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的相关性分析

2021-03-19 10:06杨芬芳葛岑红蔡菊芳潘韵峰王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指征低龄年龄段

杨芬芳 葛岑红 蔡菊芳 潘韵峰 王宁

据报道[1-2],理想的人体血清铁蛋白(SF)上限约70~100 μg/L,是最小疾病风险值和最高预期寿命值。ELLERVIK 等[3]报道,因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死亡率,当SF>200 μg/L 时显著性升高;并随着SF 的增加,患者生存期中位数显著性减小,当SF 为200 μg/L 时的中位数为79 岁,SF>600 μg/L时的中位数为55 岁。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本院健康体检的杭州市居民16,633 例,统计分析其SF 的分布情况,探讨与居民健康状况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杭州市居民(除外孕妇、哺乳和月经期女性)的临床资料共16,633 例,基础项目包括三大常规、生化、B 超(肝胆脾胰、肾、甲状腺)、胸片(或CT)、心电图、肿瘤标记物、查体(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及女性专项等,连续四年检测SF 值采用首次数据。样本中排除急慢性感染,将既往无肿瘤、肝肾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与SF 变化相关的疾病以及体检结果均正常者(单纯性缺铁除外)纳入健康组,共2443 例,其余均归为非健康组,共14,190 例。非健康组又分为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或疑似指征及其它疾病三类;代谢综合征包括三高症、高尿酸、肥胖(或超重)、脂肪肝、鼾症等,恶性肿瘤或疑似指征指各类恶性肿瘤或有高度疑似恶性肿瘤指征;除此之外,慢性肾病和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疏松及良性病变均归为其它疾病。如果非健康组中包含两类及以上疾病的,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类入组。按年龄分为<45 岁(低龄)、45~64.9 岁(中龄)及≥65 岁(高龄)三组。

1.2 方法 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美国雅培公司ARCHITECT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SF 检测,其参考值:<65 岁,男34~310 μg/L,女22~219 μg/L;≥65 岁男、女均为13~665 μg/L。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系正偏态分布,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差距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健康组与健康组一般情况比较 本次调查对象共16,633 例,其中男9038 例,女7595 例;年龄21~98岁,平均(57.39±17.19)岁。健康组2443 例,其中男662 例(27.10%),女1781 例(72.90%);低龄组1648例(67.46%),中龄组588 例(24.07%),高龄组207 例(8.47%)。非健康组14190 例,其中男8376 例(59.03%),女5814 例(40.97%);低龄组9221 例(64.98%),中龄组3207 例(22.60%),高龄组1762 例(5.37%)。职业构成方面,机关干部4359 例(26%)、事业单位7081例(43%)、企业员工3574 例(22%),个体1619 例(9%)。同性别两组人员在年龄、职业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非健康组与健康组不同性别的各年龄段SF 水平的比较 见表1。

表1 非健康组与健康组不同年龄段SF水平比较[μg/L,M(20%,75%)]

2.3 非健康组与健康组相同性别的不同年龄段SF 分布和构成比 非健康组(包括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或疑似指征,其它疾病,共三组)的SF 水平以百为单位(低于正常另计),对各年龄段的人数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男性各年龄段健康组与非健康组(三类),女性仅45~64.9岁年龄段的健康组与非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健康人群中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所占人数百分比,在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分别为:男性67.19%、58.75%、36.32%,女性44.16%、60.57%、46.00%,其中体重超标者男性为55.49%、50.88%、39.41%,女性为22.59%、28.47%、36.04%。

3 讨论

SF 主要是贮存铁及调节血清铁水平,是诊断缺铁或铁负荷过高的可靠指标。有研究表明,SF 水平与性别、年龄和健康状态(或疾病)呈明显相关性,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肿瘤标志物,并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有关,且可反映人体的营养健康状况[4-5]。

本调查发现低龄非健康男性以代谢性疾病为主,SF 水平及发病率明显高女性;中龄男性患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等慢性病明显上升,女性则以代谢综合征为主;高龄男性心血管等慢性病类升至41.46%,恶性肿瘤及疑似体征为22.02%,女性仍以代谢综合征为主,恶性肿瘤及疑似体征为9.26%。调查显示,相对女性,男性SF 水平高,发病率高,病种多且危害性大。

本调查发现男性的SF 水平与代谢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均呈明显正相关;女性在进入更年期或绝经期后SF 水平迅速升高,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说明SF 水平与疾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文献曾报道,当铁超负荷时可沉积于胰岛,铁作为促氧化剂可直接损伤胰岛β 细胞,引起糖代谢障碍,同时铁催化自由基的生成,可促进脂质氧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细胞损伤[6]。另有学者认为SF 水平异常与肝癌、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有关,且升高水平与肝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7]。闰丽荣等[8]研究发现,SF 水平与冠心病相关;脑梗死患者在进展期明显增高;肝癌、结肠癌、胰腺癌等都增高。

另调查发现SF 水平与年龄和性别也有一定关系。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女性反之。国内外学者曾报道,男性SF 水平在40~59 岁呈稳定状态,60 岁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变、消化吸收与合成功能降低导致铁吸收减少,以及高血清铁蛋白对男性生存不利有关;亦有学者提出,男性65 岁前SF 普遍较高,可能与食物摄入多、身体活动少、雄性激素促进合成有关。年轻女性SF 明显偏低,45 岁后迅速上升,至65 岁后又变缓,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现象有关。年轻女性月经宫血是维持SF 正常的重要途径,而绝经妇女每年可减少约250 mg 铁的排出,导致体内铁储存逐渐增加[9]。

本资料中,男性和女性SF 水平有差异。无论是健康还是非健康人群,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各年龄段(除>65 岁)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随着对SF 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表明SF 曾为血清学初筛恶性肿瘤的指标之一,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其对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的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动态观察其浓度变化,及早预警身体的不良变化,通过减铁的健康干预或临床路径来降低致病风险,从而促进健康。

猜你喜欢
指征低龄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
低龄留学当慎行
剖宫产指征160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