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2021-03-16 08:29宋婷婷
公民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洪涛最后一公里制药

宋婷婷

营商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签订关于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建立工作机制;同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从当年的小作坊到如今的上市公司,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我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同时也成为受益者。

市人大代表、华森制药董事长游洪涛曾是一名骨科医生,担任过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现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泸州医学院附二院副院长。1997年,他辞职下海,在荣昌区创办了华森制药。

游洪涛回忆,公司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是一个无厂房、无产品、无人才、无市场的“四无”企业。之所以能把企业做起来,他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几乎没有花多少精力去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各种关系,专心去做好技术、市场、品牌。”

如今的华森制药已是一个有着22条生产线、70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10月20日,华森制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渝西地区首家、全市第50家主板上市公司。自挂牌上市后,很多地方抛出橄榄枝,邀请华森制药去投资建厂,都被游洪涛一一拒绝了。

游洪涛说,不仅仅是华森制药,他身边的企业家们也对重庆营商环境的改善感受颇深。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游洪涛说。

2018年,我市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表明要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举措,让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公检法司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力和水平,护航重庆高质量发展。

“市、区级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走访、座谈、现场办公,为华森制药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用电成本高的问题。”游洪涛说,目前华森制药享受直购电电价,每度电的价格降低了0.27元,一年就可省下几百万元。

“重庆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动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游洪涛还记得为公司引进的国际性人才办理签证一事,政府办事效率之高,让这些回国的专家们都为之感叹。

更令游洪涛印象深刻的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开展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评议,为企业发展擎起公平和法治的蓝天。“监督逗硬,对政府的触动很大。”游洪涛说。

“企业受到了公平的对待,这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因此,游洪涛对未来重庆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企业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最有力的手段就是用法治来作坚实保障。因此,游洪涛说,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制定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必要且重要。

“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因此统筹性、协调性、约束性不足。重庆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必须通过地方立法确定更多‘刚性约束,统筹系统解决共性问题。”游洪涛建议,在立法过程中要对标对表世行标准,进一步倾听市场主体的意见,了解市场主体到底需要什么、企业发展过程的难点痛点重点是什么,坚持问题导向,立法才能够接地气。

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企业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小企业,遭遇问题后往往缺乏反映渠道。因此,游洪涛格外推崇荣昌区建立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

“荣昌区聘请不同岗位的人担任当地经济发展的‘观察员,为改进营商环境‘进言,对损害企业利益行为的‘吐槽,给政府部门‘找茬,以进一步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格局,值得推广。”游洪涛说。

目前,川渝两地正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游洪涛呼吁,两地要加强联动,注重政策接轨、标准互认、市场融通。“惟有突破壁垒,才能真正实现‘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发展。”

2019年,重庆市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信用建设促进会,第一届会长就是游洪涛。

“信用缺失會增加企业成本,也会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游洪涛认为,信用建设离不开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共建。因此,在《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制定中,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

猜你喜欢
洪涛最后一公里制药
真努力才不会被辜负
“自制药”热卖
棋逢对手好年华
机构荐股:亚夏股份、中航重机、永辉超市、佛慈制药
嘉应制药三大股东连套现 主业亏损市盈率超70倍
嫦娥三号的非凡之旅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