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黄溪村

2021-03-22 08:14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5期
关键词:桑蚕村支书养蚕

朱 磊

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名为黄溪村。 夕阳下的田地里,桑林披上了金色的光辉。 村民方志春钻进桑林,拉低一根桑枝。小花骨朵般的芽苞,正等待着春风的抚摸。

“黄溪村的春天,好像要早来一点了。 ”方志春喃喃自语。 望着夕阳下的村景,方志春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08 年9 月。

那一年,黄溪村“两委”要换届。 方志春与乡亲们都觉得,想改变黄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定得请个能人来当村支书。 当时,在大家的心头,都盘旋着同样一个名字:徐万年。

在黄溪村,徐万年这个名字有点传奇。18 岁当了村里民兵连连长,年纪轻轻便当上村支书,带着村里两千多口人,开加工厂,办合作医疗,黄溪村的日子节节高。 乡里赏识这个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让他当上副乡长。 本来干得好好的,谁也没想到,徐万年却突然下海经商去了, 经商也干得风生水起,企业资产已经过千万。

可等大家找到徐万年一说想法, 徐万年却婉拒了大家的好意:“企业正在上升期, 我抽不出时间啊,还是另请高明吧。 ”县里、乡里轮番做工作,村民们隔三差五就往镇上徐万年家里跑, 可徐万年就是不松口。

2008 年11 月的一个晚上,徐万年家又响起了敲门声。 徐万年开门一看,怔住了,门口站着一位八旬老人,身后跟着一帮黄溪村的老党员。

“老书记,您怎么来了? ”徐万年惊讶地说。

“我走了十来里路,专程来找你。 ”

八旬老人是村里老支书方三黄。 当初就是他力排众议, 推荐年纪轻轻的徐万年担任黄溪村的村支书。 拉着徐万年的手,方三黄不肯落座:“万年啊,当初选你就是看重你踏实肯干,责任心强! ”

徐万年低头沉默。 方三黄眼眶红了:“回来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让乡亲们早点过上好日子! ”

一句话戳中了徐万年的心, 眼泪也差点掉了出来。当初母亲早亡,父亲出走,9 岁的徐万年跟外公外婆生活,幸亏村里人帮衬,才有了今天。 送出老书记走了很远,看着那颤颤巍巍的背影,徐万年下了决心。

那一夜, 徐万年和妻子匡连英促膝长谈:“看来,我得回黄溪村了。 ”

“企业怎么办? ”匡连英问。

“企业肯定是顾不上了,交给儿子打理吧。 ”徐万年说。

2008 年11 月26 日,黄溪村“两委”改选,徐万年当选为村支书,大家都嚷着让他说两句。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 我当村支书,不领工资、不领补贴、不报费用,3 年让黄溪村变个样,5 年让黄溪村富起来!”徐万年斩钉截铁地说。 村民们连声叫好。

随后,徐万年对全新的村“两委”班子定下规矩:村干部不得违规插手工程;成立村理财小组,进行财务公开;每月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干部实行坐班制度,全年考勤。

为了让班子成员放开手脚, 徐万年带着大家先后奔赴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参观考察。 回村后,大家形成共识:黄溪村必须变。

徐万年搬到镇上后,多年没有回过村。 如今,他回来走村串户,越走心里揪得越紧。

黄溪村风景 资料图

千亩水田变为了“冷浆田”,全年温度不过8 摄氏度,谷物只能种一季,收成也大大减少。村干部5年没有发工资,村里负债200 余万元,黄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建档立卡贫困户方小花,连基本的年货都备不起。3 个孩子要上学,公公早逝,婆婆多病,一家人无助的眼神,让徐万年至今难忘。

改变黄溪村,必须先让产业强起来!

徐万年做生意走南闯北,朋友结交不少。 有朋友建议:可在黄溪村试种吊瓜,亩产效益高。

2009 年,在去武宁等地考察吊瓜种植后,徐万年带领村民试种了200 亩吊瓜, 当年亩收入达3000 元,乡亲们很兴奋。可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推广种植时,徐万年却踩了脚刹车。

原来,这一年市场饱和,吊瓜价格坐了“过山车”。 有着敏锐市场嗅觉的徐万年果断决定:换产业! 这一次他瞅准的产业是养桑蚕。

黄溪村养桑蚕是有传统的, 祖辈曾以种桑养蚕为生。 可如今时移世易,整个黄溪村桑田剩下不过十来亩, 养蚕的人屈指可数。 听闻又要开始养蚕, 大家对徐万年的质疑声四起:“吊瓜种得好好的,搞什么桑蚕? ”

想要大家信服,必须让大家看到效益。 跑了浙江、江苏等地,徐万年对于桑蚕市场心里有了数,回村找来几个养蚕户,细细地了解他们的顾虑。

“一没技术,二没市场。 ”大家坦言。

“如果给你们找技术员,包销路,你们愿不愿意扩大规模? ”徐万年问。

“我们愿意! ”大家说。

徐万年心里有底了。 修水是全江西的桑蚕养殖大县,找技术、找销路都不在话下,要找就找技术强的单位。 徐万年将眼光放在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在修水县的基地。

没想到,徐万年来到基地,刚一开口,基地负责人就摇头:“我们这里是优种培育基地, 蚕子如果染上病毒,长大了不吐丝,一旦绝收,我们无法回收,你们也有损失,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

连续登门几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答复。 徐万年急了:“我以公司的资产担保,出了问题,所有损失我来赔! ”

也许是被徐万年这股执着劲儿打动, 基地负责人终于松了口,也表明了态度:技术员每周最多去指导一次,能不能搞得好,还得靠你们自己!

