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画说肚子疼

2021-03-17 22:41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艾升学咨询

一、总是“肚子”疼的一年级女生

小岩(化名),女,8岁,一年级女生,文静内向。小岩和妈妈在城里生活,爸爸与上幼儿园的妹妹在镇上生活,一家人周日相聚。小岩的爸爸在镇上有一家工厂,妈妈全职在家。开学一周后,小岩在校经常喊肚子疼,希望妈妈能接她回家。得到老师的安慰后,小岩能继续上课,但到了课间,她又会喊肚子疼,要回家。小岩妈妈曾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征得小岩及其家人同意后,班主任带小岩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二、“肚子疼”的背后

小岩在镇上读的幼儿园,一年级时,她和妈妈离开熟悉的成长环境,来到城区上学。离开朝夕相处的玩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性格内向,小岩出现了分离焦虑,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她的内心充满害怕和无助,出现了躯体症状,希望以此逃避新环境。

三、画说“肚子疼”

第1次咨询:拉近心灵距离。

小岩说话声音很轻,头一直低着,双手紧紧捏着衣角。她说:“我就是不想上学,我怕,我肚子痛。”我也将声音放轻:“老师能感受到你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很难过,你对上学有點害怕。”在她抬头看我的瞬间,我鼓励她声音可以大一些,她的声音很好听。她对我腼腆地笑了一下,安静地坐了下来。沟通中得知她跟我住一个小区,我就和她聊起了小区的环境。放松后,小岩的声音大了一些,她的话匣子逐渐打开,说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家中的妹妹。

这次咨询让我和小岩建立了信任关系,她愿意跟我说自己的状况,还表达了对妹妹的想念。咨询结束后,我联系了小岩的妈妈,建议多让爸爸和妹妹来看望姐姐,给予姐姐情感支持。

第2次咨询:寻找情感支持。

第二次见面,小岩告诉我爸爸和妹妹来看她了,她很开心。但今天早上来学校,肚子又疼了。我用“一起说说开心事”的游戏方式引导小岩:在新的环境中,什么是令自己开心的事?什么是让自己害怕的事?小岩表示,跟以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和放学回家会很开心;见到爸爸和妹妹非常开心。最害怕上课,因为她没有学过拼音,而其他同学都会了。这次咨询,小岩表达了内心的害怕和希望。

这次咨询后,我继续跟小岩的家长沟通,建议小岩的爸爸和妹妹近阶段多来陪伴小岩,给她安全感,让她感受家的温暖。我还和小岩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建议她对小岩多一些肯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并创造机会让小岩和班级同学尽快熟悉起来。

第3次咨询:释放焦虑情绪。

小岩在家喜欢涂涂画画,因此,我决定让她在绘画中进行自我探索。我:“你觉得作业像什么?”小岩:“像大灰狼。”我:“你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吗?”小岩边画边说:“大灰狼的身体特别大,张开大大的嘴巴,快要吃掉小红帽了。”我:“你写作业时,什么时候会产生大灰狼快要吃点小红帽的感觉?”小岩:“字写不好、拼音读不出来、数学算不出来的时候。”我:“那我们和大灰狼说说话吧。”我扮演大灰狼和小岩进行对话:“我是大灰狼,我看上去很可怕,但是只要你愿意靠近我、观察我,你会发现我也是很可爱的。我有灵活的尾巴、有趣的身体,牙齿看上去很尖,但是我不会轻易伤害任何人,请你试着了解我,可以吗?”小岩点点头。我继续引导:“你觉得作业应该是怎样的?”“它应该像花园一样,有趣,好玩。”“那我们试着把它画在纸上吧。”小岩将自己的作品叫做“美丽的花园”。她说:“小花园里有池塘、大树和游乐场,是一个好玩的花园。”在绘画的过程中,小岩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她释放压抑、恐惧的情绪,逐渐走出作业的阴影。

第4次咨询:动力引导,走出焦虑。

这次咨询,我准备了一张“勇气、努力和希望”的加油榜和“星星”贴纸。我:“可以跟我分享一件最让你高兴的事情吗?”小岩:“舞蹈比赛获得幼儿组第二名!”她将星星贴纸贴到了勇气栏里。我:“最近学习中让你觉得很不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小岩:“我总是读不好拼音。”我:“你觉得怎么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小岩:“让妈妈陪我一起练习,我就可以记得更快一点。”她将星星贴纸贴在努力栏里。我:“如果接下来在你的身边会发生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你希望是什么?”小岩:“我希望是我的数学计算作业一星期内没有出错。”我:“你需要怎么做?”小岩:“多练习,再细心一点,应该可以的。她将星星贴纸贴在了希望栏里。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小岩寻找自身的积极力量,挖掘积极资源,看到自己的优势,树立信心。

经过近一个月的辅导,小岩可以正常上学了,不再喊肚子疼。班主任反映她学习状态变好,同学间的互动增多,小岩妈妈说,现在每天爸爸都会带着妹妹来市区看小岩,周末还会约小伙伴一起玩。大家都在帮助小岩融入新环境。

