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1]

2021-03-16 00:18杨跃贵王森玉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应用

杨跃贵 王森玉

摘要:在长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新的概念“海绵城市”被提出,成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到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以“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及生态系统意义重大。在市政工程中,园林绿化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园林绿化建设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海绵城市功能的发挥。鉴于此,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及意义,以某市政工程为例探讨了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原则和路径,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市政园林规划设计  应用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 new concept "sponge city" has been proposed,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to municipal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guide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the design concept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resource circulation system and ecosystem of the city.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landscaping is the main way and carrier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he level of landscaping construc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unction of sponge cit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ponge city, takes a municipal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path of sponge city theory in municipal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theory in municipal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Sponge city;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unicipal landscap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pplication

从“海绵城市”的定义上讲,就是设计出具有海绵般功能的城市载体,一方面能够对雨水进行吸收和储存,另一方面也能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释放并使之用于需要的地方。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和未来国家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面的一个目标。发展海绵城市,不但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而且能够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2]。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减少对城市地貌、水系、绿化植被等因素进行过分的干预、破坏,以“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市政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系统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海绵系统的,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中排水系统、制度规划、建设的是否科学、合理,是能否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1 海绵城市的功能和意义

通俗来说,“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和释放,能最大程度地收集雨水并使之得到循環利用,对于雨水的处理具有海绵般的功能。海绵城市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管网水系,无论是绿地还是广场、道路、市政景观都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并使之进入循环利用系统。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也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一举两得。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在于设计和建造出具有海绵般功能的城市载体,这个城市载体必须具有集储存和释放雨水于一体的超强功能。从而使海绵城市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顺应当今社会发展对生态改善的基本要求。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建设工程出现,而各类工程建设需要消耗较大的资源,所以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同时也给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有的地方不惜牺牲城市的生态环境而肆意地进行开发建设,更是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此外,水资源是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和先决条件。但是,有些城市只注重经济生产发展,而忽略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在城市建设中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不仅为解决目前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促进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使城市具有海绵般的功能,雨水季节能够对大量的降水进行吸收和储存,减少过量降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干旱季节能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释放,为城市供给水资源。因此,海绵城市的推广和发展必然能够提高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能力,实现城市雨水的回收、净化与循环利用,这对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原则

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应用于市政园林规划和建设中时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设计,务必使市政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具有目的性和前瞻性,并且应遵寻整体性、生态性、因地制宜的原则[2]。这样才能确保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其功能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应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2.1整体性

整体性是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时的首要目标和要求。市政园林工程的设计必须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同时又要通盘考虑海绵城市的整体功能,使海绵城市的功能融入园林设计的各个要素里,这样才能在园林工程中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作用。所以海绵城市理论和园林工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和实际条件,特别是应全方位掌握气候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规划和设计,保证园林设计的景观效果与海绵城市功能的深入融合和充分发挥。

2.2生态性

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内在要求。而生态性正是体现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生态性是海绵城市建设与市政园林规划建设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应用原则。水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尤其需要注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努力践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而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和内在要求也是做到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循环利用。

2.3因地制宜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市政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任何一项建设工程、任何一项规划设计都要按此原则进行。设计者需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生态系统、气候、资源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海绵城市的功能。具体来说,应当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以及历年的气候情况,对降雨量、水资源系统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3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本文以某市政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3.1某市政工程概况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00亩,其中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700亩,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1300亩;本项目主要进行道路、管网、水系、广场景观及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本项目的建设需要参照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进行,共涉及道路景观水系工程10项,市政道路15项,给水管网工程5项,雨水管网工程7项,蓄水工程1项,新建公园6项,湿地建设工程1项。

3.2加强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到本项目中,首先应当做好项目的整体性统筹规划设计,切实把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执行到位,确保园林景观效果和海绵城市的功能双双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尤其需要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保本市政工程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应从海绵城市的特点着手,将“海绵”对水资源的吞吐功能充分地运用到本项目的总体规划中。本项目建设的6大公园、蓄水工程及湿地工程正是与海绵城市建设融合度较高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需要充分考虑周围水系与项目新建水网系统的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上述工程的蓄水作用,另一方面要兼顾水网与自然湖泊的协调,着眼长远应预留应对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洪水的对策。因此,本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重点在于水网系统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建设科学的水循环系统,既要从全局上重视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又要合理设计洪峰气象下的排水系统。要结合科学的水循环系统和市政园林景观设计来增强园林景观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3]。此外,还可以在系统梳理项目建设地集水路径和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把海绵城市系统对雨水的吞吐功能应用于园林绿化的养护中,节约城市宝贵的水资源。

3.3园林结构设计

园林结构设计工作不仅涉及到景观成本的控制也涉及到海绵城市功能的实现效果。本项目应结合好当地水土及生态系统的特点,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自然景观结构。在设计上可以采用下沉式绿地,并结合人工湿地、透水铺装、收水设计等技术措施来指导本项目的景观设计[4]。第一,需要设计好雨水收集及循环系统,把海绵城市对雨水的收集和释放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并着力提高水资源的循环效率及利用率。第二,加强绿地结构设计。能对城市雨洪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是绿地海绵功能的主要体现。同时,绿地结构可以分为点、线、面3个层次,收集和存储及净化雨水的功能由点型绿地提供,而线型绿地则能进行雨水径流的传输以及流量和流速的控制,雨水的源头收集则来自面型绿地 [4]。因此,降低径流产生源、延长径流路径和增强雨洪调蓄能力是城市绿地(譬如林地、湿地、绿化草坪等)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3个基本功能定位[5-7]。本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地面上设置一层具有稳定渗透性的透水层,并在道路两侧设置石块来提高雨水的分流性。同时,由于广场多采用硬铺的方式,所以其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需要重点设计和规划,要避免因为收集系统带来的绿地下沉。建议可以在广场的地下空间修建水库,并且广场区域的路面需要进行相应的透水处理,在广场和道路附近通过修建植草沟等生态沟渠来确保雨水的有效分流。

3.4“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应用——加强雨水收集及循环系统的设计

“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是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典型表现[6-7]。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8]。按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可以将海绵城市的技术标准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8]。而收水措施与景观设计的联系最为密不可分,其典型代表有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生态树池、植草沟、渗透池、人工湿地、多功能雨水调蓄系统、透水铺装等;常用的蓄水措施则有雨水桶、透水箱等;用水措施则有环卫清洗、绿化灌溉、景观用水等;本项目的建设范围内具有一个自然湖泊,要充分利用好自然湖泊的生态调节和水循环功能,将道路、公园、人工湿地的雨水收集及循环系统与自然湖泊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大的水资源循环系统。

4结语

在城市生態问题日渐突出的当下,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海绵城市型的市政园林景观系统将是未来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方向。因此,市政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绿地、空间、自然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市政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合理、充分地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因地制宜、综合规划,并积极促进城市海绵体系制度的完善,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及市政园林工程的质量与效用,促进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7929155.html.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2]吕睿.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J].花卉,2021(2):165-166.

[3]潘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21,44(6):119-120.

[4]林霖. 响应海绵城市需求的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5]张浪,朱义,崔心红.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功能提升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 2016 (7):29-35.

[6]杨正,李俊奇,王文亮,等. 对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的再认识[J].环境工程, 2020,38(4): 10-15+38.

[7]杨凤茹,陈亮,张雅卓,等.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研究综述[J].水力发电学报, 2021,40(6): 62-78.

[8]牛迪,邹种楠. 雨洪管理技术于景观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12): 3148-3148.

作者简介:杨跃贵(1989—),男,本科,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

3358501908202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应用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