拿到优质的桑蚕种,徐万年不仅没有松口气,反而压力陡增。 这种技术活儿,自己没干过,有多少人愿意养,又有多少人能养好,都要打个问号。

徐万年找来全村党员和养蚕户,算了一笔账:“根据我了解到的市场行情,现在15 斤桑可以出1斤茧, 市价最低是15 元钱, 一亩地如果出1 万斤桑,亩产万元就不是梦! ”

最终,有70 户村民同意种桑养蚕,方小花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被徐万年动员起来。2010 年,黄溪村200 亩桑地出芽长叶。 徐万年不敢怠慢,70户人家,他每天每户都要去看看。 有一次,徐万年去村民车应英家看蚕宝宝, 发现盆里的桑叶吃光了,蚕儿到处爬没人管。 好脾气的徐万年少见地发怒了,满村找人,从牌桌上揪回了车应英,劈头盖脸地教训一通。 事情传开以后,大家养蚕再也不敢怠慢了。

终于等到蚕结茧成蛹。 按照制种要求,需要分出公母和国外品种杂交,这可是件新鲜事。 徐万年请来技术员, 就在村委会外面的广场上, 现场教学、现场分蛹、现场评比,自掏腰包买来奖品奖励。

方小花也在人群中,认真地学着,最后竟拿到了比赛的二等奖。 看着认真学习分蚕蛹的村民们,徐万年的心温暖而感动。 按照大家的推算,养蚕户户均至少有3 万元的收入!

“没想到,黄溪村能把养蚕做得这么好!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基地的负责人为之动容。

2011 年,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正式把基地放在了黄溪村,派驻技术员,每人分包一个组,指导大家养蚕。黄溪村的桑田面积每年以200 亩速度增长,2014 年便达800 亩,桑蚕养殖户达180 户。

找准产业,只是黄溪村蝶变的第一步。 在徐万年心中,蓝图一旦展开,落子便坚定不移。

黄溪村东面靠山, 崇河绕着村子走了一个弧形, 将村子紧紧包裹, 只能靠摆渡或绕山路去县城。

要改变这种交通环境,就得修路建桥。

2010 年,一条省道从黄溪村旁边修通。徐万年希望将村路拓宽,与省道连通,彻底让黄溪村告别依靠土路与山路出行的历史。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修一座跨过崇河的大桥,徐万年想要修12 米宽。

认准了就得干。“要想富,先修路,黄溪村的未来,是家家都有小汽车。”徐万年说。为了能拿到批文,徐万年每周都要往省里跑,拍着胸脯表态,只需要交通部门批文,不需要给项目资金。

“一个村支书,为了全村能够便利出行,不辞辛苦地往我们这里跑, 我们难道不该用心支持吗? ”最终,省交通厅专门拨付了一笔资金,用于黄溪乡村公路建设。

徐万年用个人企业担保, 从信用社和银行贷到了400 万元。大桥终于在2011 年动土开工,黄溪村沸腾了。 2013 年1 月22 日通桥那天,黄溪村如同过年。

经过几年的整体打造,黄溪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头,12 米宽的黄溪大桥气派非凡,大桥连着硬化路,串联起产业园、养蚕车间、500 多栋连体式独立庭院。 沿着崇河景观带静静散步,只见绿树成荫,清波见底。

从家家户户散养桑蚕, 到新建小蚕工厂和大蚕车间,黄溪村的养蚕产业不断壮大,村子成为修水县知名的蚕制种基地。从泥泞不堪的土路,到如今大桥大道,蔬菜、茶叶等五大主导农业产业并驾齐驱,5 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先后成立。 2019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 万元,63 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2020 年12 月24 日,黄溪村第一次给全村500位6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福利金,桌上摆满现金,老人们脸上都是灿烂的欢笑。

之前黄溪村的桑蚕丝积压了几十万斤, 村民们心急如焚。 徐万年却在危机中看到了市场行情,贷款200 万元,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建成一个蚕丝加工厂,生产蚕丝被,并通过多方联系拓展销售渠道,把村里产品推向市场。 如今,黄溪村的蚕丝被供不应求,短短半年时间,销售额便突破了1000 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100 万元。

2020 年,徐万年在做胆囊摘除手术时,发现肝功能出了问题。 医生要求必须尽快住院治疗,但是徐万年一拖再拖,用保守治疗法控制病情。“你当书记干了一届又一届, 如今黄溪村的年轻干部们都能顶事了,你该歇歇了! ”匡连英说。

妻子的话让徐万年陷入沉思。 村主任方小华、村党支部副书记方耀财等一批村干部已经成长起来,徐万年相信,黄溪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2020 年年底,听闻徐万年要退二线,村民们心里都舍不得。 不过,徐万年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肯歇歇的人,他的心还系在黄溪村身上。

这一天,上午7 点,太阳爬上山顶。 徐万年早已踏着清晨的微光,把全村的大棚都转了一遍。 棚子里,那辣椒长势正旺,果冻橙、火龙果,都是新引进的品种。 冬日里的黄溪村,正孕育着勃勃生机,静待春天的光临……

猜你喜欢
桑蚕村支书养蚕
养蚕不易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宁南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分析
村支书
桑蚕饲养高产高效技术措施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