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2021-03-22 04:36刘汶睿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奈德

刘汶睿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类型,从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存在众多类似之处[1]。因此,相关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存在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上,针对这一特点将这类患者定义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2]。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以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及与此而引发的持续气流受限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研究认为:针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同的用药方案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4]。本文为探讨噻托溴铵在临床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临床疗效的影响,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临床收治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临床收治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47~70岁,平均(62.34±8.64)岁;病程8~12年,平均(10.35±1.72)年。纳入标准:(1)符合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气道持续性受限。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系统功能性疾病;(2)合并肺大泡、气胸及肺部感染;(3)肿瘤患者;(4)有相关药物过敏史。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7~70岁,平均(62.51±8.69)岁;病程8~12年,平均(10.44±1.78)年。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7~70岁,平均(62.31±8.61)岁;病程8~12年,平均(10.31±1.66)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布地奈德(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986)雾化吸入治疗,2次/d,100 mg/次。

1.2.2 研究组 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布地奈德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噻托溴铵气雾剂(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0023)进行治疗,1吸/次,3次/d,18 mg/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TNF-α和IL-6炎症因子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哮喘控制评分采用哮喘控制评分表,分值范围0~25分,得分越低病情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表,分值范围0~10分,得分越低病情越严重。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值;有效: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均得到大幅改善,但尚未达到正常值;无效:尚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48) 12.54±1.45 22.34±2.48 23.634 3 0.000 0 5.24±0.84 8.98±1.34 18.133 9 0.000 0对照组(n=48) 12.64±1.67 16.95±2.47 10.015 0 0.000 0 5.22±0.91 6.44±1.75 9.926 5 0.000 0 t值 0.313 3 10.668 9 0.111 9 7.984 0 P值 0.754 8 0.000 0 0.911 2 0.000 0组别 哮喘控制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和IL-6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和IL-6水平比较 [n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和IL-6水平比较 [ng/L,(±s)]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48) 96.35±16.37 54.86±11.45 14.389 1 0.000 0 27.35±10.45 15.98±8.34 5.891 8 0.000 0对照组(n=48) 96.47±15.94 75.38±15.34 20.641 5 0.000 0 27.41±11.04 20.48±6.74 3.117 2 0.002 4 t值 0.036 4 7.426 9 0.027 3 2.907 5 P值 0.971 1 0.000 0 0.978 2 0.004 5组别 TNF-αIL-6

2.3 两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慢肺阻与哮喘发病均不同程度是受气道炎症所致,临床上患者经常出现两种疾病合并发病的情况[5]。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并且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出现相关症状加剧的现象,若临床治疗和处置不得当,患者可进一步出现肺功能衰竭等不良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健康[6]。因此,针对有效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针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所选用的药物主要以激素类为主,其中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是临床常用的激素类药物[7]。布地奈德属于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它能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8]。但是采用布地奈德单独用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综合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际中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噻托溴铵属于临床常用的长效性抗胆碱类药物中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选择性和特异性[9]。能够针对Ml、M2受体发挥直接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支气管进行充分的扩张,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10]。因此,采用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联合用药,可以发挥二者直接的协调效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促进疗效提升的目的。

从本文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给予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联合用药治疗后,一方面,患者的哮喘控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一方面,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对于患者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进行了有效抑制,从而促使相关血液炎症因子指标降低,并提升了临床疗效。这不仅证实了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联合治疗的比较优势,同时与国内外类医学研究结论一致[11-13]。

综上所述,噻托溴铵能够有效控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提升综合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奈德
特布他林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分析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