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爱的学校

2021-03-18 09:40金颖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莉次序李明

金颖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无论我们的年龄多大、走得多远、过得如何,都会忍不住地牵挂和向往。无论外面的风景多么精彩、热闹和美丽,都抵不过它的温暖和独特,它最能触及与牵动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情感,它便是我们的“家”。

有人说“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坚强的后盾、永远的心灵加油站、力量的来源、最熟悉的味道……虽然有着太多关于“家”的美好形容,但每个人记忆和感受中的“家”却又是那样的独一无二和滋味万千,关于“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如何形容自己的家呢?

在我学习了心理学并在这个领域工作了24年之后,我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家,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与意义。在我的每一位求助者身上,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无论其寻求帮助的是有关个性、情绪、情感,还是事业与财富,几乎85%以上都涉及其原生家庭的模式和教养方式,都涉及父母对其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社会化场所,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这些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甚至早在我们的记忆产生之前就开始了。我们人生最初的亲子关系和最早期的家庭教养,以及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相处,使得我们逐渐形成自己对世间的好恶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社会交往、情绪管理等一系列社会化行为的模型。

每个父母都深爱孩子,即便他们可能不懂如何去爱

李明(化名)是一个初二年级的学生,有次竟然穿着校服支着伞睡在马路边的躺椅上,民警接到路人的电话,前去询问,才知道他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爸爸责骂了一通,便“怄气出走”,不想回家。李明为此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到:他一点也不爱我、不配当我的爸爸,别人家的爸爸都比他讲道理、和善。

李明的爸爸是一个技术工,性子急躁,不善言辞,平时除了忙于工作,就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把李明培养成才。当李明被送回家时,他爸爸一米八的大汉,含着泪感谢民警。

当我问李明:你考试不理想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李明回答:“挫败、难过、不好意思、紧张、害怕被责骂。”我问他:“你自己想不想考好呢?”他很坚定地说“想”。我又接着问:“有没有哪门学科你是不学就会,不多加练习就可以学得很好的?”他回答:“没有。”

于是,我告诉他:“其实你爸爸的感受也是这样的。当你考试不理想时,他也会很挫败、紧张,因为他觉得是自己没有教育好你。而他也想做你心中最理想的爸爸,但是没有任何学科或者老师教导他怎么成为一个会表达爱的完美父亲,所以,他不会做爸爸,他也是在和你相处的过程中,一边犯错一边学习的。不是爸爸不爱你,而是他不会表达,他在努力给予他所能给你的一切,只是用错了方式。”

你呢?你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他们是你理想中的父母和知心朋友,还是他们也可能和李明的爸爸一样,很爱自己的孩子,却又在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爱呢?

家是讲爱的地方,但也需要最基本的次序

田力(化名)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常常关着门在房间里玩游戏,还在房门上贴了一张“非请勿进”的纸条,他跟父母说:“我现在长大了,需要自由和空间,你们真的爱我就不要管我。”

父母向来对田力特别宠溺,最初田力迷恋上网络游戏,他们也没觉得不妥,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但后来田力开始足不出户,深夜还在玩游戏,甚至还不想去上学,父母这时才着急起来。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田力一样,认为“如果父母爱我,就不要管我”和“我长大了,我需要平等和自由”。这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阶段,心理学上把它称为“青春期的叛逆”。这表示我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在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控制”,也特别不喜欢他人还把自己当小孩看,想要平等,想要以成人自居。

加上现在很多人都和田力一样,在父母没有原则的溺爱下长大,就更加不懂得家庭次序的重要性,有时候还会对学校的孝道教育和父母的管教反感,更谈不上可以做到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中所言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诲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我们来谈谈在家中立规矩和孝敬礼敬父母的重要性吧。先试想一下,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不论多么庞杂,每个星体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井然有序地运行,如果,有一颗星球不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而跑到其他行星的位置上,会发生什么?史无前例的灾难!而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小宇宙。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和德国最负盛名的家庭问题心理治疗师海林格都在其各自的学术领域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家庭是一個系统,需要稳定和健康的次序。

