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1-03-22 05:45陈昱含
清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事物技巧美的

文_陈昱含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学教”的教育理念指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越强,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越强。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关键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完善学生美术学习的整体框架,增强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观察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在美术创作中激发自身的潜能与创新思维。观察能力与学生创新思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观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又能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闻名于世的创新设计,都源于人们的仔细观察与耐心品味。大到高耸的建筑大楼,小到新颖的服装,这些创新中都有观察的辅助与助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观察美的自觉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在美术创作中健康地成长。

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小学美术的教学基本以课堂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美术创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事物的本质与内涵,也可以保证课堂的秩序与教学进程的流畅。与此同时,提升观察能力与领悟观察方法,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创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学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积极的态度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策

第一,启发诱导,激发观察兴趣。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师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要因材施教,启发引导,通过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游戏、活动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对现实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任何有效的、积极的引导都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独特的观察材料开展新颖的美术作品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动机,培养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美术观察的意识,使其感受美术课堂教学的快乐和追求美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第二,循序渐进,传授观察技巧。如果说兴趣是提升观察能力的动力,那么技巧就是提升观察能力必不可少的“武器”。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系统性地获取美术学习的观察能力。通过掌握的美术观察技巧,学生能够制订严密的观察事物的计划,合理使用美术观察工具,并在观察之后对事物进行富有逻辑的归纳和总结。在传授观察技巧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观察技巧有整体观察法、细节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总之,观察技巧的习得与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加强技巧的传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因材施教,加强观察实践。小学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兴趣的激发和技巧的掌握,还在于在美术学习中实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使学生加强观察实践,陶冶情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作品的展览会,按照规范要求,认真细心地观察作品。除了欣赏美术作品,观察能力的实践还体现在学生自主的美术创作中。课堂是学生美术观察的主阵地,现实生活更是学生提升能力不可缺少的补充。生活中充满着可观察的、有美感的事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观察实践,把握事物的内涵与本质,提升观察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其掌握观察技巧,在美术实践中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事物技巧美的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打破平衡
指正要有技巧
美的校 美的人
提问的技巧
单独中的洞见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