先茔记》碑身上方带有风化,碑身中上部断裂分割为上下两段,又有整体流畅之感。与《城隍庙碑》修长而又严谨的章法相比之下,《拪先茔记》又显现出精致柔和的气息,带有几分灵动。李阳冰为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书写碑额,“颜氏家庙之碑”六字,“氏”字重心在上,上部笔画收缩,下部笔画伸展,就单字来说有一个疏密对比。从整体来看,“氏”与“之”笔画较少,豁达空旷,两字分别位于右下角和左上角,对称呼应,其他字紧凑密集,形成了鲜明的疏密对比。《颜氏家庙碑》碑额虽只有六字,却更有逸气,这与章法中的疏密留白是息息相关的。

四、结论

李阳冰生活于“开元盛世”,唐玄宗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李阳冰的小篆正是在这种盛唐社会产生的。李阳冰受道家学说的影响,将禅意融入到书法之中,便是李阳冰师法自然的美学观。从自然万物的阴阳相生,虚实相映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观中悟得书法的规律与方法,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篆书表现出来,即“篆法自然”李阳冰通过自身切实的努力进行艺术实践,探索“法象”的实际内容,总结了规律性的体验,得出“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李阳冰学习篆书由《峄山碑》入手,并融入籀文,跳出李斯篆書的束缚,最终形成自己的丰润端庄篆书风格,从而成为影响深远的篆书大家。李阳冰直师李斯,在篆书近乎衰微的时代,不断积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汲取秦相李斯玉著篆法及汉代篆书经典碑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拥有对传统敬畏之心,遵循高古严谨的法度和书写规范。形成自身的书学思想及书写风格,李阳冰推动了小篆艺术的复兴,且将玉著篆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仅在当时书坛产生了影响,更是对后世千余年的篆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愧为秦相之后,复兴小篆第一人。

参考文献

[1].唐朝·李阳冰[J].视野,2017(17):62.

[2].乔龙泉.浅析小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美学特征[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3):91-95.

[3].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华仁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