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家庭结构,成员间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在这个系统中会随着家庭的建立和家庭成员的变化,形成夫妻亚系统、父母亚系统、亲子亚系统和同胞亚系统,一旦这些系统出现次序和规则上的失调,就会引发家庭成员的各种状况与问题。

在我所进行的心理辅导中,也的确发现家庭成员的各种问题,比如情绪、性格、金钱等方面的困扰,是同家庭系统里的一些次序和规则失调有密切关系的。

因此,一个孩子要在家庭中健康成长,既需要和父母有着亲密的关系和爱的连结,保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与自我选择权,也需要有基本的家规和次序。心理学的实验发现,看似约束人的纪律,其实能带给人基本的安全感,是形成规律、让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

很多成功人士时常和自己的父母做深度的情感链接,不仅仅孝敬父母,还每天给父母发小红包,为自己在各种关系:人际关系、金钱关系和身心关系上种下“善”和“爱”的“种子”。随着他们和父母关系越来越好,父母越来越开心,家庭越来越和谐,他们的事业和人际、个人的健康和情绪等各个方面也越来越好。就如古话所说:家和万事兴。

家有时候给不了你想要的爱,它是爱的学校

小莉(化名)的爸爸找我为小莉做心理辅导时,她正处于重度抑郁的状态中,人暴瘦,还有轻生的念头。爸爸以为是小莉刚刚出国读高中不适应,人际交往不顺畅,同时身体素质不佳所致。但当我和小莉进行了深度沟通,才发现是父母的婚姻问题导致小莉想要用“生病”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与爱。

你有没有小时候一生病就被父母百般疼爱和照顾的经验?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用生病达到过某个目的?比如,想要爸爸妈妈回家陪你?或者可以不去上学和参加考试?

当然,这样的经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假如,你的爸爸妈妈常常吵架,或者他们像小莉的父母一样,已经离婚,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也许小莉的故事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小莉之所以会有严重的抑郁表现,最主要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她跟着妈妈生活,而爸爸妈妈即便在分开后,关系依旧特别糟糕,她常常听到两个人在微信上吵架,加上爸爸一直工作繁忙很少关心她,让她倍感孤独。后来爸爸组建了新的家庭,她更加感觉自己被“遗弃”了。小莉说:“一定是我不够好,爸爸才会和妈妈离婚,而且选择不要我的。”

当我直言“你其实就是想用生病来获得爸爸的关注与爱,想要爸爸妈妈可以一起来陪你”时,小莉忍不住哭了。随着我的疏导,小莉意识到并接纳了3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每一个孩子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都想拥有善解人意、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和和谐幸福而完整的家,但很遗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有不少人就像小莉一样,父母虽然爱自己,但却因为彼此无法相处,不是长期争吵就是分崩离析,若身处其中不仅无法感受到爱,甚至还会成为不健康家庭模式的受害者。

如果你不幸也和小莉一样,你一定认识到一点:爱是每个人都最需要的,却是最缺乏学习的生命课题,而家有时候给不出你想要的爱,因为它其实是所爱的学校,你从中学习如何去爱。“如何正确地给出爱、如何有效地表达爱、如何能够彼此相爱”是这所学校最大也是最难的考题,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需要在这所学校里一起学习和成长,这才是家庭真正的意义所在。

最后,我想用一個心理学的调查发现来告诉你,修习好“爱”的这门家庭功课,是多么的重要和有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什么样的人更幸福更健康”的研究,在对724名研究对象进行长达75年的跟踪后发现,那些幸福健康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拥有非常高品质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也就是说: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而无关财富、名望,或是否更加努力工作等。

研究指出:与家人、朋友、邻居联系紧密的人,比不善交际、不合群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孤独的人到了中年,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衰退更早,寿命也更短。而在80岁时还对自己的婚姻家庭很满意、对伴侣很信任的人,记忆力更不容易衰退;反之则会更早地出现记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减缓衰老带来的痛苦,那些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满意度高的人更健康。

(责任编辑 /黄盈盈   美术编辑 / 胡美岩)

猜你喜欢
小莉次序李明
小心翼翼的妻子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李明
这个围棋太难下
有“很”不写“很”
生日谜题
最不能撞的车
放假一年
浅谈交换积分次序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