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90载“深潜”人生

2021-03-24 11:21李璐璐
读者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动力核潜艇

李璐璐

“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须发皆白的彭士禄对着镜头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位96岁的老人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见证了中国轰轰烈烈的发展。为国贡献了大半生,看到中国今天的成就,九旬老人很是欣慰。

颠沛流离的烈士遗孤

彭士禄的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的父亲、革命先烈彭湃牺牲时,他只有4岁。彭士禄说,那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漆黑夜晚,奶妈背着他不停地跑,他吓得哇哇大哭,奶妈跟他说:“你别哭,别出声。”后来他才知道,那一天,彭湃领导创建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遭到重创,敌人到处疯狂搜捕、屠杀,扬言要把彭家人斩草除根。年幼的彭士禄慢慢明白,活下去,就是自己的目标。

此后,彭士禄开始了隐姓埋名的逃难生活。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他被带到潮安,在革命群众家里辗转寄养。彭士禄的女儿彭洁回忆说:“我父亲说他记得有一天,来了两位叔叔接他去瑞金,途中遇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盘查,这两位叔叔就被抓走了。7天之后,他们在广东的梅县被杀害。后来父亲才知道,这两位叔叔是东江特委的负责人。为了保护烈士遗孤,两位优秀的共产党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父亲常常感慨党和人民对他的关爱。”

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彭士禄说:“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老百姓对我比对自己的亲儿女还要亲。我有20多个‘爸‘妈,他们都是贫苦善良的农民,平时他们吃不饱,我吃得饱;逢年过节难得有点肉,我吃肉,他们啃骨头。我曾经在潘舜贞姑妈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儿子是红军游击队队长,她家就是地下交通站。当时,全村老百姓的生活条件都很艰苦,自己的子女都上不起学,可乡亲们还是一起凑钱把我送进了学堂。我还有个渔夫爸爸,时常用打来的鱼给我换潮州柑吃……”在东躲西藏中,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彭士禄不幸被敌人抓获,年仅8岁的他被关进了监狱,直到1935年才出狱。然而,一年之后,他再次入狱。两次牢狱之灾让彭士禄吃尽了苦头,但狱友都尽力照顾幼小的他。后来经过多方积极营救,彭士禄终于出狱,被祖母带去澳门,后来又去了香港。

在香港,彭士禄渐渐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萌生了参加革命的念头。1939年夏天,彭士禄离开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参加了东江纵队,直到后来被中共地下党组织找到,才被送往延安。途经重庆时,彭士禄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终于找到你了。”

难忘的延安岁月

1940年底,彭士禄被护送至延安,进入青年干部学校少年班,后又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

1942年春天,延安大学和中学部需要调派一批学员到延安中央医院当护士,彭士禄立刻报了名。中央医院建在一个窑洞里,设施非常简陋,彭士禄和其他医护人员每天给伤员换药、清理伤口、洗衣做饭,由于干活勤快积极,他被评为模范护士。然而,这时他突然病倒了,被诊断为肺结核。“当时药品匮乏,肺结核被视为不治之症,但我父亲一点都不怕,医生叮嘱他要卧床休息,可他照样游泳、爬山,没想到两个月后,他的病就好了。”彭洁说。

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的彭士禄担任了第四学习小组组长。他在带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才换来这个学校,要是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对得起党?”他的话打动了大家,很多人掉下了眼泪。于是,第四小组的同学在他的带领下互帮互助,一起学习进步,很快就成为全校的学习模范小组。

那时候,除了学习,大家还要干活,不仅人人要种地,还要纺线织袜子、织衣服,弹棉花,甚至做牙刷。彭士禄总是一马当先带头干活。有一次挖井时,眼看天要下雨了,他却把衣服一脱就跳下井,麻利地挖了起来。学校开展文艺联欢活动,彭士禄用马尾巴做了一把琴进行演奏。很快,他和第四小组的先进事迹登上了延安的《解放日报》。1945年8月1日,作为模范护士和模范学生的彭士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破例免去了预备期。

延安的生活给彭士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时常说:“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习性。”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抗战胜利后,彭士禄分别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工学院学习。1951年,他通过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赴苏联留学,先后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和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学习。在这期间,彭士禄结识了留苏的中国学生马淑英,二人在异国他乡相知相恋,后来结为了夫妻。

