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 优“活”科学教学

2021-03-24 10:11刘春妮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利用科学探究

刘春妮

摘 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它已经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适当适时地融入小学科学课堂,盘活教学资源,激活实效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促活课后研学,便可以有效优化我们的科学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074-002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及时交流和共享,使学生可以不再受时空限制而进行自由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可以延伸到社会和网络,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个性交流,信息的反饋也更多样化。而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教学的内容广阔而多样,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依靠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手段已经比较难以吸引学生越发新奇的目光、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把多种媒体的进行合理组合,将课堂中的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的动态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建立更多的信息技术平台,帮助学生在多渠道获取知识,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让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活”起来。

一、利用信息技术,盘活教学资源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对于客观世界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另外计算机、网络也充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书本上的有限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资源的优势,从各种信息媒体上搜索大量的资料丰富教材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知识。

1.音视频介入

在小学科学的知识模块中,“宇宙”板块的内容是最难以直观教学的,无论从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还是在记录月相的时间跨度,甚至是研究三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星系星座的相关知识,光从书本字面的了解、模拟探究实验是无法达到高效的教学实效的。此时如果借助一部分高质量的音视频,如国内外优质纪录片《航拍中国》、BBC系列纪录片等,从视听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枯燥的文字知识建立起立体模型效果。

2.模拟动画引入

以直观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是科学教学求真求实的一个方面,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有不少的科学知识是无法通过真实记录的图片、影像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比如认识人体的内部结构等生物学知识,就需要引用更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资源来进行教学。例如《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消化系统的工作,但书本上仅有的简图知识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搜索到的图文信息又涉及专业术语晦涩难懂,此时可以制作或者利用现有的动图资源介绍或者引入一些相关的动画等应用程序向学生展示,相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身体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肤下的肌肉结构和骨骼、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此外,软件的互动交互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在查看消化系统时,除了可以直观地看到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相关器官,拖拽右方罗列的任一食物到口腔处还可以看到完整的动态消化步骤模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一目了然。学生能在有趣的图文中,更形象化地认识消化系统,建立科学概念,进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活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理学也表明:单一的文字、空洞的讲解、抽象的分析,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不佳。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习就会是进取、主动、高效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妙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鲜明的画面,培养和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1.情境导入,生活化课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初始,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导入课堂,无法让学生以更佳的学习状态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有趣的动画场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昼夜交替现象》时,在导入部分,采用昼夜交替现象的典型动画,将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暗示,同时动画效果也充分激发起学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原因的兴趣。

2.模拟演示,生动化内容

在科学内容中有许多比较枯燥抽象的知识,或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或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依靠出示图片、阅读课本知识,然后进行讲解来教学,这样不仅学生没有兴趣学,对所学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这样严重地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将图画、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将枯燥变得生动,将抽象变为直观,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科学的学习中。而教师也在适用现代信息手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学的水平,更积极地投入研究教学内容中,这样相互影响,相互提高,使科学教学更加有趣有效。

例如在教学《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动物的生长、发育、死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从而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在教学《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时,使用动画的效果将宇宙间的斗转星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探究后能更清晰地了解到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三、利用信息技术,灵活教学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担任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活动。尤其是在面临疫情特殊时期,学生居家进行线上学习,正是活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最好体现。

1.利用好线上课程

线上名师课堂是学生有序进行在线学习的首要渠道,教师在录制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居家学习的实际问题,如无人监管,长期线上学习产生疲劳,甚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因此要在学习时间上进行浓缩,科学知识点上进行精简,教学内容上灵活生动,课后实践上简单可行,才能让学生在居家学习的过程中有兴趣的主动学习,并能在课后积极响应参与课后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科学知识。如《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学生在线学习只能平面上了解各种地形,无法直接对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进行调查。在教學中课设计实景图片展示,简洁文字介绍,简图明示各地形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形概念。课程实施时间可以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然后提出课后查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没有见过的地形地貌,自己去认识感兴趣的地形特征。甚至还可以利用当代流行的地图程序中自带的3D实景来帮助学生建构地形的知识,也是对学生的识图能力、方位辨别能力的一种锻炼。

2.把握好在线直播

要让学生提高居家学习线上课程的实效,如果没有任课教师及时的跟踪了解,是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的。科学教师应该及时及时收集把握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例如开展每周一次的在线直播或者在线互动交流,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时刻把握好学生的科学知识建构状态,为线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为线下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例如在线上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后,教师的在线直播互动,可以让学生在直播课堂中,交流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既是为检查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又给了学生课后展示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应用好在线评价

要掌握好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才能进一步做好线上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在线评价方式有许多种类,例如某软件中的“提交作业”板块,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及时查阅学生作业的情况,某软件的在线测试功能,能为教师收集学生阶段学习情况……教师在利用各种在线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将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明白白学习,为学生清清楚楚答疑,才能达到和线下测评相同的效果。但科学学习有特殊之处,需要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例如《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后,不用检测科学知识概念,而让学生合作完成个电子小报、研究报告等,用多种方式的测评,应该更受学生的欢迎。

4.利用好在线资源

居家学习期间,各种各样的学习课程和资源层出不穷,尤其是科学学习的相关课程和资源,有许多是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多渠道的获取其他地区、其他年段、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信息,并能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学习与拓展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活课后研学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小学科学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科学的课堂上帮助学生构建出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梳理恰当探究的模型,有了现代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乐趣。

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平时难以观察到的微小事物、历史事件通过声音、图像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全面地进行观察,有序地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趣味的课外资料和辅助读物,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从而能更好地为科学探究服务。利用互动平台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相互协作的能力。学校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和学生课后研学的兴趣,开展系列的家庭科技活动,比如家庭实验室、课后小实验、生活大探秘等一系列的课堂衍生探究活动,既有继续课堂学习的延续,又有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生活、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心理学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同时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对它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只有把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效率,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适当适时地融入小学科学课堂,盘活教学资源、激活实效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促活课后研学,不但能增强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为后继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利用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画与理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科学拔牙
废物巧利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