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优质肉鸡肉用性能和脂肪沉积规律研究

2021-03-22 04:51韩海霞雷秋霞李福伟刘玮刘杰周艳曹顶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沉积日龄公鸡

韩海霞,雷秋霞,李福伟,刘玮,刘杰,周艳,曹顶国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省家禽育种工程技术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3)

屠宰性能是衡量鸡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等。国内专家针对不同品种的屠宰性能做了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屠宰性能均不同[1-5]。肉鸡过量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和皮下,各部位脂肪沉积量和速度不一致,腹部脂肪含量最高,皮下脂肪含量较低。皮下脂肪沉积较早但沉积速度缓慢;腹脂出现较晚,但沉积速度最快。肉鸡性别、品种(系)不同,脂肪沉积规律也不尽相同[6]。李俊英等[7]研究表明肌间脂肪和胸肌内脂肪的沉积没有必然联系。目前,不同品种鸡的生长发育、肉用性能及脂肪性状的相关报道较多,但未见两个品种相互比较的相关报道。因此,亟待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深度挖掘其优良性状资源,尤其是针对不同品种和性别开展脂肪沉积规律的相关研究。

鲁禽B2专门化品系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以山东地方品种琅琊鸡为素材选育而成[8, 9],保持了育种素材体型外貌特征:青脚麻羽和良好的肌肉品质,且生产性能高、抗病性好,适应于北方市场需求;石岐杂鸡由香港有关部门对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和石岐鸡与引进的新汉县、白洛克、科尼什等外来鸡种杂交改良而成[10, 11],具有黄羽、黄脚、黄皮、矮脚、皮嫩、肉厚质软、味香等特点,适应南方市场需求。本试验对这两种类型优质鸡生长速度、屠宰性能进行研究,同时对肌内脂肪含量及沉积规律进行探讨,以明确不同类型优质肉鸡在产肉性能和脂肪性状上的优势,这对深度挖掘与开发利用优良品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原种鸡场的鲁禽B2系和石岐杂鸡的保种群体,同批入孵,饲养环境和营养水平一致。每个品种分别在49、70、90日龄时随机挑选个体6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屠宰指标包括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宽和皮脂厚,按照NY/T 823—2004[12]标准进行测定。

肌内脂肪含量测定:称取新鲜肉样16~20 g,绞碎,放入洗净烘干的表面皿中,抹平。将抹平的肉样连同表面皿先65℃烘10~12 h,再105℃烘10~12 h,取出,碎成粉状。先将用定性滤纸事先叠好的纸包于105℃烘5~6 h,记录为空纸包重,然后将肉粉装入已烘干的纸包内,于105℃烘7~8 h,记为提前总重;将上述纸包放入乙醚抽提器中提取约48 h,抽提后的纸包在105℃下烘7~8 h,记为提后总重。肌内脂肪含量(%) =(提前总重-提后总重)/(提前总重-空纸包重)×100。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整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2.1.1 不同品种间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由表1可知,两品种间公母鸡体重均是鲁禽B2系显著高于石岐杂鸡(P<0.05)。两品种间0~49日龄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05);49~70日龄和70~90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但鲁禽B2系均高于石岐杂鸡。

2.1.2 不同日龄间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由表1可知,两品种公母鸡体重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公母鸡日增重均是49~70日龄最快,显著高于0~49日龄和70~90日龄(P<0.05); 公鸡0~49日龄日增重最低,母鸡则是70~90日龄最低。

表1 49、70、90日龄体重和日增重(g)

2.2 屠宰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2.2.1 不同品种间屠宰指标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公母鸡49日龄和90日龄屠宰率石岐杂鸡高于鲁禽B2系,70日龄则相反,但只有70日龄母鸡达到显著差异(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除90日龄石岐杂鸡公鸡略高外,其余均是鲁禽B2系高于石岐杂鸡,且49日龄公鸡、49日龄和70日龄母鸡两品种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两品种间公母鸡各日龄腿肌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是49日龄和70日龄鲁禽B2系高于石岐杂鸡,90日龄石岐杂鸡高于鲁禽B2系;胸肌率公母鸡均是鲁禽B2系高于石岐杂鸡,且公鸡三个日龄和母鸡70日龄均差异显著(P<0.05)。

