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里相遇 热爱中成长

2021-03-16 08:29宋婷婷
公民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江津成员公益

宋婷婷

成立十余年、成员数千人,在江津区有这样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备受江津区妇联倚重,也广受学生和家长赞誉。他们聚焦青少年成长教育,传播防性侵等知识,长年奔走在城区与乡间,帮助无数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该组织曾三易其名,但初心不改。它如今的名字叫“幸福心点爱”——用心传递关爱,点亮幸福生活。

一场充满书香的相遇

细雨中、几江畔,“幸福心点爱”的成员们从江津区各处赶来赴约。氤氲花茶且清淡,肆意人生自从容。他们难得忙里偷闲,围坐在一起,回首来路、共品甘苦。

何彦儒年纪不大,却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她笑起来格外具有亲和力,“幸福心点爱”正是由其发起成立。

“2008年,我女儿出生,但孩子爸爸尚在部队服役。我考虑到缺失爸爸陪伴的女儿生性比较胆小,便想给女儿寻找更多能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帮助她形成开朗大方的性格。”于是在2010年,何彦儒建立了江津好孕妈妈俱乐部QQ群。

她笑称自己“脑子一热,就扎进去了”,还跑到医院产科发传单。谁知,有相同需求的父母真不少,一年不到就有约500人加入。何彦儒组织开展的活动令人轻松愉悦,通常是利用周末时间召集大家带上孩子踏青、赏花、游戏、做公益活动。同时,她也带着大家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和书籍。

“那几年,女儿结识了很多小伙伴,我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我和孩子都成长了很多。”何彦儒回忆说。

直至2016年,女儿即将上小学,何彦儒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启发,前所未有地重视起亲子阅读。彼时,微信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好孕妈妈俱乐部QQ群也“转战”微信,并改名“江津家长会公益群”。

何彦儒不仅让书香飘散在自己的家中,还通过公益群带动更多家庭重视阅读。她发起“为爱朗读有爱陪伴”28天亲子阅读公益活动,号召更多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

“公益群的家长们每天在朋友圈发图,打卡记录阅读点滴,28天后我们还聚在一起,给孩子们讲故事、带孩子们做游戏,为每天坚持阅读的孩子们颁发奖状。”何彦儒说。

其间,上千家庭参与进来,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我感觉到孩子的词汇量、表达能力都大大提升。”活动结束后,全职妈妈曾利仍坚持带着两个孩子阅读,自己也变身“故事妈妈”,每周一次到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讲故事。

不仅仅是曾利,还有成员周雪林、涂涂爸爸、陈利莎、黄玉娥、唐小利等,都因热爱阅读、重视家庭教育而相识、相知。

一趟传递温暖的旅程

2018年,该团队真正意义上开始发光发热。这年6月,何彦儒带着成员们到西湖镇希望小学做“故事妈妈”。

“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极其缺乏关爱。因此,我们坚持不走形式,直接到班上和孩子们互动。”这也是该团队惯常采用的方式,虽然很累,但效果很好,成员们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大家陪着孩子们做游戏直到太阳快落山,而此时的孩子们情绪高涨,对父母的思念也彻底爆发。微暗的天色里,一群孩子哭着对天空大喊:“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回想起当时情景,成员们仍不由地哽咽。

这一年,何彦儒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困境儿童。热衷学习心理学的她,设计了儿童防性侵公益课程——《我的身体我作主》,并带着成员们试讲。

何彦儒通过游戏、故事、绘画、角色扮演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提升认知、拓展思维,学习保护自己身体的正确方法;让孩子们知道,有的秘密是绝对不能保守的,一定要信任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有侵害发生,生命安全最重要,争取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并报警。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孩子们的错,他们依然是爸爸妈妈最好的孩子,依然拥有美好的明天。

近年来,团队带着儿童防性侵公益课程,走进江津区各所小学免费培训志愿者数百人次。何彦儒表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而现在社会对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导致一些孩子懵懂无知,今后将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正是看到该团队带来的正能量,江津区妇联成了“幸福心点爱”的“娘家人”,作为指导单位一路引领其成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也是江津区妇联思与践之事。

该团队是纯粹的公益组织,起初经费全靠成员自筹,难免捉襟见肘。从去年起,江津区妇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该团队前往区内30多所小学、10所幼儿园开展儿童防性侵公益讲座,已有260多个班级、13000多个孩子受益。

江津区妇联主席赵凌云说:“这支团队既专业又热情,一直用实际行动关爱身边的孩子、影响身边的人,目前在江津区来说具有唯一性。”

何彦儒也坦言,团队自身力量单薄,没有江津区妇联的支持,走不远也走不长。

一双默默助力的大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团队里的成员用爱治愈他人时,自己的伤口也被疗愈。

团队摄影师卢开强,曾有“暴躁大叔”之称。他是一名驾校教练,因职业关系一度养成急躁易怒的性格。一次偶然机会,卢开强带着照相机前来帮忙,用镜头留住了不少活动的感人瞬间。他自己也深受触动,从此加入团队走上公益之路。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一次温暖的传递,流动着的脉脉温情逐渐安抚“暴躁大叔”,让他成为了能包容、有爱心、有涵养的人。

陈利莎的蜕变,则可以说是整个团队的成长缩影。

今年33岁的陈利莎来自江津区石门镇,少时因病发作,不慎导致烫伤。因不受父母喜爱,加上烫伤留下的面部疤痕,让她深感活着就是一种折磨。20岁那年,她用结婚的方式逃离没有温度的家,又在女儿5岁时,因家庭关系不睦外出打工。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孩子受到同学嘲笑,女儿在电话里的哭声让陈利莎心如刀割。她最终选择回家,却发现女儿已变得非常内向。

2017年的一次公益讲座,让陈利莎与何彦儒相遇。此后,参加公益群组织的亲子活动,成为陈利莎母女每周末的固定内容。一年后,女儿果真活泼开朗了不少。次年,陈利莎在何彦儒处得知只要交2000元的押金就可以开办家庭借阅馆的消息,便不顾家人反对开办起家庭借阅馆。满屋子的书让女儿和周边的孩子们心里乐开了花,她也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妈妈”。陈利莎家庭还因此获评“重庆市十大最美书香家庭”。

從2019年起,陈利莎开始随同“幸福心点爱”为孩子们讲儿童防性侵公益课。每次参加志愿活动,她都要早早起床且一路辗转,但从未觉得辛苦。如今,她已经克服自卑,敢于站上讲台分享亲身经历,传递精神和力量。“只要看到孩子们发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我就感到特别开心和幸福。”陈利莎说。

去年,团队又迎来一名新成员,给何彦儒等人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和感动,因为这位名叫郑信月的新成员,是当年听过他们讲座的孩子。多年来,郑信月一直感恩这群叔叔阿姨的帮助,工作后便毅然选择加入,继续传递爱与温暖。

结束访谈时天色已暗,滨江路华灯初上。成员们鱼贯而出,冷风撞进每个人的怀抱。大家热络地道别,就如同每一次活动结束时一样。

猜你喜欢
江津成员公益
两只挂钟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爱哭的手工达人
我家的新成员
习惯成自然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