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

2021-03-18 09:40陈光文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2期
关键词:杨根思陆战东线

陈光文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期间,朝鲜境内发生了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长津湖血战。长津湖是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的一个湖泊,为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1950年秋,以美军第十军为首的7万“美韩联军”,正气势汹汹地朝着长津湖地区进军,志愿军也出动了第九兵团上前迎敌。当时第一次战役刚结束不久,“美韩联军”意图迅速集中全部侵略部队,发起一次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的战斗,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于是,中美两国精锐交战的主战场,朝鲜战场扭转局势的大拐点——长津湖之战打响了。

反侵略的正义之战一触即发

东北亚的秋天,严寒而又多雪,但并不能阻滞战火在朝鲜半岛上的肆虐。1950年10月,在侵朝美军指挥部的指挥下,美军计划兵分东西两条战线。其中,美第十军所属的陆战1师与步兵7师位于东线,任务为抢占战略要点,将朝鲜所控制的北部地区分割为两段,并最终逐个消灭。然后向西线侧后迂回,构成对西部志愿军的合围。同时,位于西线的美军第八军也完成一次大规模压缩包围,这样,美军东西两线部队形成“钳”形包抄之势,从而彻底消灭包围圈之中的志愿军。而在东线美军具体的计划中,又兵分三路:西路为美陆战1师和南朝鲜军一部,自西兴里北上;中路为美步兵7师,其31团号称“北极熊”团进犯内洞峙地区,第32团进犯新兴里;东路为南朝鲜首都师和第3师,三路部队气势汹汹地奔赴长津湖地区。

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经过要图(1950 年11 月25 日-12 月4 日)

美陆战1 师装备的M26 潘兴坦克

武器装备上,志愿军主要武器为手榴弹、机枪和步枪等,以及少量迫击炮,但迫击炮却因为严寒有70%不能使用。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缴获的原国民党装备。而美军不仅拥有重型坦克、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还有强大且随时可依赖的空中火力支援,仅仅陆战1师就有配属71辆坦克的坦克营,3个105毫米炮兵营、以及1个155毫米炮兵营等加强部队。两者的对比真可谓实力悬殊。

中美部队王牌对决

在美军东线参战部队中,总兵力大约7万人,其中陆战1师(1.8万人)是进攻主力,该师因为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战功卓著,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美军前所未有的荣誉——“优异部队”称号,可见这支部队作战十分顽强。支援第1师作战的是第7步兵师,该师是麦克阿瑟远东司令部的战略预备队,虽然战斗力稍差,但其中也有十分有名的部队,比如绰号“北极熊团”的第31团。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经过要图(1950 年11 月27 日-12 月24 日)

志愿军指挥部看穿了美军的计划,因此决定针锋相对,分而击之。于是,志愿军下辖第九军团接到总部的命令于1950年11月13日秘密入朝,计划作为东线部队,利用兵力优势将美韩联军东路部队彻底歼灭。第九军团下辖第20、26和27三个军共16万人。其中第20军是原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曾打过“黄桥决战”;26军为原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7军为原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此纵队参加过孟良崮、碾庄、双堆集等著名战斗,其在中国军队中的地位及战斗力可见一斑。

志愿军第9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开国上将——宋时轮

“特等功臣”和“特級战斗英雄”——杨根思

志愿军巧施战法重创美军

终于,长津湖之战在11月27日黑夜里打响了,志愿军第9兵团向东线美军的前沿触角阵地发起正面强攻,中美两支王牌部队在此展开了激烈厮杀。战争开始时,志愿军与美军进行的是正面阵地战,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以及正面强攻,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抗敌,将美陆战1师的8次冲锋都打退了下去。志愿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比如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亲率第三排在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的作战中,击退美韩联军多次进攻。在耗尽弹药、战斗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杨根思怀抱炸药与进攻高地的敌人同归于尽。战争胜利后,杨根思被授予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面对不断倒下的士兵和危险重重的阵地,第九兵团的指挥员们也开始变换攻击战术,启用志愿军常用不衰的法宝——快速穿插分割包围。所以,在综合权衡敌我情势与第一阶段作战实际之后,第九兵团重新调整了作战计划,决定利用美军骄狂轻敌的有利条件,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东线美军,同时要尽力采用有进有退的战法,诱敌冒进,伺机对敌人形成包围以便各个歼灭。11月28日上午,美军发现原本强攻的志愿军,突然将美军第7师和陆战1师的战线分割成五段,成功将美军分割合围。由此,美军的最初部署被彻底打乱,也为其战败奠定了基础。