四、咨询后记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部分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哭闹、身体不适等状况。面对这些问题,父母和教师要看到孩子情绪的变化,看到他们在新环境中的不适,把学生的行为看作其心性发展的自我磨合,再辅以坦诚、信赖、温暖的态度,支撑他们稳步向前。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校区  陈薇)

案例二  高三的恐慌

一、老师,我好害怕

“老师,我好害怕啊。你能帮帮我吗?我感觉我家有人要死了!”面前这个情绪崩溃的女孩叫萌萌,是一名刚升入高三年级的学生。看着她焦虑又恐慌的样子,我赶紧询问:“萌萌,为什么这么说呢?”经过交谈,我了解了原因。原来,在萌萌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位挚爱的亲人在她升学阶段去世。如今萌萌升入高三,她心生恐惧,害怕亲人再次遭遇意外,更害怕亲人遭遇的意外与自己升学有关。她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焦虑,最近已经无法正常学习生活了。

二、心语解密

萌萌的问题,乍看是由不合理信念导致的恐慌情绪,但结合萌萌目前所处的阶段,不难发现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对升学的焦虑。

升学焦虑是毕业班学生的一种常见情绪状态,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敏感,是个体面对刺激事件时的正常应激反应。萌萌将亲人的意外离世与自己的升学建立联系,出现了不合理信念,沉浸于自己的恐怖想法无法自拔,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渐识“害怕”真面目

第1次咨询。

了解了萌萌的情绪困扰及原因后,我对她表达了理解与共情。然后,我们一起确定了咨询目标,即尽快解决她的情绪困扰,帮助她回归正常学习状态。

通过澄清技术对诱因事件(亲人离世与升学)进行不断的澄清与剥离,萌萌开始明白,两位亲人的离世并非“突然”与“意外”,这让她心中的不合理信念开始动摇。通过追溯不合理信念出现的时间,她发现在高三前从未将亲人离世与升学建立联系。由此就彻底动摇了萌萌的不合理信念,真正将关注点集中到升学焦虑。

第2次咨询。

经过商议,决定利用OH卡牌技术来进一步澄清萌萌的困扰。OH卡牌技术利用心理投射帮助来访者发现那些被自己忽略、歪曲的意识和想法,来访者可以利用字卡和图卡进行自由联想,发现并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与困惑。

我请萌萌从字卡中选取3张最能代表当下情绪的字卡,她依次抽出了“焦虑”“厌烦”“尴尬”。我又请她抽出3张图卡,并将图卡与字卡依次对应进行解读。萌萌思考许久后,告诉我这些字卡和图卡正好代表了她的生活:想出去玩但家長不允许的“焦虑”;日复一日机械式学习的“厌烦”;独自努力缺乏陪伴的“尴尬”。当我询问哪一张字卡最能代表她当下的状态时,她选择了“厌烦”,但表示“不会等待很久,丰收的季节就快到了”。

其实萌萌对于卡牌的解读,就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对父母约束的焦虑、对日复一日高压学习的厌烦、单调学习生活带来的尴尬。当我询问她是否存在转机时,萌萌坚定地表示收获的季节马上就要到来,这说明虽然萌萌感觉到了焦虑、厌烦、尴尬,但她的内心还充盈着巨大的心理能量,面对眼前的困难,她潜意识里是相当自信的。这是萌萌对于未来的自我期许,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愿景,也是咨询师要把握住的能量。

接下来,我引导萌萌思考这三张字卡与她当下学习生活的联系。萌萌沉思许久后告诉我,她觉得自己上了高三后状态不佳,她本以为自己能立即调整为考前冲刺状态,但目前总会焦虑迷茫,很容易想东想西,一点都没有高三的“实感”。于是,我们将下一次的咨询重心调整为“调整状态”。

第3次咨询。

这次咨询,我们主要围绕她的学习状态展开。萌萌谈到自己进入高三后没有“实感”,状态“糟糕至极”。我利用具体化技术,明确了她对于高三学习状态的期许:更加努力踏实,积极备考。萌萌认为,通过一场仪式能更靠近自己的理想状态,奈何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越来越焦虑。我启发萌萌自行设置一场仪式,并向她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仪式感的构建形式,如买一块小蛋糕、给自己写一封信等。萌萌听后若有所思,表示要好好想想。我对她表示充分理解和信任,并提醒她回想那张代表了“丰收”的“厌烦”图卡,鼓励她胜利就在前方。

本次咨询,通过对目标的具体化,萌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与现实存在差距,增强了萌萌对目标实现的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糟糕至极”的信念。

第4次咨询。

这次咨询一开始,萌萌便开心地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很好。她兴奋地说:“老师,你一定想不到,我的高三仪式就是上次咨询结束后走出咨询室大门的那一刻。当我推开大门、感受到外面的阳光时,我告诉自己‘萌萌,高三加油!’”随后,她表示最近自己的焦虑情绪大大缓解,精神状态很好,学习时也能静下心来,不再胡思乱想。

