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落实“订单式”陶艺人才的培养
——以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1-03-16 12:48曾树芽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订单式陶艺陶瓷

曾树芽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06)

“订单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是由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菜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醴陵市作为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红官窑”所在地及花炮祖师李畋故里,其职业教育以陶瓷和烟花专业为主。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其陶瓷工艺专业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性特色专业与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学校先后与湖南醴陵红玉瓷有限责任公司和醴陵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打造了“大师引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了“分段轮岗、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和订单式培养。但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合作形式单一、企业参与度不高、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培养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企“订单式”陶艺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为陶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专业过职业学校提供借鉴意义。

一、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有效融合

1.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有利于促进教育和产业互动发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市场化运作,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努力与合作,将学校与社会生产部门进行联系,既有效规范了学校教育、适应市场需求,也促使学生知识的巩固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产学研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构建“工学交替”和建立平台、组织产品研发两个方面。首先,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应根据陶瓷工艺专业学生的特点,共同制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学校培养、企业培训、企业岗位培养多方位于一体的培养方式,企业为符合条件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并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给予评价,表现优秀者可优先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其次,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陶瓷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建陶瓷研发中心,转化科研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创新技术等。至今,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已成功研发10几项新产品,其中红釉配方、现代珐琅彩釉料等8项工艺技术,已在150多个企业进行推广。

2.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主要致力于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不一致的问题。2017年8月,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以陶瓷工艺专业为试点专业,与湖南醴陵红玉红瓷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和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招生招工46名学生,实施“行企师校”四方协同育人机制,顺利推行了校企双主体育人。首先,合理分段,双导师精准育人,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方式,分阶段进行培养。其次,科学分工,大师领衔教学。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及技能水平;学校导师则负责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心理辅导等工作,同时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能更快地适应岗位。三是师资分类,传承技艺。校企导师根据自身专长,分别负责传承釉下五彩瓷独特技艺。

二、依托醴陵区域优势,设立陶瓷专业

1.更新专业建设理念

醴陵为我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因瓷土资源优势,也素有“瓷城”的美誉;陶瓷产业规模宏大,陶瓷产品门类齐全,为醴陵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醴陵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上占据重要地位。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设置的陶瓷工艺专业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性特色专业,同时该校也被誉为“醴陵陶瓷产业人才摇篮”,培养从事陶瓷美术设计、陶瓷彩绘、陶瓷成型等具有陶瓷生产活动相应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陶瓷生产技术型人才。陶瓷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探究专业技术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本着以“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的要求,形成了以陶瓷为核心的特色专业体系,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指导。

2.注重实践性教学

陶艺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就更需要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较于课堂教学应更具探索性、直观性及启发性,是不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陶艺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首先,要合理调整理论课时,提高实践课程时间占比。将技能学习作为学习的重点方向,学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由校企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将企业生产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其次,建立校内外陶艺生产实训基地,使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企双方导师通过“真实场景”的陶艺生产教学,有针对性的设定实训任务,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将课堂搬到了实训室当中来,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既能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企业环境、需求及精神,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短板,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及更真实性的工作场景。每年随着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学校招生的数量持续增长,逐步凸显出校内实训场所的不足。因此,与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80多家企业合作,此外,还与国际陶瓷特色街区的香港艺术家蔡布谷工作室、醴陵市书画院院长黄龙工作室、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劲松工作室、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彭武工作室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缓解陶瓷工艺专业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

三、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建立考核培养体系

1.制定考核的标准和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注重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而陶瓷工艺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陶瓷产业的发展也随之壮大,逐步规模化发展,陶瓷市场国际化发展,陶瓷产业对陶艺人才的需求也越趋向于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从我国目前陶瓷专业招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就业情况还不太理想,出现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同时也存在学生找到工作不久后就跳槽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企业双方应根据陶艺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考核制度和标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其次,应注重考核内容,应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除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等。再是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根据课程需要,制定学生自我评价、提交调查报告、提交陶艺作品等多种方式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将之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是检验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同时检验学校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课程与专业的设置更合理。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依托项目抓教学、提高技能育人才”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竞赛指导方针,近年来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省级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如校月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逐梦醴陵”醴陵市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株洲市“技能天下”职业技能大赛、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在陶瓷雕塑、书法、素描、陶瓷工艺、图案设计、陶瓷国画等项目竞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关系到教师群体素质及在社会上的影响。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职业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延续执行高效教师的资格制度,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走进了“双证”等同于“双师”、教师追求“双证”而忽视“双能”的误区,致使职教师职业技能和企业实践经验不足,职教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教师起着导向、激励、监督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对自己专业的学习、掌握程度有个充分认识,总结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其次,教师应树立好职业发展的理念,及时了解自己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差距,充分认识到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和需求,从而使自身的使命感和教师职业责任感逐渐增强。最后,也需要管理者制定相应激励机制,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

2.鼓励教师定期在企业兼职实践

根据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在教师类型结构山,来自企业的教师数量少;在素质技能上,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缺乏企业从业经历,技术技能实战经验不足,对职业岗位发展技术技能的要求不全面,对市场经济人才素质技能的最新需要掌握不充分。因此,学校应于合作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师资培养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学习。

职业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和顶岗实践,采取技能培训、企业实践培训、观摩考察、产品研发等方式,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了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了解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才能更好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订单式陶艺陶瓷
钞子伟、钞子艺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