同时,志愿军指挥员善于以“变”制“变”。针对美军害怕近战、夜战等特点,志愿军坚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积极调动敌人,创造和利用敌人弱点,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攻击敌人,广泛采取切断、迂回割裂、突然攻击的灵活战术,分割包围挤压敌人。如11月29日,志愿军发现新兴里之敌为1个团兵力,比之前的预判多了不止3倍,于是马上修正先前的作战计划,调整作战部署,以81师主力进入新兴里地区,共集中5个步兵团,以4个团进攻,1个团阻击援敌。战术调整确定后,志愿军11月30日晚23时向新兴里地区的美军发起总攻,于12月2日凌晨4时结束战斗,消灭了新兴里地区的大部分美军。

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1950年冬季,朝鲜半岛东部长津湖地区所在的盖马高原,气温骤降到-20℃,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第九兵团原本部署在亚热带的东南沿海方向,由于计划匆忙,赶到战场时并没有事先准备棉衣等越冬物资,绝大部分志愿军战士还是身着单衣,一时之间第九军团失去了“天时”的优势,作战环境已显得尤为艰苦。更令志愿军雪上加霜的是,在进攻前期,盖马高原又下了一场大雪,气温再次下降到-40℃,寒风凛冽肆虐,志愿军指战员都不禁寒颤连连。接到命令后,第9兵团的战士穿着单薄的棉衣,在狂风卷起的雪粉中,踏着齐膝深的积雪,隐蔽地接近了美军的先头部队,到达了预定的攻击位置。

“北极熊团”所在师——美军步兵第7师是美军的王牌师,而“北极熊团”31团又是美第7师王牌团,该团历史悠久,堪称美军中的王牌。当时该团在编制装备上不仅现代化,而且齐装满员。全团由3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编成,总员额3191人。加上配属该团作战的第32团步兵第1营、师属炮兵第57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炮连,组成了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相当于加强团),总兵力达4500余人,各种火炮46门,坦克37辆(含临时支援分队坦克数),战时每天都能得到航空兵2~8架次的航空火力支援。该团指挥官及其属下官兵大多参加过二战,战场经验丰富。而志愿军装备中只有少量的小口径火炮和火箭筒,想要全歼“北极熊团”,难度可想而知。

11月27日,志愿军27军第80师开始对被包围在新兴里的美军第31团发起进攻,从而敲响了“北极熊团”的丧钟。面对志愿军的分割、包围,以及他们坚强的作战意志与顽强的冲锋方式,美军不得不请示准备逃离。于是,该团所属各营连开始分别突围,以求挣脱志愿军各部队的围追堵截,尽快向南逃窜。得知敌人要逃窜,志愿军指挥部一声令下,饥寒交迫的志愿军立即如虎啸狮吼般冲向敌人,这不但直接打乱了31团的行军阵营,就连上校团长也被当场击毙。随后接任的中校副团长也身负重伤身亡。最终,这支王牌部队只有百余残兵侥幸逃亡。

至此一战,志愿军大获全胜,不仅全歼了“北极熊团”,还将配属该团作战的大部分部队全部歼灭,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并缴获了美军“北极熊团”的团旗,取得了重大历史性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鲜长津湖周边地区发生的这场历时17天的战斗,是美军最不想回忆的一场战斗,也是美陆军第1师的首次败仗。随后,英勇的志愿军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迫使整个东线的美军吓破了胆,不得不扔下己方的大量伤员、尸体于不顾,争先恐后地逃向后方的元山市。接着又登上了元山港口外停泊的美国海军军舰,美军的撤离证明了志愿军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全面胜利与结束。

被志愿军27 军80 师239 团3 营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团旗

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上,志愿军共毙伤敌2807人,俘虏384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缴获火炮137门、火箭筒127具、枪2345支(挺)、坦克11辆、汽车199辆,还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1个加强团的典范战例。此战打出了国威军威,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浇灭了美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对取得东线战场甚至是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扭转朝鲜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责任編辑 / 陈天昊  美术编辑 / 李子夜)

长津湖战役后,撤退的美军摧毁无法带走的物资和港口设施(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

猜你喜欢
杨根思陆战东线
杨根思:用生命诠释“三个不相信”精神
我与杨根思是老乡
陆战群雄,联合出击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陆战一哥”99A
哪位英雄提出了“三个不相信”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抗美援朝英雄
——杨根思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