四、咨询反思

萌萌的升学焦虑情绪是毕业班学生的常见问题。但这些情绪有时会隐藏在问题事件背后,导致无法被轻易识别。在本案例中,萌萌将“升学焦虑情绪”与“亲人离世”相结合,恐怖升级,以至于无法辨别焦虑的本源。所以,在咨询中,无论是对问题事件的澄清,还是OH卡牌技术的应用,其实都是在帮助萌萌发现自己真正的焦虑源,从而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至于缺乏学习状态问题,只要给予萌萌绝对的信任与充足的时间,加之一些启示方法,她就会拥有自我成长、自我回弹的能力。

这样的案例也启示咨询师要耐心地陪伴来访者,“抽丝剥茧”面对问题事件,一步步理清情绪困扰与问题实质,然后才能逐渐靠近问题解决的方法,解密心语。

(陕西省西安高级中学  李一凡)

案例三  肚子响的女孩

一、他们总说我放屁

小艾(化名),女,高三学生。5个多月前的一天,小艾的后桌同学因为听到小艾的肚子发出响声而坐到后面去了。同学问他为什么,他说小艾放屁了。小艾的前桌同学也和别人说听到小艾放屁了。这件事让小艾很尴尬,当天就请假回家了。此后,小艾的情绪持续低落,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她感觉自己越来越消极,负能量越积越多。同桌想帮助小艾摆脱负面情绪,但看到她负能量太多,也就慢慢放弃劝说。寝室的同学也劝小艾不要想太多,但小艾听不进去。

小艾的问题已经持续了5个多月。距离高考只剩20多天时,她感觉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前来咨询。

二、小艾的投射

5个月前的那件事让小艾担心、焦虑,是因为小艾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投射到其他同学身上。小艾一直非常在意自己肚子响的问题,而且她认为其他同学也是非常在意。小艾认为,如果自己的肚子还不停地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效率、考试成绩也会像她一样下降,会因此责怪她。

三、调整认知偏差,积极面对高考

小艾的问题可能存在深层次的原因,但我认为对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并不适合该阶段的小艾,原因有两个:第一,因为临近高考,时间紧张,探究深层次原因的时间不足;第二,处理深层次原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该阶段小艾的关注重点为高考,她无法静下心来处理不确定因素。基于此,第一次咨询时,我与小艾商量将咨询目标确定为帮助小艾调整认知偏差,让她能平稳度过剩下的复习时间,能以平稳、自信的心态迎接高考。

1.调整认知偏差。

第2次咨询,我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小艾认识到肚子响就会放屁只是小概率事件,認为别人一听到她肚子响就会说她不文明、不礼貌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我:“你每次肚子响都会放屁吗?”小艾:“也不是。”我:“如果你肚子响了10次,一般会放几次屁?”小艾:“一两次吧。”我:“你肚子响了就会放屁只是小概率事件,是吗?”小艾:“是的。”我:“你觉得同学们一听到你肚子响,就说你不文明、不礼貌,这个想法合理吗?”小艾笑了笑说:“好像不合理。”然后,我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小艾意识到,同学坐到后面的举动并不是有意针对她。我:“同学听到放屁声,闻到了臭味,于是坐到后面去,他这样的做法你能理解吗?”小艾:“能,毕竟谁也不想闻臭味,如果是我的话,我也可能会选择坐到后面去。”我:“那你觉得他坐到后面去,就是对你有意见,这样的想法合理吗?”小艾说:“好像也不合理。”

第3次咨询,我运用焦点解决短程疗法中的“例外询问”技术,引导小艾意识到自己在认真听课等情况下是不会注意肚子响的问题。由此,小艾逐步认识到,她的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2.找回控制感。

第4次咨询,我首先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小艾意识到高考时,其他同学根本不会注意她的肚子响不响。我问小艾:“假如有人在高考时,和你一样也经常肚子响甚至放屁,你介意吗?”小艾想了想说:“应该不会,因为那时我可能会专注于答题而听不见,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彼此也不认识,就不会在意。”

第5次咨询,我运用焦点解决短程疗法中的“刻度化询问”技术,引导小艾学会找回控制感的方法。我首先引导小艾想象高考时自己最糟糕的情况,并将其设定为10分。然后引导小艾想象分数逐渐降低时,情况会出现哪些变化。当想象5分的情况发生时,小艾觉得此时不会对成绩造成太大影响。最后,我与小艾交流了一些可以缓解压力的小方法。

后来,小艾的高考成绩超一本分数线51分,与她之前的模考成绩差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艾成功调整了认知偏差,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高考。

四、咨询后记

临近高考,很多学生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情绪背后大多隐藏着某些深层次原因,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个人成长经历。对于临近高考的学生来说,是否要引导他们探究这些深层次的原因,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更多、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帮助临近高考的学生做一些短程咨询,如调整他们对自己问题的认知,与他们一起寻找积极面对问题的方法和资源,让他们感受到对问题时控制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对他们的帮助可能会更大。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九中  张云刚)

3219500589299

猜你喜欢
小艾升学咨询
小艾奇遇记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吉祥数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升学啦
小艾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