2.2.2 不同日龄间屠宰指标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日龄的屠宰率两品种公母鸡均是49日龄最高,石岐杂公母鸡均是70日龄最低,鲁禽B2系均是90日龄最低;石岐杂公鸡49日龄显著高于70日龄和90日龄(P<0.05),母鸡3个日龄间均差异显著(P<0.05);鲁禽B2系公鸡各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90日龄显著低于49日龄和70日龄(P<0.05)。除鲁禽B2系90日龄母鸡半净膛率和90日龄公鸡腿肌率外,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半净膛率石岐杂公鸡三个日龄间均差异显著(P<0.05),石岐杂母鸡和鲁禽B2系公鸡49日龄和70日龄均与90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鲁禽B2系母鸡70日龄显著高于49日龄和90日龄(P<0.05)。两品种公母鸡全净膛率除鲁禽B2系母鸡70日龄和90日龄外其余三个日龄间均差异显著(P<0.05)。两品种70日龄和90日龄公鸡腿肌率显著高于49日龄(P<0.05),90日龄母鸡显著高于49日龄和70日龄(P<0.05)。除石岐杂母鸡90日龄胸肌率显著高于49日龄(P<0.05)外,其余均差异不显著(P>0.05)。

2.3 脂肪沉积规律分析

2.3.1 不同品种间脂肪沉积规律分析 由表3可知,公鸡腹脂率均是石岐杂鸡高于鲁禽B2系,母鸡则是石岐杂鸡低于鲁禽B2系,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鸡肌间脂宽均是石岐杂鸡低于鲁禽B2系,且49日龄达到显著差异(P<0.05)。公鸡皮脂厚石岐杂鸡高于鲁禽B2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和90日龄石岐杂母鸡高于鲁禽B2系,49日龄石岐杂鸡低于鲁禽B2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鸡肌内脂肪含量均是49日龄和70日龄石岐杂鸡低于鲁禽B2系,且差异不显著(P>0.05);90日龄石岐杂鸡高于鲁禽B2系,且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

2.3.2 不同日龄间脂肪沉积规律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日龄腹脂率两品种均是公鸡70日龄最高,母鸡90日龄最高,且石岐杂公鸡7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肌间脂宽两品种公母鸡三个日龄间均差异显著(P<0.05),均为49日龄最低,70日龄最高。不同日龄间皮脂厚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大。石岐杂公鸡90日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9日龄和70日龄,石岐杂和鲁禽B2系母鸡70日龄和90日龄显著高于49日龄(P<0.05)。

3 讨论与结论

3.1 生长发育规律

由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可知,两个品种体重差异显著,这是由不同品种的特性决定的;不同日龄间体重差异显著,符合生长发育特征。两品种间石岐杂鸡日增重低于鲁禽B2系,且两品种公母鸡均是在49~70日龄时日增重最快,但70~90日龄公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公鸡70~90日龄日增重高于0~49日龄,而母鸡70~90日龄日增重低于0~49日龄。

3.2 屠宰指标测定结果

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是衡量畜禽产肉性能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屠宰率在80%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肉用性能良好[1]。由本试验屠宰指标测定结果可知,除石歧杂鸡49日龄全净膛率稍低于60%外,其它时期屠宰性能良好。不同品种屠宰率均是49日龄最高,鲁禽B2系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石岐杂鸡70日龄降低,90日龄反而高于70日龄;石岐杂公母鸡和鲁禽B2系公鸡半净膛率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鲁禽B2系母鸡70日龄增加,90日龄下降;两品种全净膛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高;除鲁禽B2系90日龄公鸡外,腿肌率和胸肌率两品种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3.3 脂肪沉积规律

所测4个脂肪指标间没有一致的规律性。杨凌云等[6]研究表明,AA肉鸡腹脂和皮下脂肪的沉积规律不同,腹脂出现较晚,沉积速度快,皮下脂肪出现较早但沉积速度比较缓慢。本试验测定时间较晚,49日龄开始测定时皮下脂肪值较大,且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较低。皮下脂肪厚度一般在3~5 mm[13],本试验在测定时间内皮下脂肪厚度均在适宜范围内。两品种公鸡腹脂率7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母鸡腹脂率则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这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14]》中各品种的测定结果一致。李俊英等[7]研究表明,肌内脂肪含量与肌间脂宽相关系数很小,肌间脂肪和胸肌内脂肪的沉积没有必然联系。本试验结果也证实肌间脂宽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着不一致的规律性。

本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在不同日龄的体重、日增重、屠宰率、肌间脂宽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其它有些指标也有一定的规律,需要进一步开展更详细的研究,找出各品种的生长拐点以及脂肪沉积最佳日龄。根据拐点日龄、屠宰率、脂肪沉积最佳日龄以及不同品种的特点等,制定出不同品种适宜的出栏日龄,避免饲料的浪费;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适时上市,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沉积日龄公鸡
电沉积新型纳米复合MCrAl(Y)涂层的研究进展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醇基电解液中锕的电沉积条件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两只公鸡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说话的公鸡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