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用一支笔为司法升温

2021-03-18 09:35郝高兴
女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寄语审判当事人

郝高兴

王瑞芳: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2019 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得者。荣立“个人三等功”和“集体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评查员”、“优秀调研个人”、“信息化先进个人”、“优秀庭审”、“优秀文书”等荣誉。

在法院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名法官在知乎回答:开庭时以为自己是个打字员;到处送达时,觉得自己是个外卖小哥;装卷时像个伟大的图书编辑;调解时又扮演着居委会大妈的角色;只有在翻看案件、了解案情时,才意识到自己是学法律的。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多少道出了法官们的日常。近些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大民众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爆发性涌向法院。王瑞芳处理过数不清的案件,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当事人,随着经验和见识的增涨,她坦言,责任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工作26年,获得荣誉无数,问起她的过人之处,她说:“无他,唯有踏踏实实,常学常新。作为一名法官,公正、踏實和‘有温度,才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一份判后寄语,寄出法律温度

1998年,王瑞芳硕士毕业,在经历两年基层锻炼后,到法院工作,从书记员逐步成长为一名法官。她办理的案件虽然多数为当事人诉行政机关的,但大都涉及土地纠纷、民间借贷、分家析产、道路交通等。一开始,她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公正执法,后来接触、处理更多不同类型的案件,她慢慢发现,法官单靠“法理”判案是远远不够的。

刚性的法律面对的是客观事实,但法官面对的却是复杂多变的人性,她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她说:“法官不仅要做好中立的裁断者,还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倾听者和耐心的善后者。”基于这样的理念,她在任职的高院开了“判后寄语”的先例。

那是一个普通的有关房产归属权的案件,站在法律的角度,法院依法进行判决,作为法官的工作到这里就结束了,案件本身也并没有再值得深究的法律问题。但王瑞芳注意到,打官司的双方是亲人,比起利益,显然亲情的破碎才是最令他们心痛的。王瑞芳深受触动,她说:“可能到了判决的那一刻,他们都还在想为什么会走到对簿公堂这一步。”案子虽了结,但她总觉得还能再做点什么,让当事人在冰冷的现实里能想到回头看过去的温馨。于是,在判决之后,她写了一段判后寄语:

本案虽依据生效民事判决作出了认定,但合议庭对长期协调未果感到十分遗憾,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任何判决都阻断或替代不了的。一方是年逾古稀的舅舅,一方是年过半百的外甥,无论上诉人是否继续民事诉讼,也无论最终的司法判决是什么,都改变不了双方的甥舅血缘亲情,这种亲情是几间房、几分地换不来的。合议庭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甥舅双方能坐下来,协商处理好纠纷,再续久违的亲情。

“法”不能说的话,她选择了用这种方式表达,她说:“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说法真的存在。作为法官,我们也会陷入两难,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都要考虑到,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王瑞芳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份朴实无华的判后寄语,竟在不久之后得到了回应,败诉的当事人打电话给她,说这段话写出了他的心声,他要好好思考怎么去处理好一家人的事情。

法律人不仅要有缜密的法律思维,也要有柔性的情怀,因此,做一个有情理思维的法律人尤为重要,正如王瑞芳所言:“法官的工作绝不止于判决,不论怎样我们都要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小我,正是这些小我组成了大众,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对我们来说的小案子,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是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认真公正作出每一份判决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我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它延续到没有遗憾的状态。”

这样的“延续”,正是王瑞芳引以为豪的成就,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她独立办理的近五百件案件,以及合议和担任审判长处理的千余件案件,均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她对待当事人耐心周到,多次受到当事人感谢,正是这样专业、负责、耐心周到,才有了判后寄语,或许可以说是一名法官为法律所加持的温度。

一边调研,一边“催债”

2012年,王瑞芳结束了行政庭的“一线”工作,调至审判管理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负责全省法院质效评估、审限管理、案件评查、司法统计等指导协调工作,每天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数据平台,了解全省审判数据的总体情况。

近几年,法院系统更加强调自身司法能力的提高,审判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比以前更细、更多。对王瑞芳来说,不论是当法官还是做管理,注重调研,都是她工作的重点和强项。调研需要强有力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由她调研并撰写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高屋建瓴地给出方法论,很多建议最后都得到采纳。

审判管理作为法院管理的核心,对审判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审管办工作不久,王瑞芳发现,虽然审判管理的加强让审判质效和法院工作得到全面提升,但遭遇的瓶颈也明显存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研和思考,她撰文《关于突破审判管理瓶颈的几点思考》,内容直指具体工作中发现的五大堵点——审判管理职能异化、专门审判管理职责的泛化、一线办案人员内心的“抵触”、专门审判管理人员的“出力不讨好”、理论界学者的不时质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条整改建议,最后她的建议都被采纳。曾经被法官们看成“催债部门”的审管办在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后,成了一个更加注重服务精神的部门。

时至今日,王瑞芳依旧在为推动审判管理工作耕耘着,她的论文、案例分析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比起诸多传奇故事傍身的模范,她拥有的似乎只是当事人的简单又短暂的称赞,以及一天天看似重复的工作、一页页严肃专业的文稿,但对于一个把所有事业心都用来干一件事情的人来说,这不就是最大的成就吗?二十多年过去了,记忆里那个站在中学门口,看到对面法院就生出一股敬畏,励志要做法官的小女孩,从来都没有消失。

兴许是被王瑞芳影响,王瑞芳的女儿上大学后也选择了法律专业,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王瑞芳在家里忙着看书学习新知识,她说,如果有机会能和女儿一起读博士,她的法律人生就更圆满了。

猜你喜欢
寄语审判当事人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不喜欢你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画家寄语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从梦想到现实
光阴的审判
民生寄语
专家寄语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