20世纪50年代,国际核武器迅猛发展。1954年,美国核潜艇试验成功,苏联等国也先后拥有了核潜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急需核动力研发人才。1956年,彭士禄以全优的成绩获得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優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称号。时值陈赓访苏,准备挑选部分学生攻读核动力专业,成绩优异的彭士禄被选中。于是,他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了两年核动力专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8年年底,中国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然而,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提供援助。毛泽东主席批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彭士禄和同事们深受鼓舞,迅速投身到核潜艇研制中。可是,由于当时技术和资金的缺乏,核潜艇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周恩来总理召开中央专委会,决定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消息传来,时任潜艇核动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的彭士禄激动万分,他着手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再次带领团队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发中。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缺乏核潜艇资料,科研人员又大多只会俄语,看不懂英语,彭士禄就组织大家学习英语,一边学习一边看英文资料,参考国外核电站的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以及核动力装置等基本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陆上模式堆方案。1965年,中央专委和中央军委批准了陆上模式堆的建造方案、地点和协作关系,决定建设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彭士禄、赵仁恺、符德璠被任命为基地副总工程师,彭士禄为技术总负责人。1968年7月18日,毛主席签署命令,要求成都军区派一名师级干部和一个工兵营进驻基地,加强基地领导和模式堆建设。

不久后,八千军民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西南大山深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陆上模式堆建设。核潜艇研发期间,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计算公式,在只有极少量的计算机、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的条件下,彭士禄等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他基本上吃住都在实验室,很少回家,也就是在这期间,他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陆上模式堆满功率运行试验成功后,彭士禄立即带着数十名科研人员奔赴核潜艇造船厂,进行核动力装置的安装、调试。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二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首次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彭士禄亲自跟随核潜艇下海。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其命名为“长征一号”,并授予军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长征一号”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后,彭士禄前往葫芦岛核潜艇制造厂进行后续的安装调试工作。有一天,他感到胃疼难耐,被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这次生病,导致他的胃被切除了3/4。

在研制建造核潜艇的同时,彭士禄还推动了中国核电站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在担任大亚湾核电站筹建初期总指挥期间,他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提出了核电站建设的时间价值观念,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计算了核电站的主参数及经济效益,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在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卓越貢献,彭士禄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晚年的彭士禄回忆往昔时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心中永远是姓“百家姓”

在彭洁的心中,对父亲的了解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增加的。“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我们原来住在北京化工学院,只有周末才能见到父亲,有时候他会带我们去公园游玩,后来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母亲把我们送到四川,就几乎见不到父母的面了。”

“您那时候知道父亲在干什么吗?”

“只知道他在忙工作,但不知道在忙什么。”彭洁说,“我们在四川住了两年,父母一直在一线工作,很少回家,我们平时全靠邻居照顾。有一次我生病了,浑身特别难受,当时家里只有我和哥哥,我就打电话给基地的职工医院。医院一个值班的阿姨接到电话,不一会儿就背着小药箱来到我家,给我打针吃药,还给我熬了粥。阿姨一连来了3天,直到我病好。在这期间,她一直都没有见过我的父母。”

随着年龄的增长,彭洁慢慢意识到,父母从事的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很特殊的工作。长大后,她才知道父亲是干什么的。“我是既惊讶又自豪,原来我的父亲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做过这么多贡献。”子女以彭士禄为榜样,但彭士禄对子女怀愧在心。“有时说起我们小时候的事,父母都会掉眼泪,觉得亏欠了我们。”

彭士禄退休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才多了起来。“慢慢地,我们做儿女的和父亲接触得多了,对他的了解也更深了。很多人问我,父亲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我说,我觉得父亲在我心里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他有时候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情都会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

彭士禄在自述中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培育了我热爱人民的本能。父母把家产无私分配给了农民,甚至不惜为人民失去生命,他们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延安岁月给了我坚定的革命信念……总之,我虽然姓‘彭,但心中永远是姓‘百家姓。”

(拂 衣摘自《环球人物》2021年第3期,李 晨图)

猜你喜欢
核动力核潜艇
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奠基者——彭士禄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俄罗斯最强大核动力破冰船开建
信息化技术在核动力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美媒议论中国新核潜艇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