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到健康

2021-03-22 02:56谭晶宝
汽车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空气质量环境

谭晶宝

汽车环境与健康要兼顾车内环境与车外环境,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应该从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去监控。

“2021第三届中国汽车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在北京、重庆两地同期连线召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公众更加关注健康出行、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时代背景和产业背景下,本届高峰论坛受到了各方关注。

受疫情影响,论坛采取了严格的人员数量管控措施,并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在北京和重庆两地会场同步开展。由此也可以看出,后疫情時代的常态化防控,将长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此时举办如此高规格的汽车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可谓恰逢其时。

论坛上,与会领导、学者、专家以“共筑后疫情时代汽车健康产业生态圈”为主题,从车内环境健康评价关键技术与社会效应、车内污染现状及预防对策、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与趋势分析、疫情常态化对汽车产业环保与健康发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汽车环境与健康的生态发展之路。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从艰辛走向复苏的难忘之年。作为本次论坛北京会场的主持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2020年可能是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包括创新环境最好的一年,而且是从量变到质变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中国汽车人在大疫之年,在转型过程中有了满满的自信感。

正如付于武所言,疫情暴发不久,我们就看到国内车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N95空气过滤系统、中药香氛等配置,并通过OTA升级推出远程一键净化等功能,中国汽车产业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在疫情面前再一次得到了有力地彰显。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顾士明在发言中表示:“本次论坛汽车行业把环境与健康、把车内空气质量摆到很高的地位来讨论,一起来研究、分享,是时代的进步。车内的空气质量主要还是要从标准入手,旧的相关标准已经施行很多年了,在静止的环境中以及在没有人的条件下检测的空气质量标准,跟实际使用的场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以标准为依托从设计的源头解决好车内环境问题。”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博士指出,车内环境与健康问题,既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关,也一定程度上与安全行车有关。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部分》中,将召回的领域由安全召回拓展到环保召回领域,即“绿色召回”。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认为,汽车环境与健康要兼顾车内环境与车外环境。加强汽车碳排放顶层设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制定汽车产业实施的路线图,构建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碳排放全局性架构和发展战略,促进汽车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兼副秘书长叶盛基同样认为汽车的环境与健康要从全产业链去关注:“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应该作为汽车产品全生命过程的监控,应该从供应链的全链条去关注产品安全、环境、健康事项”。

对于如何保障车内环境的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会上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研发实用、绿色、环保的车用功能材料,进而实现源头上共治;二是要开发先进的车内新风系统,特别是要采用一些多重功能或者模块化的空气净化器;三是要重视新材料对人体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四是利用现在的传感技术加强车内污染物种类的监测或浓度的监测,强化车内空气质量的智能保障系统,推动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整个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正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所说:“汽车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第三个空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进一步认识到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中国有4亿多驾驶员、接近3亿辆汽车,车内环境健康不仅成为民生问题,更是中国的热点话题,关系到实现全民健康乃至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要全面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环保理念的重视程度,形成跨行业多方参与的车内环境控制和研发平台,实现绿色健康制造。”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空气质量环境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环境清洁工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漫观环境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